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老子說:有和無互相轉(zhuǎn)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
單出曰聲,雜比曰音。這一段講的是相對立的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時代,能把事物間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說的如此透徹者,唯我中華《道德經(jīng)》!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3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說:最好的統(tǒng)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親近他并且稱贊他;再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輕蔑他。統(tǒng)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話說在齊國,洪水沖垮了橋,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這邊。這時候晏子(齊國宰相)也要過河,就用自己的船把這位老者載到了對岸。老者過河后感激涕零,稱頌晏子的盛德。這就是老子說的:其次,親而譽之。
最好的統(tǒng)治者是這樣,發(fā)現(xiàn)橋被沖毀,立即組織人修好橋,無聲無息地就把橋修好了。人們不知道橋是誰修的,或者說人們僅僅知道統(tǒng)治者很快修好了橋,或者根本不知道橋壞過。
4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說: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xiàn)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于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經(jīng)常聽到有新聞報道說,某地又出了一個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養(yǎng)母親,還經(jīng)常帶著母親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邏輯想想,這顯然是一種悲哀。這難道不是一個兒子應(yīng)該做的嗎?這種事情之所以成為一個新聞,原因只有一個:大多數(shù)人都不孝順父母了,六親不和了。同樣,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職,怎么會有忠臣呢?
5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nèi)巫匀弧?/p>
老子將道、天、地、人稱為四大,說明他對人的肯定和重視。我們知道在很多思想家和宗教那里,人相對于真理,相對于神,地位是很低的。道法自然不是說,道取法自然,而是說道自然而然生養(yǎng)萬物。就像圣經(jīng)記述上帝創(chuàng)世:“事就這樣成了?!?
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說: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dǎo)。
《禮記·大學(xué)》云,靜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諸葛亮《誡子書》說,才須學(xué)也,學(xué)須靜也。古人竟如此重視“靜”的功夫!
7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不為。
老子說,學(xué)習(xí)知識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卻要每天不斷減損。減損了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就無不為。
學(xué)問是學(xué)以聚之,當(dāng)然是與日俱增。而大道至簡,所以悟道要與日俱減;一個要做加法,一個則是減法。
8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說:事物過于強壯就會走向衰朽,這就不符合“道”,不符合于“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據(jù)說老子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很多人都來慶賀。人們向老子請教長壽秘訣,老子沒說話,只是張開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釋說:堅硬的牙齒都沒了,而柔軟的舌頭卻完好無損!
9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老子說: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
有人問孔子,所有的人都說這個人好,您覺得這個人怎么樣呢?孔子說,這個人不咋地。應(yīng)該好人說他好,壞人說他壞,這樣的人才是好人。可見,無論是道還是一個人,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1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說:道生出一(陰陽未分之氣),一生出二(氣分化為陰陽),二生出三(陰氣、陽氣、陰陽交合之氣,是為三),三產(chǎn)生萬物;萬物背陰而向陽,在陰氣、陽氣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
老子用一句話就說明了天地萬物的產(chǎn)生和根本,正所謂大道至簡。
11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說: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缺陷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最方正的東西好像沒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達的聲音沒有聲響;最大的象卻沒有形跡。
12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說,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明了“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咋一看,老子這里說的有違常識。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總會學(xué)到不少東西。不過,老子認為外界的感性的東西會影響人對道的體悟與把握,那是一種誘惑。正所謂“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13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說,創(chuàng)造了東西卻不占有,做出了功績卻不自恃功勞,養(yǎng)育了東西卻不主宰它的命運,這才是深妙的德。
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占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么呢?沒有!一切都只是一種經(jīng)歷,你生養(yǎng)了孩子,孩子不屬于你,父母也不該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業(yè),創(chuàng)造的公司,甚至讀過的書,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說的玄德。
1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災(zāi)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災(zāi)禍藏伏在它的里面。
15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老子說:謀劃困難的事情要從簡單的地方開始,做大事要從細節(jié)著手。天下的難事必然都是通過簡單的事做成的,天下的大事必然是通過細節(jié)做成的。
16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老子說,要在禍患還未出生之前有所作為以消除,要在大亂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采取措施修正。
17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說,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弱的,死了身體就僵硬起來。草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的,死了以后就是枯槁的。所以,堅強的都是死的一類,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類。
18
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
老子說,天所行的道,是用有余的去補償不足的,而人類所行的道,卻不是這樣,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養(yǎng)那些有余的。
19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說,天道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老子沒有明確說什么事善人。我們也不應(yīng)該把善人狹隘地理解為做善事的人。能夠體悟大道、修身養(yǎng)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2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說,兩臂圍攏才能抱過來的大樹最初也是從毫末的小苗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壘起來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圖文選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0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英九當(dāng)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下一篇: 日本科幻小說家小松左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