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和白洋淀有淵源的作家,不能不提著名作家梁斌。
梁斌出生于1914年,逝世于1996年,河北蠡縣人,曾任河北省作協(xié)主席。梁斌1925年參加革命,193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8年出版長篇巨著《紅旗譜》,受到廣泛好評,并一舉成名,成為中外著名的小說家。他的《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長篇小說三部曲被譽為中國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史詩。
作家梁斌并不文弱,他全程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正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梁斌和白洋淀有了“親密接觸”。1942年5月,日寇發(fā)動了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抗日武裝被迫不斷轉(zhuǎn)移,和日寇展開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這個時期梁斌隨部隊“三上太行山,五下白洋淀”,在戰(zhàn)斗中培養(yǎng)了對白洋淀和白洋淀人民的深厚情感。
1979年梁斌在《收獲》雜志第四期上發(fā)表了回憶散文《兩走白洋淀》,就是記述的自己在白洋淀的斗爭和生活。在文中作者寫道在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歲月里,自己去過幾次白洋淀,記的最清楚的有兩次:一次是1938年秋末,帶著劇社在戰(zhàn)斗的槍聲中給戰(zhàn)士、群眾演出宣傳抗戰(zhàn)的劇目《血灑盧溝橋》(作者:梁斌)《爸爸做錯了》(作者:梁斌)《放下你的鞭子》等;再一次是“五一”大掃蕩后,為了應(yīng)對敵人長期掃蕩,根據(jù)上級指示,部隊化整為零,以小組為單位活動。梁斌所在的小組先到白洋淀隱蔽斗爭,后又穿過敵人的封鎖線,轉(zhuǎn)戰(zhàn)太行山。文章娓娓道來,從頭至尾都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白洋淀的殷殷之情。這篇散文后來收入了梁斌的散文集《筆耕余錄》(1984年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一版一印)。
其實,寫白洋淀對梁斌來說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1942年梁斌在《冀中文化》上發(fā)表了短篇小說《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后來梁斌又把這篇小說改編成了劇本《千里堤》,小說和劇本就是根據(jù)白洋淀修千里堤時敵我斗爭的素材寫成的。寫《紅旗譜》時,梁斌又把其中的一些情節(jié)移植到了這部長篇巨著里面。
梁斌還是一位出色的畫家。1960年代,因為長期沒日沒夜地寫作,梁斌積勞成疾,他聽了醫(yī)生的建議,在養(yǎng)病期間開始畫畫。這之后,梁斌一直堅持。他臨摹了許多古今名人大家,但又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風格卓然,獨樹一幟。其畫作大多為文人畫,因此他的畫被人們稱之為“紅色文人畫”或“革命文人畫”。梁斌的畫作多取材于他戰(zhàn)斗過的地方,太行的山、白洋淀的荷在他筆下無不充滿激情、希望與生機,給人以激情和向上的力量。他把自己對白洋淀的深情都傾注在了筆墨點染之間,意興盎然。他的畫作《千年難忘的白洋淀》被收藏并懸掛在人民大會堂,他也成為100位被人民大會堂懸掛作品的畫家之一。梁斌用他的畫筆讓他熱愛的白洋淀登上了國家最高殿堂。
“白洋淀,好響亮的名字呀!”“白洋淀是冀中平原上的一顆明珠?!边@是梁斌在《兩走白洋淀》一文開頭對白洋淀的贊美。白洋淀,梁斌在這里生活過,他寫過白洋淀,畫過白洋淀,一位紅色文學巨匠傳承過白洋淀的紅色基因,這就是梁斌和白洋淀的淵源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4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