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母親節(jié)啦~
倉倉在這里預(yù)祝全天下的母親們
節(jié)日快樂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有趣的巧合
,似乎世上牙牙學(xué)語的寶寶們叫媽媽
,都是喊的類似“ma”的這個音。相關(guān)研究者告訴我們:“(孩子初期)最早出現(xiàn)的音不外乎/ma/
、/pa/、/da/、/ta/,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更多地與發(fā)音難度有關(guān),而不是與語意有關(guān)。”所以最開始其實是因為寶寶喊“ma”要吃的
,然后“ma”這個音才被人們賦予了母親的含義。當然,喊“媽”可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專利
。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個寫作“母”
只是后來書面語和口語逐漸分化
如今我們發(fā)現(xiàn)的“媽”字,最早則是出現(xiàn)在南朝梁·顧野王所撰寫的字典《玉篇》之中
▲最早的“母”字
為了表示對母親大人的愛意
然而其實
家家/阿家
《北史·南陽王綽傳》中說:“(北齊南陽王高)綽兄弟皆呼父為兄兄
南北朝時期,北齊南陽王高綽和他兄弟們叫父親為“兄兄”
,叫母親為“家家”,叫奶娘為“姊姊”,叫妻子為“妹妹”。習(xí)慣了現(xiàn)代家人稱呼叫法的倉倉
,看得頭暈除了家家,《南史》中還記載了稱呼母親為“阿家”的文字
。南朝的范蔚宗在臨刑前曾對母親說道:“罪人阿家莫念
。”大意就是勸慰母親別再掛念他這個罪人了。社
《淮南子·說山篇》中記載:“東家母死
,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漢朝的時候,江淮一帶稱母親為“社”
當時某地東邊一戶人家的母親去世了
這熊孩子果然還是缺少“社會的毒打”
姐
《廣雅》云:“姐,母也
漢朝的許慎在《說文》一書中說:“姐本蜀人呼母之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意思是說
稱父為兄
萱堂/北堂
孟郊《游子》:“萱草集堂階
古人在詩中常用“萱堂”和“北堂”來稱呼母親。
這起源于《毛詩·伯兮篇》中的一段話:“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這里的諼草
因為北堂地處幽陰
古人對母親的稱呼
倉倉的媽媽用閩南語叫我外婆時
看完之后是不是對古人的“花式喊媽”冷知識
其實稱呼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7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中國歷史學(xué)家蕭一山逝世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