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有深入的研究,正是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努力,才造就了中華醫(yī)學的博大精深。提及早期醫(yī)療類的書籍,人們大多會說《黃帝內(nèi)經(jīng)》《扁鵲內(nèi)經(jīng)》等書籍,其實《山海經(jīng)》中也有很多關(guān)于治病治療以及疫情防治的資料,而且寫成時間更早。
如今很多人把《山海經(jīng)》當做神仙志怪書籍,其實是一種誤讀。《山海經(jīng)》全書現(xiàn)存18篇(分為《山經(jīng)》5篇、《海外經(jīng)》4篇、《海內(nèi)經(jīng)》5篇、《大荒經(jīng)》4篇),其余篇章內(nèi)容早佚。根據(jù)筆者研究,它大概成書于西周時期。不可否認,《山海經(jīng)》中的確存在一些神仙志怪之類的內(nèi)容,但它更多的還是對當時中國山川、地理、物產(chǎn)、藥物以及祭祀等方面的記載。
《五臧山經(jīng)》(《山經(jīng)》因為有五卷,又稱《五臧山經(jīng)》)一文說:“天下名山,經(jīng)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余小山甚眾,不足記云。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其大意是說,走遍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的5370座名山,共走了大概有6萬多里,還有很多小山?jīng)]有記錄進來。有不少山里有水流出,這些水加起來有8000里;這些山有470座產(chǎn)銅,有3690座產(chǎn)鐵。如此翔實的數(shù)據(jù),也說明《山海經(jīng)》是實地調(diào)查記錄。正因為如此,《漢書·地理志》將《山海經(jīng)》列入地理學著作,可見它是一部比較嚴肅的學術(shù)著作。同時這也說明,這部分出自大禹時代的山川調(diào)查,距今年代非常久遠了。
不過,《山經(jīng)》之后,從《海外南經(jīng)》開始就沒有“經(jīng)”和“志”這樣的文字,也沒有“道里”(古時的長度距離),而且常用“曰”字,說明這些文字主體不全是出自實地調(diào)查,而是出自傳聞,《海內(nèi)經(jīng)》和《大荒經(jīng)》部分,主要是傳聞和拼合之作。因此《山海經(jīng)》分為調(diào)查寫實、口碑見聞以及傳言散記等三種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五臧山經(jīng)》中有一百多處記錄治療疾病和疫情防治的資料,其中有不少預防手段在今天看來依然可信。
在《西山經(jīng)》(《五臧山經(jīng)》分為《南山經(jīng)》《西山經(jīng)》《北山經(jīng)》《東山經(jīng)》和《中山經(jīng)》五個部分)說:“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贝笠馐钦f,英水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rú),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fā)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這種魚學名大鯢,也就是娃娃魚。在不少中醫(yī)典籍里記載大鯢對貧血、霍亂、瘧疾等有顯著療效,食用大鯢就不會生疥瘡應該可信。不過,娃娃魚現(xiàn)在是瀕危物種,不能食用。
娃娃魚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明星 攝
《西山經(jīng)》還記載,“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贝笠馐钦f,西方山系的第一列山系是華山山系,首座山叫錢來山,山上有很多松樹,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羊,長著馬的尾巴,名字叫羬(qián)羊,其油脂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皸裂。這是有實際生活經(jīng)驗的,如今草原上人們防護皮膚還是用這個辦法。
《西山經(jīng)》還記載了一種草:“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贝笠馐钦f,有一種薲(pín)草形狀很像葵菜,但味道與蔥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煩惱憂愁。薲草現(xiàn)在叫田字草,是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全草可入藥,人可以吃,但是現(xiàn)在主要是做豬飼料。
《東山經(jīng)》說:“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shū),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斌痿~,主要分布于黃海、東海及長江等各大河口。在后來一些的中醫(yī)著作中,也提到箴魚有解毒之功效。由此可見,《山海經(jīng)》的記載符合實際情況。
《東山經(jīng)》記載:“又東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贝笠馐钦f,有一種怪獸,外形像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著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它一出現(xiàn)天下就會出現(xiàn)大疫。雖然用了比較夸張的說法,但是蜚這種動物是存在的,《左傳·隱公元年》就這樣記載:“有蜚,不為災,亦不書。”這說明古人已經(jīng)看到蜚制造瘟疫的或然性。那么蜚是什么呢?它其實就是蟑螂,它是霍亂、肺炎以及結(jié)核等病菌的宿主,說它“見則天下大疫”,也有一定的道理。
《中山經(jīng)》說:“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鳴自叫?!贝笠馐钦f,在堇理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鵲,卻是青色的身子白色的嘴巴,白色的眼睛白色的尾巴,名為青耕,它可以抵御瘟疫,它發(fā)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鵲能抵御瘟疫并不是神話傳說,《易經(jīng)》有云:“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本褪钦f鵲喜歡晴天,屬于陽性,和瘟疫的瘟相對,能夠事先對瘟疫有感應,因此可以通過鵲的變化了解有無疫情。正是因為鵲的這個習性,久而久之,鵲就代表了喜慶。漢代《西京雜記》卷三記載:“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在漢代,喜鵲叫乾鵲,它和蜘蛛一樣代表喜慶吉祥。來源:北京晚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4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蘇區(qū)作出擴大紅軍百萬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