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與高人來往
《荀子》中說: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這句話是說,學習沒有比親近高人、良師更便捷的了。
《禮經》《樂經》有法度但疏略難解,《詩經》《尚書》古樸但遠離現(xiàn)實,《春秋》簡略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
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熏陶三次搬家,更說明了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提升自己的學識和境界,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
孔子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strong>
孔子這樣的大圣人遇到比自己賢良的人也要向他學習,還要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呢?
勤于能人共事
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歐陽修在潁州做官的時候,手下有一個名叫呂公著的年輕人。
有一次,歐陽修的好友范仲淹路過這里,便到他家中拜訪,歐陽修邀請呂公著一同待客。
席間,范仲淹對呂公著說:“你能在歐陽修身邊做事真是太好了,你應該多向他請教作文寫詩的技巧?!?/p>
此后,在歐陽修的言傳身教下,呂公著的寫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王陽明說,人要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做事有時候就是最好的修行。而與能人共事,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促進我們迅速成長。
樂與眾人分享
孟子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
特別是在利益面前,切記要學會分享。
曾國藩早期以道義號召眾人與他一起抵擋太平軍,認為有道義就足夠了,就能感召別人,“振臂一呼,應者云集”,但是他慢慢發(fā)現(xiàn)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問幕僚趙烈文:“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趙烈文回答:“人都有私心,在你那里得不到官,也發(fā)不了財,不走還等什么?”
曾國藩又問:“那該如何呢?”趙烈文回答:“利用眾人的私心來做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公義。”
曾國藩連連點頭,從此以后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特別是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后,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
同時曾國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注重針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措施來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軍心一統(tǒng),為最終成就平定太平軍的功業(yè)奠定了基礎。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溝通的,在不經意間,你會發(fā)現(xiàn)快樂也能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在每一次交流中我們都會收獲友情、知識,也收獲了快樂,而 分享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快樂。
常與親人相伴
人生短短幾十年,親人是我們最近的人。
中國人有很多有道理的話,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于水,這都是指親情的堅固。
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人生,像路上急行的車子一樣,時間匆匆流逝。
失去的不再重來,趁現(xiàn)在一切都尚早,而不是當失去了才來跪地大哭。
現(xiàn)在有著不少人,像是被手機捆上了鎖鏈,放下手機吧,多陪陪親人。
鄭板橋老年得子,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親自教導,直到臨終前,他給子女留下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p>
這則遺言,是對孩子們的囑咐,也是他對子女多年教育陪伴的終點站。
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
事情是做不完的,但是家人,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等你的時間卻有限。家人的陪伴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孩子會很快長大,童年缺失的愛補不回來;老人,則可能隨時撒手而去,“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如果你連時間都不愿意付出,又有什么資格說愛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1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人不宜好狗不宜飽;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下一篇: 千古奇書《史記》名句精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