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8年前的今天,1885年6月10日 ,特園 “民主之家”鮮英先生誕辰。
中國民主同盟成立記念碑
鮮英,字特生,1885年6月10日生于四川西充縣。幼年在故鄉(xiāng)讀私塾,1908年升入四川陸軍速成學(xué)堂,卒業(yè)后加入了保路同志會和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同盟會。1912年1月,張瀾先生出任川北宣慰使,委鮮英為宣慰使衛(wèi)隊隊長(相當(dāng)于團長)。不久又被保薦入北京陸軍大學(xué)第4期進修,畢業(yè)后留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侍衛(wèi)官。當(dāng)袁氏與日本簽訂2101條賣國條約后,鐵血錚錚的鮮英決然南下廣州參加護國之役以討袁。1921年起,前后任川軍總司令部行營顧問長兼重慶銅元局局長(后為四川造幣廠廠長)、國民革命軍第2101軍第10師師長兼江(北)巴(縣)衛(wèi)戍總司令、重慶制造廠廠長、四川省第11行政督察區(qū)督察專員、南充縣縣長等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協(xié)助張瀾在南充創(chuàng)辦建華中學(xué),張瀾任校長,他任董事長。南充很多進步青年紛紜要求奔赴延安,他特發(fā)專署通行護照,分贈川資,并為之主餞,以壯行色。1939年鮮英謝絕仕途回到重慶,決心投身抗日民主運動,決然提供他的私宅特園,為中共與各界人士共商國是的場所。
特園,始建于二十世紀(jì)20年代末、30年代初,所在地原屬于江西會館的1塊坡地,有70多畝。坡地中央是1座小山頭,鮮英將自己的住宅建于小山頭上,另陸續(xù)建有10余幢樓房,座落在上清寺大街的1條支馬路旁,全部建筑群因主人號特生而命名特園,后來在支馬路口砌了兩個磚柱入口,上有特園兩個大字,由鮮英次子鮮繼明書寫,支馬路也因此名為特園路。
當(dāng)時的特園,又稱鮮宅,包括達觀樓、平廬和康莊3部份。達觀樓是特園的主體部份,既為主人齋名也表達主人性情,由鮮英先生的夫人自己設(shè)計,是1幢青磚飾面的中西式3層樓房,雄踞山頭,矗立在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之間,嘉陵江臥流山下。主樓前后有兩個大花園,花園旁邊有1排平房和1個小院。樓內(nèi)有主人的書齋、客廳和臥室等,居室寬闊,錯落有致,俯瞰嘉陵江,波光嵐影,風(fēng)景宜人,使人有超塵拔俗之感。2曰平廬,以鮮英第8個女兒鮮繼平的平字定名。3曰康莊,以鮮英9女鮮繼康的康字取名,為4幢3層樓房,兩兩相連,每組對稱,分別編號為1、2、3、4號樓。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轟炸重慶,康莊的3、4樓被炸毀,后又照原樣修復(fù)。1956年,重慶興修嘉陵江大橋,按計劃,橋頭的公路必由鮮宅花園穿過。只因鮮宅為記念地,為了避開鮮宅,因而修改設(shè)計圖紙,公路從橋頭彎了1下,從緊挨平廬30米處切斷挖開,將特園截為特園和特園路兩部份,兩部份之間是公路。
文革期間,特園的主體建筑達觀樓毀于1場大火,僅殘余書房和偏房,故1992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將特園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時,掛牌在與達觀樓相距100余米的康莊。
特園是抗戰(zhàn)時期重慶的知名人士、社會賢達進行民主運動的大本營。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等50多位中共人士都曾是特園的佳賓;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等100余位社會知名人士都曾以特園為民主運動的大本營,很多人寄宿于特園。馮玉詳、孫科、柳亞子、劉文輝等國民黨方面的要員、地方實力派也是特園的座上客。
作為中共南方局對外活動聯(lián)系的重要場所,特園既是中共南方局在重慶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陣線政策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民主同盟的誕生地。廣大進步人士為堅持抗戰(zhàn)、爭取民主,紛紜團結(jié)在中共領(lǐng)導(dǎo)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陣線的旗幟下,使特園構(gòu)成盟友如云的熱烈場面。其客人少則數(shù)10,多則上百;有時全天開流水席,就餐的人隨到隨吃,常常出現(xiàn)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盛況,被董必武同志譽稱為民主之家,而主人鮮英,亦有孟嘗君之雅號。
國共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3顧特園,與張瀾、鮮英等民主人士共商國是。他感慨地說道:我也回到家了。這里是民主之家,以后我們還要建立民主之國!并用濃厚的湖南口音朗誦張瀾為民主之家撰寫的楹聯(lián):誰似這川北老人風(fēng)流,善工書,善將兵,善收藏圖籍,放眼達觀樓,更贏得江山如畫。哪管他法西斯蒂壓迫,有職教,有文協(xié),有政治黨團,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1944年9月19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鮮英當(dāng)選為民盟中央執(zhí)委;1946年4月當(dāng)選為重慶市支部主任委員。重慶解放前夕,為確珍重慶免遭破壞,鮮英積極進行策反楊森工作,并做其他川軍將領(lǐng)的工作,促其起義。新中國成立后,鮮英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民盟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代表。1968年6月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1977年8月,鮮英骨灰移至北京市8寶山革命公墓西9室。1997年,鮮英先生與其夫人金竹生的骨灰一同安葬于重慶歌樂山。從此,鮮英夫婦一同長眠于歌樂山的蒼松翠柏之間。
鮮英先生
下面這首郭沫若先生贈給特園主人鮮英先生的詩。
嘉陵江上有1叟,銀髯長可1尺9。
其氏姓鮮其名英,全力為民事奔走。
以國為家家為國,家集人民之戰(zhàn)友。
反對封建法西斯,打倒獨裁打走狗。
有堂專為民主開,有酒專為民主壽。
召集民主見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特園1角
特園1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6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法國物理學(xué)家安培逝世
下一篇: 北京-巴黎汽車大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