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胤禔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康熙皇帝8歲登基,在位時間長達61年,是清朝坐皇位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古代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雖然他的孫子乾隆活得比他久,但為了不搶他的風(fēng)頭,提前退位讓賢,名義上的在位時間不如康熙。
年輕時的康熙還是很有干勁的,他有勇有謀,少年時就力挫掌權(quán)的重臣鰲拜,早早奪回大權(quán),這件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親政之后,康熙十分勤勉,對國家大事十分上心。除了積極發(fā)展國內(nèi)的經(jīng)濟,他最大的功績是敢于征戰(zhàn)四方,為大清開疆拓土,如今我們還有這么大的領(lǐng)土可以繼承,多虧了康熙。
然而,人生總是會有些不完美,康熙前半生有多么輝煌,晚年就有多么落寞。雖然他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人們對他也是贊揚有加,但還是被兒子們爭權(quán)奪嫡一事膈應(yīng)到了。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可以說相當(dāng)精彩,現(xiàn)在不少影視劇也老拿這段歷史來說事,讓觀眾們也跟著他們一起著急。
事情的經(jīng)過其實也很簡單,幾個成年皇子見父皇老邁,便起了旁的心思。雖然當(dāng)時康熙已經(jīng)立下了太子,但不安分的皇子們并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總覺得自己對皇位也有一爭之力,于是不顧兄弟親情,各種陰謀陽謀輪番上陣。終于四阿哥,也就是后來的雍正皇帝從重圍中殺出,搞倒了太子,搞殘了兄弟,榮登大寶。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最難受的應(yīng)該就是康熙了。他一邊感慨自己的兒子們聰明能干,一邊又惱怒他們野心勃勃,竟然在自己還健在的時候就想爭權(quán),無視他的安排,實在是過分。
怒火中燒的康熙見兒子們不尊他這個老子,便開始大刀闊斧地整治自己的兒子,見誰不安分就給誰一刀,讓他再沒機會爭皇位。
大阿哥胤禔就是一個撞上老父槍口的倒霉蛋,本來他作為成年皇子中年紀(jì)最大的一個,實力還是挺強的,奈何不夠聰明,早早被三阿哥出賣,被康熙囚禁了起來。
說來康熙雖然惱怒胤禔手段低劣,逆父害兄,但到底是自己的親兒子,而且胤禔以前比較得他歡心,所以沒有痛下殺手,只是將其囚禁,平日里也好吃好喝地供應(yīng)著。
胤禔也是個心大的,見自己大勢已去,也就不再掙扎,整日就窩在府里跟16個妻妾造小人,在被囚禁的26年里,生育了29個孩子。
康熙大帝作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8歲即位,14歲智擒鰲拜,在位期間西征準(zhǔn)格爾,南收臺灣,開創(chuàng)千古盛世,然而晚年時期,在立儲問題上舉棋不定,導(dǎo)致“ 九子奪嫡 ”,朝堂之上一片刀光劍影。
最是無情帝王家,權(quán)力的爭斗從來不會顧及親情的面子,康熙這樣評價皇長子胤褆“ 飛揚跋扈、利欲熏心的蠢豬 ”。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胤褆不顧親情手足之情,最終被康熙奪爵、圈禁,實在是可悲。
歷史 上,皇帝立儲始終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胤褆是長子,卻不是嫡子,隨著嫡子胤礽的降生,胤褆便注定與儲君無緣。
但是早年的胤褆也并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其在一眾皇子中是非常聰明能干的,26歲就被封為多羅直郡王,就連當(dāng)時的傳教士白晉也這樣稱贊他:“ 胤褆才華橫溢,深受康熙喜愛,并且具有種種美德。 ”
作為老大哥,胤褆也是時刻為父分憂,多次跟隨康熙或出征打仗,或巡視河堤建設(shè)??滴跛氖吣辏侍迂返i被廢,康熙更是親自下令由胤褆一路將胤礽押送回京??梢娖渖钍芨赣H信任。
然而或許是見到太子被廢,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被權(quán)力和欲望沖昏頭腦的胤褆竟然向康熙上奏:“ 胤礽平時的所作所為十分卑劣,朝臣對他也是大失所望。術(shù)士張明德曾經(jīng)還替胤礽相面,稱他將來肯定能登基為帝,這都是大逆不道??!父皇如果想要殺了胤礽,不必親自動手,兒臣可以為父解憂。 ”
