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云說家風·《易經(jīng)》篇】第48天。
不順與幸運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翻過去就改變命運。一個人此時有多少不幸,以后就會有多少順利,而此時的不幸就是由于以前太順蓄積而成。
人生需要兩種功夫,一是太順時候不縱情,二是不順時別氣餒?!兑捉?jīng)·否卦》是個不順卦。但不順不代表倒霉,而是在不順的基礎(chǔ)上向幸運出發(fā),按照此卦的引導就可以走出不順,迎來光明,把這面翻過去。
第一爻(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最不順的卦——否卦,與最亨通的卦——泰卦,第一爻的爻辭竟然然所差無幾:拔茅茹以其匯,征吉,亨。
拔茅茹以其匯,我們上一卦(泰卦)講過,就是拔除內(nèi)心所有的野草,連根斬除,清理垃圾,用清水清洗干凈,走入深刻的反省、自律、改過的程序。兩卦不同的是后面一個字,否卦說得是“貞吉”,泰卦說得失“征吉”。
一字之差,大有不同。征,是行動,是前進,是出行,是擴張。而“貞”,說得是堅持,是內(nèi)斂,是自修,是停止,是檢查。
該停的時候不停,依然前進,會鑄成大錯;該走的時候不走,繼續(xù)停留,會失去機會。人不順的時候就不要貿(mào)然行動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不要亂打電話了,事業(yè)不順的時候選擇在家里培培大人孩子,多孝敬一下爹媽,都是能量的儲蓄。
我們不知道姜太公等了多少年才迎來周文王,但他一直在等,因為他只有等。
對于孩子來講,很多家長都會進入一個無奈或者無序,抑或無招的狀態(tài),覺得有一段時間里孩子不順南不順北,啥事都跟父母對著干。咋辦?一個字:等!
少說話,不批評,不挑剔,有方法,看在眼里,愛在心上。看著不順眼依然愛才是真愛,看哪哪喜歡也是愛,這種愛誰都會。在否定、反對、逆反中的愛是有分量,有能量,有心量的愛!
孔子在《易經(jīng)·象傳》里說:“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什么是“志在君”?
君,是大目標、高格局。所以需要我們安之若素,安心等待,安全駐守。保持好身體,好心情,好關(guān)系,就是留得青山在。
所有的灰心喪氣、停滯不前和自甘墮落都是心里沒了志氣,沒了方向,沒了目標。孩子學習不好就一個原因:不知道為誰學。這叫:無志。
第二爻(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是承擔、包容之意。承,在甲骨文和金文里上部像一個跪坐的人,下部像兩只手,表示雙手向上,托住一個人。到了小篆,身體發(fā)生了變化,把跪著的人分成了兩部分,最上邊的是“人”的上半身,“人”的下半身則變成了“手”的樣子,放在原有的兩只手的中間。
“承”字的本義是捧著、舉起、承載。引申之,某些起承載作用的物件也稱“承”,如軸承。由承載引申有承擔,今語有承包、承辦。承在下,所承在上,故引申有承繼、繼續(xù)義。比如承上啟下、承先啟后。
何為“包承”?
一邊包容一邊承擔。
只包容缺點,不承擔責任,叫縱容。比如溺愛孩子。尤其相當一部分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看不到孩子的問題,看到也不說。所以,孩子喜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只承擔責任,不包容缺點,就會惹麻煩、遭對抗。你說對孩子好,看到錯誤就嚴格地管,嚴厲地批評。那么孩子會遠離,會逆反。
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夫妻,或者是同事、同學、領(lǐng)導、下屬,我們都應(yīng)該有“包承”的心胸和藝術(shù)。甚至有的時候不單要“包承”,還可能要接受委屈。
為什么說“小人吉,大人否”?
小人得志,君子失意。
這是正確的。在小人盛行的世道里,君子就要三緘其口,穩(wěn)健行事。缺乏道德的人越高興,社會就越麻煩。相反,小人越痛恨,就證明越正確。
這個時間,君子要冷靜、理智,不可以局限于眼前,一句話:不能亂。尤其做父母,是不能被孩子的無理和叛逆沖潰的。那只是一時的假象,堅持,思考,以身作則,沒有過不去的坎。
孔子說: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大人,說得是君子,是領(lǐng)導,是老師,是父母。否亨,意思是雖然有些不順但其里蘊含著積極,是幸運的開始,只要在家里、班級里、單位里、國家里保持鎮(zhèn)靜,從容不迫。
第三爻進入了更為深刻的考驗:包羞。
啥意思?
做好忍受羞辱的準備。
人的一生總要經(jīng)歷或大或小的羞辱,有的是來自自身,有的是來自他人,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自己的不慎。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笨鬃右舱f:“包羞”,位不當也。
羞辱,是對自己失誤的一種驗證,告訴我們此路不通需要繞著走。
遇到羞辱,是因為不明羞辱。如同走入一條死胡同,假若知道是死胡同就不走了。所以,我們自己,當然也要教育孩子有一顆羞恥之心。荀子說:“人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一個人的成敗關(guān)鍵,一個孩子的學習好壞,關(guān)鍵就是知道什么是羞恥。學習落后了,工作落后了,還覺得無所謂,比我差得還有好幾個。這基本會越來越差。
從自我改錯,到接受委屈,再到遇見羞辱,這條不順的路還要走多久,啥時才能迎來幸福的時光?讓我們身心釋放,請看下回。
今天解讀的原文是:
1、《易經(jīng)·否卦》爻辭:
第一爻(初六)爻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第二爻(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第三爻(六三):包羞。
2、《易經(jīng)·象傳·否卦》:
“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包羞”,位不當也。
張建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2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gòu)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