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了,劉備自從夷陵兵敗后,就退至白帝城,然而心情郁悶,到了油盡燈枯之際,這樣叮囑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才能比曹丕強得多,安邦定國肯定是沒問題的,我的孩子劉禪如果是塊材料,你就輔佐他,如果不是,你就取而代之。那么劉備真的打算讓諸葛亮繼承帝位嗎?其實真不是,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證明。
第一,論識人能力,劉備比諸葛亮還要強上一籌,這從后來的街亭慘敗可見一斑,劉備早就有預言,《三國志 蜀書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中提到劉備臨終前曾對馬謖進行過評價,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結果諸葛亮沒當回事,繼續(xù)加以重用,結果導致街亭的慘敗。
由此可見,劉備的看人的眼光比諸葛亮還強一籌,知子莫若父,劉禪有幾把刷子,劉備能不清楚嗎?那當然是一塊廢柴,當然是無法輔佐的,按照劉備的說法,不適合輔佐就取而代之,那么劉備明明知道劉禪是廢物,還特意要這么說,那明顯就是讓諸葛亮輔佐的意思了。
第二,劉備臨終前為何要說那句話,其實真正的用意在于試探諸葛亮,他的帳后極有可能埋伏著刀斧手,如果諸葛亮有篡逆之心,那劉備就會下令除掉,因為在劉備眼里,劉禪才是自己人,才能繼承自己的大業(yè)。沒有哪個皇帝甘愿將帝位讓給外人,就算再親密也不行,所以,劉備只是在考驗諸葛亮。
第三,從劉備平時的做法來看,根本就沒有讓諸葛亮接班的打算。咱們知道,劉備稱帝以后,立馬就立劉禪為太子,太子是干什么呢,那是國家的儲君,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此外,劉備還著重培養(yǎng)劉禪成為合格的接班人。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還讓諸葛亮抄書給劉禪讀,又令劉禪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于此?!?/p>
看見沒,劉備對劉禪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是不會將帝位讓給諸葛亮的,之所以那么說,一方面是考驗諸葛亮,一方面是客套,內(nèi)心還是希望諸葛亮輔佐的。
當然了,諸葛亮那么聰明,當然一眼就看穿了劉備的用意,心想:套路我,沒門。于是號啕大哭,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然后劉備放心的走了,當然他還安排了其他人共同輔佐劉禪,這用意,大家懂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