如此急不可耐的態(tài)度讓康熙大為惱怒,一方面對胤褆的所作所為痛心疾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直標(biāo)榜寬厚賢德的康熙對此大失所望。
另一方面,胤褆太過陰損毒辣,康熙尚且在世,都敢殺了自己的親兄弟,要是一旦登上皇位,那其他兄弟還不都得跟著遭殃。
而恰在此時,皇三子胤祉向康熙告發(fā)胤褆曾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交往甚密。在隨后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胤禔利用巴漢格隆的巫術(shù)魘廢胤礽,暗害兄弟,意圖自己登上儲君之位。
這下,康熙是龍顏大怒,大呼其為“ 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的亂臣賊子,當(dāng)即下令剝奪胤褆爵位,幽禁家中,嚴(yán)加看守,不得外出半步。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許是康熙擔(dān)心胤褆常年跟隨自己,追隨者眾多,勢力龐大,四十八年四月,在自己巡視塞外之際,為防止胤褆孤注一擲,趁機發(fā)動政變,康熙特意加派了上百名將士,著重看押被幽禁在家的胤褆,可見在廢太子一事上,康熙對他的表現(xiàn)是多么寒心。
如此重兵防護,胤褆是徹底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嘗過權(quán)力滋味的人來說,不能踏足政壇,簡直是讓他生不如死。被幽禁這年,胤褆剛好37歲,正值春秋鼎盛,但卻仕途不再。在隨后的26年時間內(nèi),胤褆徹底放飛自我,開始麻痹自己。
從1709年被圈禁,到1735年去世,被幽禁足不出戶的胤褆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停地生孩子。在這26年里,先后生育了11個兒子、9個女兒!何其壯觀。即使是在61歲那年,仍不改色心,妾室順利為他誕下一個兒子。
從這些數(shù)字我們可以推斷,胤褆在被幽禁之后是何其無奈。作為康熙的長子,早年是何等的意氣風(fēng)發(fā)??滴醵拍?,年僅十九歲的胤褆便被封為大軍副帥,遠征噶爾丹。
根據(jù)《清圣祖實錄》記載: 噶爾丹深入烏朱穆秦地,上命和碩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允禔副之。 即使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不佳,但是康熙依舊是極力袒護,不僅不加追究,甚至還給他記功。
如此的寵幸,終究是讓他迷失了自己,更加大了對自己出身的不滿,憑什么要讓位給胤礽,就因為自己的母親身份低微嗎?他太想要更進一步了,常年的屈居人下讓他變得尖酸刻薄,急功近利。尤其是對自己的弟弟胤礽更是咬牙切齒。
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事件中,胤禔極度興奮以至于忘乎所以,終于可以除掉多年來的眼中釘了。于是就有了除之而后快的想法。一步不慎,滿盤皆輸,自己親手毀掉了多年來積累的優(yōu)勢。
苦心經(jīng)營了這么多年,數(shù)十年來為父分憂,卻因為一句話丟掉了全部,任誰都難以接受。再加上康熙對他的嚴(yán)加提防,徹底澆滅了胤禔所有的希望,沒有父親的愛護,沒有兄弟的情誼,只他孤身一人在痛苦中日復(fù)一日的煎熬。
這個時候,府邸之中的福晉、側(cè)福晉、妾室、婢女都成了他發(fā)泄的目標(biāo),他沒有自殺的勇氣,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不斷麻痹自己,消磨自己。于是造就了26年20個孩子的結(jié)果。
胤禔的所作所為與康熙仁孝的理念相去甚遠,徹底激怒了他,即使在彌留之際,康熙仍不忘叮囑身邊人,胤禔性格乖張,心狠手辣,我一旦駕崩,你們一定要殺了他。作為父親,康熙還是愿意一直養(yǎng)著這個癡兒,但是作為皇帝,尤其是一位為后世子孫做謀劃的皇帝,康熙不得不痛下殺手。
但是,繼位的雍正并沒有殺害這個老大哥,而是選擇繼續(xù)幽禁他,對于一無所有的胤禔,現(xiàn)在的自己只不過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已,所以,他不停的放縱自己,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一絲價值。
1722年,康熙帝在臨終前留下了一份遺詔,但就是這份遺詔, 讓雍正被質(zhì)疑了幾百年 。
有人說他“弒君奪皇位”,也有人說他“篡改遺詔”,甚至還有野史說他是隆科多的私生子,而這一切的起因, 竟然僅僅是因為傳位詔書上的5個字:
傳位于四子
這5個字左看右看都沒有什么問題,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雍正被猜疑了幾百年呢?
