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砻晒藕臀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1227年,夏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滅亡,歷時22年的蒙滅西夏之戰(zhàn)亦宣告結束,蒙古大軍隨后在西夏都城中興府進行了大范圍的屠城活動,長達189年的西夏王朝由此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西夏是黨項人所建立的政權,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在北宋的時候發(fā)展壯大,并在一代雄主李元昊的帶領下憑借武力征服西北地區(qū)封邦建國,西夏國的實力在此階段也達到了一個巔峰。
但在12世紀中后期,西夏國由于政治腐敗,國勢日漸衰微,并不得不依附于強大的金國,視之為宗主國,但在此時蒙古高原上崛起了一個更為強大的蒙古游牧武裝,蒙古軍為了攫取更多的生存空間與物質資源,就不可避免的要南下攻取金和西夏。
蒙滅西夏之戰(zhàn)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后進行了二十二年,共分為三個階段,四大次南征,都以蒙古軍的勝利而告終,蒙古軍能夠勝利也非偶然。
其一是雙方軍力上的強弱之勢發(fā)生了重大的轉換。
西夏國在李元昊死后慢慢走向衰落,后世之君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官場上貪污腐敗風氣蔚然成風,并迅速蔓延到了軍隊里,使得軍隊的將士戰(zhàn)斗力急速下滑。而蒙古軍則是意氣風發(fā)的后起之秀,訓練有素的蒙古軍團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士氣高昂,戰(zhàn)斗力十分強悍。
在前幾次西夏對蒙古的自衛(wèi)戰(zhàn)中,夏軍在軍力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卻損兵折將,百里防線被蒙古軍團一觸即潰,再也不是當年李元昊率領的那只虎狼之師了,即便有三十萬大軍又如何,金國有百萬大軍不也一樣敗了嗎。
其二是成吉思汗及后代指揮者在政治、軍事方面的戰(zhàn)略應用得當。
蒙古軍慣用運動戰(zhàn)、突擊戰(zhàn),劫掠夏國邊城的物資資源,屠殺夏國的有生力量,然后扭頭就跑,以最小的代價重創(chuàng)夏國的經(jīng)濟基礎,蒙古軍的四次征夏之戰(zhàn),把夏國政府財政耗盡,弄得夏國國力疲弊,把內部矛盾悉數(shù)激發(fā)了出來,更有利于蒙古軍的攻克。
另外,蒙古大軍實行“黃河九渡,東西夾擊”的的大迂回戰(zhàn)略,把西夏國一步步蠶食掉,最后西夏皇帝在投降前,除了都城中興府仍未失陷外,其他的領土全部被蒙古軍所占據(jù),各路糧道也被斷絕,令西夏固守都城的計劃流產(chǎn),大迂回也是蒙古軍指揮者慣用的軍事策略,無論是西夏、金,還是南宋都亡于此戰(zhàn)略,可見蒙古軍指揮者除了勇武之外,還兼有謀略,難怪能夠打下一個偌大的蒙古帝國。
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國接納仇人亦剌合·桑昆(克烈部太子)、拒絕征調和不送質子為由,開始第4次揮兵大舉征伐西夏。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自畏兀爾東進,攻陷沙、肅、甘諸州,直逼西涼府;另一路由成吉思汗親率,從漠北南下,攻黑水、斡羅孩等城,再進至賀蘭山。
由于成吉思汗在入侵西夏的半道上射獵野馬時墜馬負傷,蒙古軍被迫駐營休息。年邁的成吉思汗不采納諸子、眾將們暫時回撤的建議,他強忍鉆心的疼痛,決定先派遣使臣到西夏責備其主不派兵隨蒙軍西征且權臣阿沙敢不出言不遜之罪。
接著,蒙古軍進攻西涼府,西夏守將力竭投降,遂殺至河曲之地,攻取應里(今寧夏中衛(wèi))等縣郡。此時,夏獻宗李德旺憂懼而死,夏人擁立其侄南平王李睍為國主。
是年11月,成吉思汗不顧傷痛,親率大軍攻擊靈州,西夏王李睍派遣嵬名令公統(tǒng)帥10萬大軍前去救援。蒙古軍突然渡河攻擊,夏軍潰敗,陣亡者無數(shù),尸積如山,血流成河。
鑒于西夏軍隊主力大部分被殲滅,已經(jīng)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成吉思汗只留部分軍隊圍攻中興府(今銀川),并派西夏人察罕入城招降。
成吉思汗自己則于1227年正月率軍南下,攻入金國境內,相繼攻陷積石州、臨洮府和西、河、寧、德順等州縣,另遣偏師殺入宋境大肆擄掠。4月,成吉思汗來到六盤山歇夏。6月,蒙古軍繼續(xù)向南攻伐,燒殺搶掠,前鋒已進至秦州清水縣,所經(jīng)無不殘破灰滅。
中興府被圍困長達半年之久,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西夏末帝李睍遣使乞降。他請求成吉思汗寬限1個月,然后親往朝覲。
