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八百里加急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電視劇里我們經(jīng)??吹剑谟龅骄o急情況的時候信息都會以八百里加急來傳送?,F(xiàn)在的人們可能對于八百里加急缺乏一個概念,畢竟現(xiàn)代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網(wǎng)購一件商品,需要兩三天才能到貨的模式大家都已經(jīng)習慣了。如果把八百里加急放到現(xiàn)代來那是快遞遠遠不能夠趕上的。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加的是馬,急的是信件,在古代運送八百里加急的過程中是經(jīng)常的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速度,靠的就是那遍布全國的驛站,一但有八百里加急的書信需要傳達時,那全國上上下下大大小小近千個驛站數(shù)萬人都是不能夠睡覺的,這樣的人力的消耗在現(xiàn)代的人們看來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也是現(xiàn)在的人們無法做到的一件事。
在古代文件的傳送完全就是依靠那遍布全國的驛站,在古代的道路上幾乎每隔二十里就會設置一個驛站,但凡信件是需要加急傳遞的,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每天至少以300里的速度來傳送,如果在遇到一些緊急的情況之下傳送的速度還會增加到400里、600里、800里等,用來傳送信件的馬匹都是快馬,雖然比上電視劇中所描述的千里馬,但是全力奔跑不停歇的情況之下達到日行千里也是有可能的。從這里可以看出八百里加急的傳送速度有多快。
說起驛站,就和現(xiàn)在的快遞站點一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信件傳送的國家之一,整個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從唐朝到清朝,幾乎是全國都設有驛站。在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在全國所設立的驛站更是高達一千六百余個,光是負責這些驛站運行的人員就高達兩萬余人,負責守衛(wèi)驛站的兵卒也高達兩萬余人,如此的規(guī)模相信是現(xiàn)代任何一家快遞公司都無法比擬的存在。在如此的規(guī)模之下在遇到緊急情況想不快都很難。
在古代在驛站工作的人們。一般都被叫做“驛卒”,在遇到有信件的時候他們都必須風雨無阻的去干活,即使工作條件如此的惡劣他們的工資依舊少的可憐,但在遇到一些極端天氣的情況之下他們還必須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信件。如果信件被雨水打濕,沒有按時將信件送到,輕則挨一頓板子重則被下獄關押,所以說古代信件就是運送信件的人想慢也不敢慢。
古代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之所以速度如此的快一個就是得益于古代那遍布全國的驛站以及為這些驛站服務的人們,還有一個就是對于運送信件的“驛卒”沒有按時將信件送到和沒有保管好信件的懲罰措施。
古代的信件傳送速度之快我們可以從唐朝的安祿山起兵叛亂中所看到的,唐玄宗在和安祿山起兵的地方相隔三千里而唐玄宗僅僅在安祿山起兵六日就得到了消息,在當時信件一天就能傳送五百里,在現(xiàn)代就是兩百多公里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個極快的速度了。
雖然在當時的交通并不發(fā)達但是其信件的傳送速度已經(jīng)不亞于現(xiàn)在的快遞了。
在古代,科技不發(fā)達,他們那個時候比較傳統(tǒng)的交通工具就是馬了。當然不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而且速度還不慢。有時候有一些十分緊急的事情需要快速的傳達,就把這個定位“八百里加急”。
古代一般來水傳遞信息無非就是使用快馬還有就是快船了。中國古代會在一些比較重要的道路上隔20里就建設一個驛站,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就是要求每天必須傳遞800里的路程。
古代會根據(jù)情報重要的程度來規(guī)定傳遞的類型是什么樣,比如就有300里,400里,600里。而最快的就是這個八百里了。古代一般的公文都是使用的300里加急傳遞,除非是有特別緊急的事情。
盛唐的時候,那時候驛站遍布全國,數(shù)量到達了1639個,有超過20000人都是從事驛站工作的,而根據(jù)記載來看。元代的時候驛站就有1300多匹馬。當然驛站的馬舍還有客舍都是挺多的,因為驛站也不光是傳遞消息,也會用來接待一些達官貴人。
唐朝的時候?qū)τ趥鬟f消息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凡是在驛站中耽誤了行期,應遣而不遣著,杖一百;文書晚到一天就杖八十,兩天加倍,然后以此類推。最重的就是處徒罪兩年,
而且還規(guī)定,假如耽誤了緊急的軍事文書的話,則最加三等。因為書信晚到了,耽誤了戰(zhàn)事最后讓戰(zhàn)爭失敗的就會處以絞刑。根據(jù)史書記載,那些打擾過驛站的強盜,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古代對于傳遞消息還是比較看重的。
通過古裝劇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有重大軍事情況或傳達政令時,用八百里加急調(diào)度。所謂的八百里加急是古代傳遞信息最快的方式,那么這個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呢?為什么沒人敢攔截?
雞鳴驛站:中國唯一現(xiàn)存最完整的郵政站。位于河北境內(nèi)
首先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交通工具不發(fā)達,馬車是主要的。古代八百里加急相當于現(xiàn)在400多公里。在如此漫長的旅途中,馬匹也需要休息。因為馬不是機器,一匹馬不可能連續(xù)跑幾百公里。所以每個朝代都有很多驛站。驛站是官員們送情報吃飯、登船換馬的地方。這說明了驛站的重要性。
以唐朝為例。唐代驛站遍布全國,分為藝鷺、水飴和水怡三種類型。一般間隔20-30英里。全國共有1600多個郵政站,郵政人員多達2萬人。隸屬于兵部管轄。唐代的驛站制度非常嚴格。在郵寄過程中,不能出錯。如果因為錯誤處罰很重,唐朝規(guī)定如果信件延期。
八百里加急皇家驛站仿古建筑
八百里加急,一般一天行駛300英里,緊急情況下,一天行駛400英里,500英里甚至600英里,最快速度達到800英里,而這個八百里加急,死馬當活馬醫(yī)的情況會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只有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才會用800英里緊急報告。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繁陽發(fā)動兵變,兩地相距三千里。但不到六天,安祿山兵變的消息就傳到了北京,每日行程達五百里,可見傳播之快。
根據(jù)歷代尺長的計算結果,唐朝的尺長約為531米,500里現(xiàn)在約為265.5公里,800里現(xiàn)在為424.8公里,可見速度之快。
古代戰(zhàn)爭
因為八百里加急發(fā)的都是國家安全的緊急消息,不攜帶重要財務,法院也很重視。如果在路上被土匪搶了,朝廷肯定會派軍隊清剿,甚至滅族,這是無人敢劫和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