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
一個事死如事生的時代
龜鈕白玉印(西漢)
漢代是一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并存,雄放與婉約同在的社會,這種開放性的心態(tài)直接影響到玉器藝術上。
玩樂人(西漢)
漢代玉器“娛人”化程度進一步加劇,進入了一個更為大膽創(chuàng)新的“自我”領域。
羽觴杯(西漢)
漢代玉器
漢代的玉器分為禮儀用玉、葬玉、裝飾玉、實用器皿和辟邪用玉五大類。
獸首角形杯(西漢)
先秦時代的“六器”到了西漢時期,除了圭、璧兩種仍用于禮儀活動,其余器形極大縮小,僅作為裝飾用玉。
龍鳳紋鏤空佩(西漢)
漢代的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竅塞、玉琀、玉握和玉覆面等......
玉握豬(西漢)
西漢中期以后,玉圭可能逐漸消失,璋可能不再制造。當時玉璧的用途也分兩種。
雙區(qū)肥遺紋谷紋玉璧(西漢)
一種是天子用于祭祀的玉璧,這類玉璧的裝飾比較簡單,以陰刻紋為主,較多見的有蒲紋、谷紋和渦紋。
雙區(qū)螭龍紋谷紋璧(西漢)
另一類玉璧的功用已發(fā)生轉變,用于佩掛,稱之為“系璧”。系璧直徑通常在0.5cm左右。
龍鳳紋鏤空璧(西漢)
戰(zhàn)漢之間,還出現數量較多的將雕飾物附加到璧緣外的“出廓璧”。
舞人紋谷紋出廓璧(戰(zhàn)國)
漢代出廓璧出廓的位置不再追求戰(zhàn)國時期的對稱,紋飾趨向繁縟。
龍鳳紋出廓璧(西漢)
西漢晚期進入東漢,玉璧出現鏤雕銘文,俗稱“吉文璧”,有“宜子孫”、“益壽”、“長壽”、等吉文。
龍鳳紋“宜”字佩(東漢)
漢代玉器琢玉工藝
漢代玉器的制作中,鏤空技藝的應用更加普遍,鏤雕、圓雕及高浮雕的玉器作品明顯比前代增多。
雙犀立豹紋三璜合璧(西漢)
毫發(fā)畢現的“游絲毛雕”工藝
游絲毛雕細節(jié)圖
爽利粗獷的“漢八刀”斜刻手法
漢八刀細節(jié)圖
漢代玉器紋飾特征
漢代的紋飾由簡至繁,器形由薄至厚,由鋒利變圓滑。漢代的玉璧厚度一般在0.5cm以上。
龍鳳紋鏤空璧(西漢)
漢代谷紋比戰(zhàn)國谷紋立體感稍弱,變得密集,不夠飽滿。
戰(zhàn)國谷紋放大圖
漢代谷紋放大圖
戰(zhàn)國谷紋放大圖
漢代谷紋放大圖
漢代大量的動物圓雕,如馬、辟邪、龍等......這些動物身體琢有飛翼,腿琢平行短陰線,代表腿毛。
玉辟邪(西漢)
渦紋、柿蒂紋、平行短陰線、勾連云紋、勾連谷紋、獸面紋等亦為漢代常用紋飾。
柿蒂紋、渦紋
渦紋
獸面紋
獸面紋佩(西漢)
漢代螭龍由戰(zhàn)國的剪影式側視轉為正面正視形象。
戰(zhàn)國螭龍
漢代螭龍
漢代組合器特點
漢代組合器有器皿、燈具、組合璧、龕件等。這些組合器兼具實用與禮器兩大功能。玉器組合器最為珍貴和精致。
獸首紋龍嘴提梁壺(西漢)
漢代玉組合器選料均以和田玉大塊籽料(元代才有在昆侖山5000左右的雪線上開采山料的記載),或少數地方性含透閃石玉材為原材料。
獸首紋龍嘴提梁壺(西漢)
漢代大型器皿有瓶、匜、豆、尊、壺等......形制與紋飾借鑒了同時代或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與紋飾。
雙龍耳白玉簋(西漢)
沁色上,由于體積較大,在特定的地質環(huán)境下,每一件器皿或多或少都受到浸漬,產生質變現象,以器物的失水白化現象居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1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
下一篇: 敦煌莫高窟發(fā)覺藏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