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荊州,作《登樓賦》寄慨以來
,“登樓必賦”遂成為我國古代一大文學(xué)傳統(tǒng)。環(huán)顧天下名樓,無不與文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如王之渙之于鸛雀樓,崔顥之于黃鶴樓,范仲淹之于岳陽樓,在歷經(jīng)千百年的世事滄桑后,都已經(jīng)融為一體,不分彼此了。除此之外,李白、杜甫等詩人,也都曾留下過千載傳唱的登樓名篇。如《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便是大詩人李白與好友夏十二,同游洞庭時登岳陽樓而作尤為突出的是,李白在詩中并沒有用一“高”字
,去正面描寫岳陽樓之高,反而能給人一種句句顯高的感受。究其原因,便是李白運用了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從俯看、遠看等側(cè)面不同角度形容出了岳陽樓之高,且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令人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是如何做到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
,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首先
,詩的開篇兩句“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李白是從俯瞰的角度,側(cè)面烘托出了岳陽樓之高。即登上岳陽樓往下俯瞰,八百里洞庭浩邈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便一覽無余緊接著“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則是李白從仰看的角度,側(cè)面烘托出了岳陽樓之高。即登上岳陽樓仰看天穹,南飛的大雁引走了我的憂愁之心,遠處高聳入云的山峰上更是銜來一輪好月。從其意思來看,岳陽樓之高顯而易見。而最為重要的是,它還表現(xiàn)出了李白樂以忘憂的曠達襟懷。因為李白游洞庭登岳陽的時候,正是他從夜郎被赦不久。然后
,詩的五六句“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便是李白作品中常用的夸張手法,即極寫了岳陽樓的高聳入云。它的意思是說,在高聳入云的岳陽樓上下榻設(shè)席的話,就宛如在天上仙境傳杯飲酒一樣。雖然說它是夸張之筆,但是李白心情的愉快顯然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整首詩的意境來看最后
綜觀李白這首詩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4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鄧小平要求克服西南區(qū)黨內(nèi)的不良傾向
下一篇:
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開業(yè)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