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四十一章》中講到: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strong>
這段話很有意思,今天我們簡單分析一下,看看下士聞道后,為什么會“大笑之”?我們到底是“上士”、“中士”,還是“下士”?
這段話講的是三種悟性的人,在聽到“道”后的表現(xiàn):
一、悟性非常好的人,一旦聽了“道”的理論,他就深信不疑,能夠依教奉行,馬上付諸實踐;二、悟性一般的人,在聽了“道”的理論后,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既不實踐,也不反對,他有的時候相信,有的時候就不相信;三、悟性非常差的人,聽了“道”的道理后,就會哈哈大笑,如果他笑,那就不足以稱為“道”了。
這三種人離我們并不遠(yuǎn),就在實際生活當(dāng)中,一般都能遇到,尤其是第二種、第三種人,非常多,身邊到處都是。
第一種人,悟性高的“上士”,這種人比較少。并且即使遇到了,也很難引起人的注意,因為他們旨在悟道,重在踐行,不會到處去表現(xiàn)自己,做那些對修行悟道沒有意義的事情。
第二種人,也就是“中士”。這種人最多,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在此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說悟性不好吧,還多少有一點;你說悟性好吧,又總差那么一點火候。
比如在聽人講完“道”以后,有人就會說“講的確實有道理,跟我想得一模一樣,只是我說不出來而已”,他這樣一說,好像也悟道了似的,其實沒有。如果有人又給他講了一番與“道”相反的道理,他仍然會覺得有道理,到時候他就不知所從了。所以說中間的這部分人,往往是半信半疑,左右搖擺。
第三種人,“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保?。這種人也很常見,悟性很差,還很傲慢,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講,就是“沒有腦子”。跟他們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講太深的話題,因為他理解不了,接受不了,反而還會嘲笑你,認(rèn)為你在胡說八道,你是神經(jīng)病。如果這種人聽了不大笑,反而就不正常了,說明你講得還不是那個“道”。
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夏蟲不可以語于冰|” 。對于“井底之蛙”和“夏天之蟲”來說,你給它們講外面的大海和冬天的冰雪,就算講得再詳細(xì)、再透徹,它也聽不懂,它也不會相信,因為它只相信它所看到的,看不到的就認(rèn)為不存在,就認(rèn)為是錯誤的。
對你嘲笑還算是客氣的,再厲害點的“下士”,就開始對你展開攻擊了。要么毀謗你是造謠,要么說你別有用心,要么直接侮辱你、咒罵你,甚至傷害你,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丘比丘重被發(fā)覺
下一篇: 文化|艾蕪:夏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