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其中之一的《水滸傳》,其憑借水滸108位好漢的英雄事跡,深受人們喜歡。《水滸傳》主要講述了梁山好漢從反抗欺壓、壯大到受宋朝招安,最終消亡的故事。這部小說深刻的揭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歌頌了起義英雄反抗斗爭的精神,也從側(cè)面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爾虞我詐的官場的不滿之情。
然而,在清代俞萬春創(chuàng)作的《蕩寇志》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內(nèi)容。在這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描寫了一眾梁山好漢被擒拿正法的故事。相比較起有著宏偉浩蕩氣勢的《水滸傳》,很多人認為《蕩寇志》寫的不好,根本無法與《水滸傳》相提并論。不過,《蕩寇志》好不好先不說,畢竟每個作者寫文的角度不同,寫出來的作品也會不同。但在《蕩寇志》中,也有一些令人舒適的內(nèi)容。
比如說令人深惡痛絕的高衙內(nèi)的死法。他原本已經(jīng)被女飛衛(wèi)陳麗卿用弓弦抽的渾身是傷,又被削去了耳朵和鼻子,但生命力“頑強”的高衙內(nèi)居然又安上了假鼻子和假耳朵?;蛟S是因為宋朝的整容技術(shù)還不錯,這假鼻子和假耳朵,竟然沒有被人看出來。高衙內(nèi)到曹州當上知府后,林沖帶著眾梁山好漢,將他捉了起來。
林沖對高衙內(nèi)頗有恨意,自然不可能將他一刀斃命,心想著先折磨一番。于是,一個小嘍啰一手扯著高衙內(nèi)的耳朵,另一只手拿著刀子,想要割了他的耳朵,但沒想,刀子還沒動,耳朵就已經(jīng)被扯下來了。林沖見狀大笑起來:“怎么是假的?是哪個人先割過了?”此話一出,全場哄笑。隨后,林沖才派人將高衙內(nèi)拖了下去。
此外,在《蕩寇志》中,對李逵臨死前的描述,也頗為詳細。在《水滸傳》中,李逵只是喝了宋江給的毒酒,被毒死了,并沒有描寫出他死前的痛苦。但在《蕩寇志》中,卻完全不一樣。作者對李逵的下場描述,實際上同高衙內(nèi)差不多。李逵被打殘之后,又被當成野豬捆了起來。后來,李逵被押回京城,最終遭凌遲處死。要說李逵為何死的這么慘,因為他當時的身份屬于“三十二賊之首”,官府擒拿他是為了殺雞儆猴。而宋江吳用這兩人,自然死的比李逵更慘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朝第一次黨錮之禍發(fā)生
下一篇: 美國的開國元勛亞歷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