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精彩內(nèi)容明天繼續(xù)!
二王筆法的最佳捷徑
智永,僧人,俗名王法極,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禪師是銜接晉唐的關鍵人物,以繼承和傳播家法為己任。曾寫《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發(fā)到各寺院,供大家臨習,以傳揚二王筆法("寫得《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諸寺")。只是這八百本墨跡,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國內(nèi)竟然不存一本,僅鄰國日本有一冊流傳至今。
智永《千字文》筆法皆從二王出,其字形大小及用筆速度與《蘭亭》相仿佛。眾所周知,拓本難以得筆法精髓,在沒有二王墨跡傳世的情況下,智永為推廣二王筆法所作的《千字文》,無疑成了通向二王筆法的最佳捷徑。
(配圖為日本小川氏藏本《千字文》)
筆法的珍貴
筆法,在古代都是家族內(nèi)部秘傳的,"貽而藏之,勿播于外""蓋自秘之甚,不茍傳也"。鐘繇為了得到蔡邕的筆法竟然跑去掘墓,唐代沒那么保守,顏真卿還拜張旭門下虛心學習筆法。到了元代趙子昂論筆法"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得筆法就是得到打通書法任督二脈的關鍵。
智永作為王羲之第七代后人,肯定是會有一些"內(nèi)部資料"供其學習臨摹的。而且后人虞世南、歐陽詢筆法也是從智永處得來,自然有其妙處。墨跡《智永千字文》最大的特點是筆路清晰具有很強的書寫性,里面蘊含了很多行書筆意,有學者將其與《蘭亭》比較,其筆法和氣韻上均如出一轍。
后人雖評價其"精熟過人,稀無奇態(tài)",但這種無奇態(tài)恰巧是智永規(guī)避個性,致力于弘揚家法的結果。其中流淌的是純正的"二王"血脈,是非常難得的學習藍本,精熟之后,再上溯晉人行草,下及唐宋都會毫無障礙。
臨摹兩點注意事項
臨摹的注意事項,我在其他文章有專門的分析,此處就不做過多分解,只針對此帖的書寫大小和書寫工具分享一些建議。
書寫大?。褐怯馈墩鏁ё治摹穼儆诖缈8鶕?jù)測量,行距是2.9cm-3cm,字的實際大小是2cm左右。學習初期,可以放大到4cm左右書寫,到學習后期最好原大臨寫。因為放大書寫之后,無論是筆法還是用筆速度都是要做細微調(diào)整的。
書寫工具:《千字文》對筆的要求很高,適宜用狼毫筆書寫或者勁挺些的兼毫筆。筆尖鋒利時候書寫最是舒服,禿了就不合用了。最好用新開筆寫千文,禿筆不要丟,寫粗獷一路的字時還可以用,節(jié)約成本。紙的話光滑一些為好,不宜生宣,我曾經(jīng)用A4打印紙寫過一段時間,還挺好。
歡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藝燕京書畫院"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3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美國首次使用新式C-5銀河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