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文藝微刊 》第042期
海陽市作家協(xié)會主辦
主 編:孫海云
總策劃:李春勇
執(zhí)行主編:陳平
★
民間故事
01
徽村出過這樣的官
文/大成(海陽)
在咱海陽縣的鏡山前,有個叫作徽村的村莊。明朝時這個村出過一個著名官吏,名曰:高出。
傳說,高出曾三次投胎于徽村高姓人家。前兩次都因多嘴而致殺身夭亡,這真應(yīng)了那句“禍從口出”啊。
第一次,是他出生后的“十二日”時,家中要辦“湯餅會”女仆不知搟面杖放置何處,問及家主,家主還沒回答,高出隨口答道:“看看你身后的柜子后面有否?”
仆婦隨手拿來搟面杖,愣神一想詫異了!自問身邊只有一不滿月之嬰孩,并無他人啊,剛才此話是何人作答?遂由詫異轉(zhuǎn)為大駭!
急告家主,家主亦大驚失色,言:“此子定是妖孽也”。當(dāng)夜,將此嬰溺于尿罐中夭亡。
第二次又投胎高家。滿月時,家主宴請親朋。多數(shù)親朋都到了,開席在即還有位重要客人尚未到達,家主十分焦急,自言自語說:“該來了”。不曾想,這時襁褓中的嬰兒說:“因途中雪大,此人被雪阻于路途之中,略待片刻便至?!毖粤T酣睡如雷。
家主聞言還未及驚訝,貴客已至。宴后,家主令仆人將此嬰撲殺于郊野……
第三次,這孩子又投胎高家,真是初心不改啊。
這次,嬰孩不再多嘴了。一直到八歲,看上去虎頭虎腦,一臉的福相,就是不說話。家中都急壞了,請了若干名師大能(nai)天天教習(xí),怎奈這孩子就是一言不發(fā),整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呆聽呆看。
轉(zhuǎn)年端午節(jié)后,家中特聘的私塾先生帶著這孩子外出踏青,途中遇一癩蛤蟆匍匐于地,咱海陽人都說“蚧蚆(癩蛤?。┒愣宋纭?,此時這東西出現(xiàn)在路上很是突兀,像個怪物一樣。
沒想到,這孩子見狀不僅不怕,竟手指著那物,脫口而言:"出……"。
先生聞言驚異,那癩蛤蟆頭和四肢狀正如一個“出”字。先生隨拍股嘆之:"神童?。?!
自此家主人給孩子起名——高出,字孩之。高出后來官至明朝名吏,海陽三部縣志均有記載,縣博物館存有他的書畫作品。
看來是真有其人呢,至于三次投胎之類的傳言,想必是人們在口耳相傳中給演義了吧,也寓意著“這樣的人才難得”,是一種美好的民間愿望,我們看民間故事不可較真,你說呢?
因那位先生啟蒙有功,高家人在鏡山前麓蓋了——鏡山書院,以誌己過,且旌善人,那鏡山書院也真有遺跡呢,真真假假撲朔迷離,或許這也就是民間故事的魅力吧……
海陽趣事
02
掙了嗎?
文/大成(海陽)
咱這地場兒,年三十晚上煮餃子時有些人家都會故意弄破一兩個,但不能說破了,得(dei)說"掙"了,寓意來年多掙錢財。故,美其名曰:掙了一鍋菜(財)。
舊時東村有家酒館,年初新雇一大廚,姓裴名廣才。人勤快,手藝好,還特實在,回頭客真多,東家甚喜。
這年進項頗豐,眼瞅著進了臘月門。東家便給老裴結(jié)算了工錢,還多給了一些。囑咐道:來年若無他處高就,萬望回來幫忙。
收了工錢,老裴并沒有其他人那樣歸心似箭急于回家的神態(tài)。東家很是詫異,問道:“工錢少了嗎?”“不少,比別的東家給地可多多了。”東家納悶地問:“那是何故?”老裴:“不急,回去也是我一個人過年?!?/p>
好心的東家說:“如不嫌棄您就留下來咱一起過年,熱鬧熱鬧?”老裴自然樂意。
年三十晚上老裴把面案、菜案和所有灶上的事全都包下了。煮餃子時,東家問:"掙"了嗎?老裴以為東家嫌他包餃子的手藝差,答道:“您老就瞧好吧!這買賣要是‘掙’了咱還是老裴嗎?有我老裴在,就沒有‘掙’時候!”
東家嘆息道:“你真是賠(裴)光(廣)財啊!”
老裴沒聽出東家的話音,還趕著話兒說:“沒錯!只要我在您這場兒過年,保證以后一個不掙?。?/p>
覺得好看,點亮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2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杭州灣跨海大橋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