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地攤兒經(jīng)濟的話題又熱起來了,原因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們身邊很多一陣兩火的事情都無外乎是這個原因。過去抄地攤是,現(xiàn)在鼓勵擺地攤依然是。在某微信群里看到一條消息,說是某地城管部門給干部下指標,每人要發(fā)展三個地攤,大隊長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至少發(fā)展五個。這條消息未經(jīng)證實,有可能是編出來的段子,我也是當段子聽的。
這兩天說地攤的文章總是提到清明上河圖里面畫的小攤販。其實中國最早的地攤還真不是宋朝,還要往前推,西漢時候就有。漢武帝建立了太學,類似于現(xiàn)在的中央黨校。之后太學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學生越來越多。學生一多,對于教材的需求量就大了。那會兒學校不發(fā)教材,都要學生自己購買。而且當時并沒有教育部統(tǒng)一編訂的教材,都是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和對它進行注解的書籍,公開出版發(fā)行的。所以學生可以直接上街去買,于是在長安城東南角就出現(xiàn)了集中出售書籍的市場,因為那個地方到處種槐樹,所以又叫槐市,這應該是有記載的最早的地攤,應該也是最雅的地攤。
要說槐市,我也參與過。當然不是我穿越了,我不敢摸電門去試驗,只能老實在當代待著。只不過我高中和大學畢業(yè)時都賣過舊書,就是我上學用的書籍,也是以教材為主。
那會兒每到高考結束,各大中學門口都有好多剛經(jīng)歷過高考,大局已定的學生擺攤賣書。那會兒城管還管呢,我親眼見過城管把一個女生的書抄走扔在車上,那女生拼命往回搶,爭執(zhí)不下,嚇得我趕緊收拾東西跑了。不過那會兒主要是管主干道擺攤,后來我們幾個同學轉到小道上,就沒人管了。
大學臨畢業(yè)時賣的書就雜了,有教材、教輔,也有平時買來看的閑書,甚至還有其它一些個人用品。而且就在學校食堂門口,自己學校就沒人管了,很是輕松愜意。只不過我這人愛書,這方面比較財迷,稍微好一點兒的書就不舍得賣。最后挑來挑去,找了一堆實在看不上眼的擺出去。我看不上眼,別人也看不上眼,這營業(yè)額就算是慘不忍睹了。后來基本上都是三毛五一斤賣的。
說完雅的,再說說最貴重的地攤,那就應該屬民國年間的鬼市兒了。都是天不亮就擺上了,好多是賣偷來的東西,當然我說的貴重不是指這個。而是有好多過去的王孫公子,豪門貴族在這兒賣家傳的古董。大清完了,鐵桿兒莊稼倒了,這些曾經(jīng)的人上人沒了生活的來源。當然也有載振這樣投資工商業(yè),財源滾滾;或者《茶館》里常四爺那樣自食其力賣青菜的。但也有好多人肩不能擔,手不能提,只能賣家里東西過日子。
這些位公侯王孫,賣東西還嫌丟人,所以就趁天沒亮,誰也看不清誰的時候,把家里的古董擺出來。他們也不會或者說不敢討價還價,基本上是你說個價兒就賣,當時真有不少撿到漏兒的。
古玩這東西,擺一個地方是一個價兒。到了拍賣會上能叫一個億的東西,真淪落到了地攤上,賣東西的自己就沒底氣叫價了??瘩R未都先生的作品,怹最早的收藏也是從地攤上來的,地攤淘寶別有一番樂趣。前幾年天津沈陽道,每到周四,全國各地的人蜂擁到這里,市場范圍內擺不開了,周邊的新華路、錦州道、河北路、長春道全擺上了,那叫一個熱鬧。后來這地方也被管制了,現(xiàn)在每周四只能在市場范圍內擺了,規(guī)模小很多。剩下那些都讓去鼓樓,但是鼓樓的市場熱鬧了一陣子,很快就冷清了。中午十一點去,就沒什么擺的了。過去沈陽道怎么也要人聲鼎沸到下午兩點多鐘。北京潘家園也是地攤,規(guī)模也在萎縮,不知道后面這段時間能不能復興。
再說說最日常的,我們家剛拆遷的時候,搬到新的地方,小區(qū)門口的便道上曾經(jīng)擺滿了地攤,吃的喝的使的用的,賣什么的都有。從那兒過,我都要很小心,高抬腿輕落足。就怕給誰攤上的東西踩了碰了。沒踩沒碰十塊錢的東西,你給踩完碰完,加個十倍的價讓你賠就算厚道的。
不過有這么個地攤對我等升斗小民來說,確實是方便,地攤上的東西,不會要太高價,而且你砍價也砍得理直氣壯。真要到了專賣店精品店,像我這樣面子矮的,自己就先壓制了砍價的欲望。
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家門口的地攤突然就消失了。結婚以后,我們住的樓下有很多賣各種吃食的攤點兒,那就是跟城管斗智斗勇,打游擊的存在了。
對于這個地攤,我還有幾句話想說。地攤的存在有利有弊,不能不讓擺的時候說的都是地攤不好的地方,什么噪聲擾民了,破壞衛(wèi)生了,阻礙交通了;而提倡擺地攤的時候說的又都是好的方面,什么擴大就業(yè),方便群眾之類的。其實無論是管還是不管,地攤的利弊就在那里,從來也沒有變過?,F(xiàn)在提倡擺地攤了,最好也不要對弊端視而不見,不該管的別瞎管,該管的還是要管起來,否則過兩天地攤的弊端凸顯出來,又該改抄攤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別的什么原因,那個就不說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5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土壤肥料學家裴保義逝世
下一篇: 美蘇宇航員太空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