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夏侯惇。
他就是夏侯惇。夏侯惇的少年時期,在鄉(xiāng)里就非常有名,人們都稱贊他的勇敢,后來曹操起兵后,夏侯惇就跟隨了曹操,算是曹操陣營中最早期的將領,深受曹操的器重,他也是曹魏政權的第一位大將軍,武官中的地位最高者,后來被封了高安鄉(xiāng)侯。
作為元老將領,夏侯惇的功勞很大,且付出很大,他一只眼睛也在作戰(zhàn)中不幸失去了。是興平元年(194年),當時曹操前去征討陶謙,將夏侯惇留下鎮(zhèn)守濮陽。本來夏侯惇老老實實留在濮陽,或許沒多少事,但因為張邈和陳宮叛變呂布,曹操在鄄城的家眷們受到了威脅,夏侯惇便帶著軍隊輕裝前往救援,也是碰巧,和呂布的軍隊遭遇了,雙方就打了起來。
也就是在這一場作戰(zhàn)中,夏侯惇不幸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便只有了一只眼,還因此被人稱為“盲夏侯”。
曹操獲得將軍典韋,也是因為夏侯惇。那時曹操在陳留駐守,這天夏侯惇去山上打獵,意外遇到了一個奇人追著老虎跑,不禁是心中生出了收攬之意,便將其收入麾下,即是典韋。說起來典韋和許褚兩人也是比試過,兩個人打了幾百回合不分伯仲,隨后曹操將許褚收攬,也歸夏侯惇管。如果說典韋和許褚實力相當,那夏侯惇應該是要高過兩人一些,可以側面比較一下。
他和許褚都曾經(jīng)和關羽打過,當時許褚聯(lián)合徐晃兩人勉強敵過關羽,而夏侯惇是一人單挑關羽,獨眼三次激戰(zhàn)關羽,結果兩個人是不相上下,關羽一點便宜也沒占到。至于另外一人龐德,雖然他也和關羽打個伯仲,但此時的關羽已經(jīng)是晚年了,在實力上肯定不如壯年時期的自己。
也是這樣的實力使然,曹操對夏侯惇很是器重,根據(jù)記載,建安24年(219年)的時候,曹操去摩陂,召夏侯惇同坐一車,并且夏侯惇也是可以自由進入曹操臥室的將領之一,甚至在《曹瞞傳》》及《世語》中所說,曹操沒有稱帝,執(zhí)意先滅蜀國,也是聽從了夏侯惇的建議。
曹操病逝后,他的兒子曹丕稱帝,同年四月夏侯惇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fā)喪,并賜謚號“忠侯”,青龍元年(233年),享受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夏侯惇作為曹魏的著名將領之一,憑借其影響能力,稱其是曹魏第一大將,也算是名至實歸吧?
曹性。
《三國演義》第18回寫道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戰(zhàn)時迎戰(zhàn)呂布部將高順,高順敗逃,夏侯惇從后追趕,不料遭另一名敵將曹性射箭偷襲。
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聲便匆忙用手拔箭,卻不慎連著眼珠子拔了出來。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便把眼睛塞進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槍縱馬,上前殺了曹性報回一箭之仇。
曹性資料:
東漢末年人物,是呂布部將。本為郝萌部將,建安元年(196年),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謀反呂布,被高順擊退?;貭I時曹性與郝萌交戰(zhàn),殺死郝萌,并將首級交給呂布。
曹性在呂布面前揭露陳宮曾參與謀反,但呂布因為陳宮是大將,因而沒有追問。
曹性因為阻止郝萌的謀反行為而得到呂布的賞識,被稱為“健兒”,并得到了原本屬于郝萌的兵權。呂布死后,不見于史書記載。
你說的是夏侯惇,當時夏侯惇和呂布手下高順作戰(zhàn),高順不敵,敗逃,夏侯惇在后面追擊,這時曹性看見高順戰(zhàn)敗,就偷偷拉弓搭箭,一箭就射中夏侯惇的左眼。隨后夏侯惇拔箭時把眼睛也拔出來了,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然后吃掉眼珠,繼續(xù)作戰(zhàn)。
曹性射瞎夏侯惇的故事是《三國演義》的杜撰,是虛構的。
?
《三國志·夏侯惇傳》說到他在征討呂布時被射瞎左眼,但沒有說是誰干的?
——————————————————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后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沖校尉,領東郡太守。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zhàn)。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zhí)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者曰:“汝等兇逆,乃敢執(zhí)劫大將軍,復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shù)責,皆斬之。惇既免,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蹦酥?,自今已后有持質者,皆當并擊,勿顧質。由是劫質者遂絕。孫盛曰:案光武紀,建武九年,盜劫陰貴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質迫盜,盜遂殺之也。然則合擊者,乃古制也。自安、順已降,政教陵遲,勢質不避王公,而有司莫能遵奉國憲者,浩始復斬之,故魏武嘉焉。
自徐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魏略曰: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于地。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xiāng)侯。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后拒。鄴破,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戶,并前二千五百戶。二十一年,從征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令曰:“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二十四年,太祖軍(擊破呂布軍)于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nèi),諸將莫得比也。拜前將軍,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qū)區(qū)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請,乃拜為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將軍,數(shù)月薨。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yè)。性清儉,有馀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chǎn)業(yè)。謚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內(nèi)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歷位侍中尚書、安西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