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處。作詞:黃劍豐,作曲:丁增欽,配器:蔡宏佳,演唱:黃麗華
演奏:汕頭精藝潮樂團,錄音:林小佳
百花深處
詞/黃劍豐
夜色已闌珊
是何人在等待
梅花坳里百花冢
花落又花開
剎那間過了三百載
青春經(jīng)不起流逝
容顏耐不住等待
明月林間掛
清輝獨照百花臺
當(dāng)初彭郎及早娶了張喬
何來兩地分居玉隕香銷的悲哀
多情空余寄啊
百花冢前縱有深情千萬種
怎奈孤冢幽幽一聲感慨
卿已不在
郎才歸來
三百年前一段愛
百花冢里深深埋
誰的血淚流成碧
惹來多情男女雙雙拜
男才女貌的青春歲月
郎情女意的甜蜜恩愛
花前立下多少誓
月下許下多少愿
郎學(xué)梁山伯
卿效祝英臺
當(dāng)初曾許雙化蝶
白頭偕老不分開
百花冢前百花開
百花齊放蝶未來
是誰背棄了盟誓
是誰辜負(fù)了恩愛
獨剩芳魂月下徘徊
彭郎何處去
山花伴墳臺
松風(fēng)陣陣吼
種花人何在
百花冢位于廣州市白云區(qū)京溪街梅花園。墓中所葬的是明末一位才藝雙全的女子張喬。張喬生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三月十六日,卒于崇禎六年(1633)七月廿五日,字喬婧,又名張麗人,享年18歲,有詩集《蓮香集》傳世。
張喬出身青樓,聲色藝俱全,琴棋書畫精通,名動羊城,和陳子壯、黎遂球、彭孟陽等嶺南名士來往密切,每有文酒聚會,常預(yù)席奉陪筆硯。
張喬與彭孟陽二人,互相傾慕,暗生情愫,有意結(jié)為百年之好。奈何彭孟陽一介寒儒,未能為張喬贖身。
張喬因一次風(fēng)寒染病臥床不起,不久竟然玉殞香消。彭孟陽十分悲痛,經(jīng)過多方籌集數(shù)百金,將張喬尸體贖出青樓,為其脫離煙花籍。
彭孟陽買尸之事當(dāng)年曾經(jīng)轟動一時,人人夸彭孟陽有情義,甚至以孟嘗君千金市馬骨的典故作比。
對于這件事,我一直不知道為何彭孟陽不早點替張喬贖身,彭孟陽既然愛張喬就應(yīng)該早點為她贖身,而不是等到她死去。因此在《百花深處》之中寫道:“卿已不在,郎才歸來!”
“卿已不在,郎才歸來!”這一句來得詭異,也是在寫我自己。十年前我供職于媒體,因為經(jīng)常接觸百花冢,因此有心將這個題材寫成一首詩。有一天晚上,我在白云山西邊的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一位朋友家喝茶,到深夜才回家。當(dāng)時從廣外公車站到我家有一路公交車,末班車不塞車,因此我有心坐公車回家,但是等了很久,公車一直沒來。我后來打了的士,但是就在我上了的士的時候,公車慢悠悠從后面開來。我搖頭慨嘆世間事的錯失。突然想起張喬與彭孟陽的故事,兩句詩句從口邊脫口而出:“卿已不在,郎才歸來!”塵世間就是因為許多的錯失,才有了那么多精彩的悲歡離合。
《百花深處》這首詞寫于十年前,這一次機緣巧合,經(jīng)過譜曲之后重見天日。謝謝丁增欽老師的作曲,賦予了這首詞旋律,謝謝黃麗華女士的演唱,讓這首詞更廣為人知。
我想,通過這一首詞的傳播,會有更多的人知道張喬與彭孟陽的故事,知道廣州還有一個百花冢。廣州的題材,翻唱成潮曲,這也是我作為潮汕人立足廣州,推動廣府文化與潮汕文化交融的一個嘗試。
(張喬的百花冢遺址)
(南方電視臺拍攝《百花冢)紀(jì)錄片,我擔(dān)任文史顧問)
(南方電視臺拍攝《百花?!芳o(jì)錄片現(xiàn)場)
(張喬畫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波蘭波茲南發(fā)生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