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 國學(xué)君 圖 / 網(wǎng)絡(luò)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這是一句古話,講的是水面上雖然風(fēng)起浪大,沉在深處的水還會保持著緩慢的速度。
而一般高貴的人說話都經(jīng)過思考,才顯得慢悠悠的,只是不輕易表態(tài),不輕易定論。
老子《道德經(jīng)》有言:“圣人以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寶。”此三寶為人生之至寶,當(dāng)終生持而不失。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以禮為德,守靜謙下,進(jìn)退有節(jié),不鋒芒畢露,不以自我為主宰,乃禮之德。
有深度不一定是表現(xiàn)在外表的,能夠讓人一眼見底的,只能是淺水,深水之所以沉默,就在于它負(fù)載太多,胸懷寬廣,能容納清濁百川。
這就是慎言的境界。
慎言不是“沉默是金”,不是“欲說還休”,也不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更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慎言是一種負(fù)責(zé)任的做法。
子貢請教交友之道,孔子說:“朋友若有過錯,要真誠相告而委婉勸導(dǎo);他若不肯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
多說無益,有些人卻為了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所謂知識底蘊(yùn),便找一切有人的地方與人死說爛道,極盡所能地賣話,自以為口若懸河,頭頭是道,若逢得誰很客套地捧他兩言,更是肆無忌憚。
我們一向以“慎言”為持重,自古以來無論是“多語”還是“驚人語”都不受圣人所推崇。
那些平常不大開口,可說起話來,條理分明,耐人尋味,會心悟解,讓人打心底佩服其見地。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
古人說:“守口,少說、莫傳”為“仁者”。
由于“人在對面,心隔千里”,所以要“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要練出這樣的功夫,就要“飽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diǎn)頭”。
因?yàn)椤爸律贂r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圣人之教化,對那些善“多言”、“驚人語”者而言,其教益也是毋庸置疑的。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6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大陸記者首次赴臺灣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