7月,成吉思汗病重,自知死期將近,便招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于病榻前,叮囑兄弟倆要團結互助,親密相處,并面授滅金之策。他還吩咐道:“我死后要秘不發(fā)喪,以免被敵人知悉;待西夏國主李睍和興慶府居民在指定時刻開城出降時,要立即毫不留情地將他們全部消滅 ”。
當月,成吉思汗病逝于軍中。西夏末帝李睍在獻城投降時被擒殺。蒙古軍攻陷中興府,屠城,立國189年的西夏名實俱亡。
西夏與蒙古決戰(zhàn)時尚有30萬人馬,可早已是強弩之末 。 彼時的蒙古早已在漠北興起 ,成吉思汗在統(tǒng)一蒙古諸部后不斷向外擴張,他曾4次率軍侵入西夏,蒙古軍攻城略地,大肆殺戮,給西夏國力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
特別是成吉思汗第3次討伐西夏時,俘殺大都督府主高逸,夏軍傷亡慘重,精銳盡失。后來嵬名令公再次慘敗于成吉思汗之手,10萬兵馬傷亡殆盡,他自己兵敗被俘。經(jīng)數(shù)次惡戰(zhàn),西夏經(jīng)濟凋敝,夏軍人員物資損失嚴重,士氣低落,已經(jīng)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所以面對成吉思汗的屢屢入侵與殘酷殺戮,大敗虧輸乃至徹底覆亡已是無法擺脫的最終結局。
在西夏和蒙古的那一段歷史中,我們知道最開始蒙古并沒有和西夏交戰(zhàn),并且兩個國家最開始還是一個合作的關系。到了最后,因為有一次在蒙古和金國打仗的時候,作為蒙古的聯(lián)盟國西夏并沒有出兵幫助蒙古,反而還不給蒙古提供物資。所以是因為這一個原因才導致了西夏和蒙古這兩個國家交戰(zhàn)的。
1,蒙古騎兵眾望所歸的大汗鐵木真在西夏慘遭黨項族人的毒手(被西夏王室的宮嬪咬下了鐵木真的生殖器官),與六盤山處捐軀。后繼者義憤填膺,戰(zhàn)斗力猛增,最終將黨項民族斬盡殺絕。
西夏的軍事實力雖然在后期有所衰減,但是對于剛崛起的蒙古來說還是可以抗衡的,畢竟當時的蒙古僅僅新手上路罷了。就連征服中亞四十國的成吉思汗大軍至死仍未完成征服西夏的使命。西夏的軍事實力雖然在后期有所衰減,但是對于剛崛起的蒙古來說還是可以抗衡的,畢竟當時的蒙古僅僅新手上路罷了。就連征服中亞四十國的成吉思汗大軍至死仍未完成征服西夏的使命。
2,西夏王朝的后主同(北齊后主高緯、南唐后主李煜)一般都是昏君,有誰聽說過昏君打贏過外敵之犯而使自己的朝代或疆土幸免于難的嗎?
至于西夏為何不如蒙古,在那一次戰(zhàn)爭中,雖然西夏號稱有幾十萬的參戰(zhàn)人員。但是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臨時的,所以這一點和蒙古相比來說蒙古的士兵們個個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在加上在那一次交戰(zhàn)的時候,在西夏有遭受了大地震,所以綜合這幾點原因最終西夏的幾十萬軍隊沒有能夠抵擋得住蒙古的鐵騎。但其實,西夏還是很有實力的,再不濟也還有那么多的士兵軍隊,所以在面對蒙古軍隊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可是時機不好,在交戰(zhàn)這么重要的時刻,竟然發(fā)生了天災,這也是沒有人能夠預料到的。這也不能怪西夏,他們肯定是不想輸?shù)?,可是在遭受這樣的災難之后,多個方面肯定會受到影響才造成了最后的局面。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之前西夏的做法受到了懲罰的結果。
一、我個人感覺他們是遇到強敵的,所以西夏的大軍才會遭到慘敗,當時的西夏軍也是特別的強悍,但是他們的領頭人是一個特別沒有頭腦的人,一個軍隊沒有一個頭腦很清楚的領頭人,軍隊就會慘敗,當時蒙古國的士兵也是很強的,他們的首領又是一個能打善戰(zhàn)的領導所以他們才會輸?shù)暮軕K。
二、西夏是我國的北部一個少數(shù)民族,它是起源于唐代,建立在宋朝經(jīng)過十幾位的皇帝傳承下來的,當時西夏軍也是特別強悍的,他打敗過宋朝和遼國的強敵,所以西夏軍隊當時是特別鼎盛的兵力,超過了五六十萬以上,而且都是能爭善戰(zhàn)的精銳兵,但是在鐵木真崛起以后,西夏在與蒙古國打仗的時候被鐵木真打的是節(jié)節(jié)敗退。
三、對于當時的西夏,送10萬大軍根本是敵不過鐵木真的大軍的,因為鐵木真他領導軍隊是特別有方式的,并且善是驍勇善戰(zhàn)的,蒙古軍隊當時在,也是特別的強悍,所以他們就會把西夏軍打的是潰不成軍,最后打的是節(jié)節(jié)敗退。
西夏國不論是輸贏,國內都是在下降的,西下錯誤的一浮于蒙古以后成為蒙古的邊緣之地,但是蒙古國反過來在滅了西夏也是很正常的事,當時因為是誰強誰就能夠統(tǒng)領我叫所以當時的鐵木真也是有這個想法的所以把西夏國打敗了,也是因為當時的領導者不是特別的會用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8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