中間到底藏著什么秘密呢?
2013年,康熙的傳位遺詔問世,終于揭開了真實的雍正奪嫡之謎!
歷來流傳于世的皇家丑聞不少,而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作為代表,其慘烈程度遠遠超過電視劇。
作為“九子奪嫡”最后的勝利者, 雍正因為老爹留下的傳位詔書,一度被頂上了風(fēng)口浪尖 。
所謂的“九子奪嫡”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這九個兒子分別是:
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
皇長子胤禔是庶長子, 因為身份卑微,自知奪嫡無望 ,所以站隊八阿哥胤禩。
不過后來因為想要殺掉胤礽,誰承想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惹得康熙勃然大怒,認(rèn)為他對兄弟下手太過狠毒,因此失了圣寵。
皇次子胤礽原本在2歲的時候被立為了皇太子,但是因為后來被養(yǎng)成了囂張跋扈的性子, 惹怒了康熙因此被“兩立兩廢”。
當(dāng)然了,這并不排除有其他競爭者在中間操作的可能性。
后來的胤礽一直被圈禁到死,皇三子胤祉看到了這場爭奪戰(zhàn)的后果, 主動退出了奪嫡的舞臺 。
剩下的幾位皇子中,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三子胤祥都屬于八阿哥黨派,后來胤禩轉(zhuǎn)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因此這幾位皇子都成了胤禵一黨。
不過那時候胤禵遠在西北,所以實際上后來的黨派就成了 胤禛跟胤禩爭奪皇位 ,兩人之間明爭暗斗,最后誰能成為贏家只能各憑本事。
而在這中間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小插曲:
胤礽被廢后,皇長子因為試圖為康熙“解憂”而遭到淘汰,胤禛看到這一幕, 立即反其道而行之,請求康熙饒過胤礽。
康熙因此覺得胤禛重情重義,那時候的胤禛還默默無聞,康熙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四兒子,并且心中的天平開始逐漸朝他傾斜。
因為為太子求情的事, 歷史 上認(rèn)為胤禛屬于太子一黨,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人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這真的不是胤禛心機太過深沉的表現(xiàn)嗎?
這是雍正招來流言的開端,也是他被質(zhì)疑了幾百年的開始。
野史中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
康熙在暢春園駕崩,隆科多首先封鎖了皇上的死訊,隨后將胤禛帶到暢春園。
他們找到了康熙留下的傳位詔書,只見上面寫著: “傳位十四子” 。
胤禛為了能登上皇位,眼也不眨地在遺詔上添了一筆, 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 做完這一切以后,才放出了皇帝駕崩的消息。
等到其他幾位皇子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傳位詔書已經(jīng)公布于天下,他們只能暗自悔恨,然后眼睜睜看著胤禛繼位。
這個野史傳聞看起來很合理,很多人也因此認(rèn)定了胤禛是篡位當(dāng)上了皇帝,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
如果仔細(xì)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里面的幾處漏洞。
首先,繁體字的“于”字可不是如今這么寫的, 而是寫做“於” ,這樣就不存在添一筆變成另一個字的可能性了;
其次,傳位詔書上不可能只寫傳位給幾皇子, 后面肯定是有名有姓的 ,我們也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
皇帝在給妃子封位份的時候,會在前面說一大段對這位妃子的贊譽,比如某妃某氏,因賢良淑德等被晉升為妃。
連封妃的程序都這么復(fù)雜,那么傳位這么大的事不可能連名字都不帶。
一個“于”字好改,后面皇子的名字可就不這么好改了。
更重要的是,只有少數(shù)人知道,一份詔書上面不只有中文,還有滿文跟蒙文,如果大肆改動,別人不可能看不出來。
按照野史中說,胤禛是通過見不得光的手段得到了皇位,八皇子懊悔地捶胸頓足,那事后他不可能不去尋找胤禛的錯處。
當(dāng)時的八皇子無論是實力還是支持者,都比胤禛更勝一籌, 倘若胤禛真的篡改了詔書,八皇子不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
不過針對這個漏洞,很快有人給出了新的解釋。
雍正在位13年, 有大把的時間去篡改詔書 ,而他將整個詔書全部篡改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世上的高手有的是,找出一位善于模仿先帝字跡的高人不是難事。
這個說法一度獲得了后世很多人的肯定,甚至很多學(xué)者還認(rèn)為雍正的確是篡位。
既然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沒有爭論出結(jié)果,那么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剖析, 皇十四子究竟有沒有被康熙選中的可能性?
