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怼霸诘虏辉陔U”出自哪里?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吳起,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nèi)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他著作有《吳子兵法》,傳于世,與兵圣孫武并稱“孫吳”。在此說說他的名言:“在德不在險?!?/p>
“在德不在險”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浜钤唬骸吧??!?/p>
白話文講:魏武侯乘船順西河而下,船至西河中游,武侯回頭對吳起說:“這山河多么壯麗堅固,真是魏國的寶貝啊!”吳起回答:“(國家的寶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險阻。如果國君不行德政,這船上的人都會成為敵人?!蔽浜钫f:“你說得很對。”
吳起對魏武侯敢于直言是有資本和依據(jù)的。夏桀、商紂都曾經(jīng)有過這片山河,但都因為不修德政而亡國。不過,作為臣子吳起在陪主子游歷中,勇于直抒胸臆,一是吳起性格使然,二是有資本直說。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zhàn)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zhàn)。
吳起的資本無可挑剔,他對魏國有功,另外魏武侯是新君,吳起是前朝老臣和功臣。但他之前的德行卻是讓人不敢恭維。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在衛(wèi)國是響當當?shù)拇笸梁?。但為了在仕途上求得發(fā)展,吳起到處奔走尋找門路,花了不少錢,弄得傾家蕩產(chǎn),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xiāng)人的譏笑、誹謗。吳起為此氣憤不過,殺了誹謗他的三十多個人。在臨逃走時,他對母親發(fā)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wèi)。”這就是他的德行和追求。
吳起逃到魯國,憑借自己的實力被任命為將,當齊國攻打魯國時,魯君有意用吳起領軍,可是疑慮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面對能夠充分使展自己本領的大舞臺,卻因妻子是齊國人,導致自己上不了“舞臺”,人生幾何,好男兒志在一搏。吳起為此干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荒唐事,他殺了妻子以示決心。為此,吳起雖然得以領軍打敗齊國,但也因此壞了形象。在魯國實在是混不下去了,他只好離開魯國,投奔魏文侯。
魏文侯重用吳起,是因為面對強大的秦國和韓國的擠壓,吳起既然是將才,要的就是能打仗這一條,于是讓他鎮(zhèn)守河西,負責對抗秦國與韓國的大任。人總是在變得,有時也如女大十八變一樣,越來越漂亮。吳起吸取在魯國殺妻失德的教訓,痛改前非,仿佛換了一個人。
自從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即公元前409年,吳起確實是人才,他率軍攻克了秦國河西地區(qū)的臨晉、元里并筑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秦國被打得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zhàn)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與士卒同甘共苦,全面贏得官兵一致好評,軍隊士氣高昂,不僅收復了被秦國侵占的土地,還占領了原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qū),并在此設立西河郡。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國兵制,創(chuàng)立武卒制。吳起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把魏國的軍隊改造成“居有禮,動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的無敵勁旅。他還從戰(zhàn)爭起因上將戰(zhàn)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形成了主張對戰(zhàn)爭要采取慎重的態(tài)度、反對窮兵黷武的吳子兵法精髄。
魏文侯去世,魏武侯上臺,風光八面的吳起自然就有了“在德不在險”高度了。這都是在實踐中取得的,也是吳起高人一等的地方。從在魯國混不下去中找到了自己的短處,致命的“德”。至于之后,吳起為什么又離開魏國到楚國,而后在楚國又因他而國富兵強,再后來卷入宮廷斗爭被殺,尸身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的慘不忍睹,都不是現(xiàn)在的話題了。
“在德不在險”,吳起的覺醒還是及時的,這對他的《吳子兵法》或許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無德,只能是一時的輝煌,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洗禮的。大人物如此,小老百姓也是一樣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