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十一世孫,是元朝一位不可多得的繪畫人才,頗受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賞識,趙孟頫是愛馬之人,他嗜好畫馬,他畫馬已經達到了癡狂的地步。趙孟頫畫馬的傳世作品有:《浴馬圖》、《滾塵馬圖》、《畫馬軸》、《牧馬圖軸》、《秋郊飲馬圖》、《調良圖》、《三世人馬圖三》、《人騎圖》。
公元十四世紀初葉,元朝武宗至大年的一天,當時在位的是元武宗仁惠宣孝皇帝,他作為享有馬背上民族之譽的蒙古族的皇裔,當然非常喜愛馬,對馬情有獨鐘,武宗皇帝命趙孟頫畫一幅《浴馬圖》。
元 趙孟頫《浴馬圖》絹本,設色,縱:28.5cm,橫:155.5cm?,F(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引首有清高宗弘歷書“清溪龍躍”4 字,本幅有題詩一首。后紙明王樨登、宋獻題記。卷末有作者自識“子昂為和之作”。鈐朱文“趙氏子昂”、“松雪齋”2 印。本幅有清乾隆皇帝題。后紙有明王穉登、宋獻跋,鈐清高士奇、弘歷等印28方
經王樨登,清高士奇及內府收藏。溥儀攜出宮帶至東北后佚,1946年3月時任國民黨東北保安副司令的鄭洞國收藏,1964年鄭洞國以鄭佑民的名字,將此畫作捐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作在《江村銷夏錄》、《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續(xù)編》有著錄。
作品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栩栩如生的浴馬場景,在碧波清流之上,垂柳梧桐岸邊,9個馬倌正在溪水邊為14匹駿馬淋浴,場景分;入池、洗浴、出池三部分:
畫面:布局講究,色彩雅致,水清人樂馬壯,溪水一灣,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綠蔭成趣,駿馬十四匹,馬官九人。畫中馬的姿態(tài)各異,神態(tài)生動,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飲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鳴,有的臥立顧盼。馬官們牽馬臨溪,或沖浴馬身,或在岸邊小憩。人物、鞍馬分別施以不同色彩,豐富濃郁而又清麗,做到了色不掩筆。用筆精細,色調濃潤,風格清新秀麗。是代表了趙孟頫人物鞍馬畫中的典型風貌,是幅形神兼?zhèn)?、妙逸并具、風格高雅的藝術精品,畫風師法唐人,古雅中兼有逸趣,為元代“文人畫”特色。
作品里的人物皆唐裝,馬均豐肥圓厚,神情、姿態(tài)皆輕松自如。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設色法唐人的青綠和重彩,干筆皴擦出的線條富有情致,在古麗的色彩中透著逸趣。這幅畫靜中有動,馬體精確細膩柔美,神情姿態(tài)舒展自如,馬倌各自分工不同,既不相擾,又互為照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家構圖功力之高深。
趙孟頫的《浴馬圖》后來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睞,乾隆特為此畫題詩一首:“碧波澄澈朗見底,十四飛龍浴其里,奚官無事出上蘭,驪黃牝牡憑區(qū)觀。集賢畫馬身即馬,牖中窺之無真假?!?/p>
畫面:一人一馬,馬在回眸主人而人則右手舀水,左手為馬擦拭,眼神與馬相對,表現(xiàn)愛惜之情,此時的人和馬似乎心神交會了。
畫面:一馬倌洗完馬后騎在馬背上,等著馬喝完水便準備上岸。
畫面:兩個人正在為一匹黑色駿馬刷洗,河水清澈、平緩、透明,透過水面可以清晰地看見馬蹄。
畫面:洗浴后的駿馬,由馬倌騎著輕松上岸,這是一人一馬分組安排畫面,人和馬都已上岸在樹下納涼。
畫面:馬倌赤著上身坐在水邊的巖石上,一只腳穿靴,而另一只腳卻光著,悠閑地翹著二郎腿,面帶微笑,馬匹昂首目視前方,神氣十足。
《浴馬圖》中美麗的背景,營造出一派生機和祥和的景象;日照清溪、綠柳垂絲、景物融合、一片清幽中,充滿著村野的自然氣息,畫中人物神態(tài)自若、悠然平和、自得其樂。畫中馬匹雄健俊美、姿態(tài)各異、溫和馴良、毛色有:黑、白、紅、黃、灰、褐、花斑五彩繽紛,甚是好看。通過畫作讓人們感覺到朝廷的治國有方和當朝太平盛世,這正是元武宗希望看到的一派祥和的太平盛世景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59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逝世
下一篇: 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