九子奪嫡最慘烈的時候,皇十四子正好遠在西北,他被封為大將軍王,領(lǐng)兵駐扎在邊境。
不論是哪個朝代,確定好了儲君人選后,他誠然需要領(lǐng)兵立功, 不過還不至于常年駐扎邊境,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去立功。
如果康熙選定的人真的是皇十四子,那么他應(yīng)該將其召回身邊,安排給他一些輕松簡單、功勞還大的仗去打。
等到立的軍功差不多了,再讓他逐漸攝政,掌握更多的權(quán)力,直到坐上皇位。
那么直到康熙駕崩皇十四子還遠在西北,這就說不通了,將 皇位傳給一個離京城幾千里地的皇子,這跟沒有傳位有什么區(qū)別呢?
城中的幾個皇子還在虎視眈眈,到時候整個朝堂群龍無首,難道他不怕天下大亂嗎?
更重要的是,康熙晚年時期 親自把雍正的兒子弘歷接到身邊撫養(yǎng) ,擺明了培養(yǎng)下一代接班人,那么他就更不可能傳位給皇十四子,親手?jǐn)噥y朝堂了。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2013年,《康熙皇帝遺詔》在遼寧博物館亮相,這份遺詔的出現(xiàn), 讓這個爭論了幾百年的話題終于有了答案 。
整個遺詔尺寸長150厘米,寬80厘米。
詔書用金色絹布書寫,上面洋洋灑灑寫了1700余字, 前半部分全是歌頌康熙的,只有最后說了傳位人。
而傳位人也不是簡單地說了名字,在前面有夸贊傳位人的話,其中有段話是這么寫的:
整個詔書中根本沒有找到 “傳位于四子” 這五個字,并且上面清清楚楚寫了皇四子的名諱,這個流傳了幾百年的謠言可信度大打折扣。
而傳位詔書并不是只有中文這一個版本,遺詔一共有四份,現(xiàn)在除了遼寧博物館的這一份,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館、中國第一 歷史 檔案館還各有一份。
另外,根據(jù) 歷史 記載,1721年,康熙身邊有一位叫做馬國賢的傳教士將《康熙皇帝遺詔》記錄了下來, 隨后帶回英國翻譯了出來 。
這一年康熙尚且還在人世 ,胤禛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本事連外國傳教士都能操縱。
1725年,倫敦還出版了英文版的遺詔,這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 。
目前在臺灣中研院保留著滿文的《上諭檔冊》,里面還記載了這么一段話:
也就是說大家都看了隆科多撰寫的《遺詔》,如果當(dāng)時寫的是“十四子”,后來又被胤禛私自篡改,別說是幾個奪嫡的阿哥了,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yīng)讓他繼位。
另外,康熙曾經(jīng)對胤禛有很高的評價: “惟四阿哥、朕親撫育……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
胤禛在“九子奪嫡”之初表現(xiàn)出的是極致的低調(diào)、對皇位不感興趣、兄友弟恭、看重親情,這從他給廢太子說情就能看出來。
不管他是真心還是假意, 總之這就是他在康熙心中的形象 ,康熙選這個最讓他滿意的兒子繼承皇位,沒有半點不妥之處。
在康熙晚年時期,他將很多重要的任務(wù)都交給胤禛去做,足以說明他對胤禛的看重。
那么整個事件已經(jīng)非常清晰了,雍正的確是根據(jù)遺詔繼承大統(tǒng),并不存在篡改詔書的可能性, 野史中漏洞百出的傳聞不能當(dāng)真。
雍正或許不是 歷史 上最偉大的皇帝, 但他絕對稱得上是最勤勉的皇帝 ,雍正晚年時期曾在書桌前累到吐血,盡管這樣,他依舊沒有過一絲放棄這個朝堂的想法。
那么你還看過什么野史傳聞,以證明雍正是篡位當(dāng)上皇帝的嗎?可信度有多少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7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