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朱權的下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我們都知道,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諸多兒子里面,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可謂是非常出色的兩個。當時朝堂中盛傳“燕王善戰(zhàn),寧王善謀”,而朱元璋也為這兩個出色的兒子感到驕傲,所以派他們兩一個駐守北平,一個駐守大寧,共同拱衛(wèi)著大明王朝北方的邊疆。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朱允炆的壓迫下選擇了起兵造反并且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在這個時刻,朱權手握重兵,且身邊也有被稱為“虎狼之師”的朵顏三衛(wèi),驍勇善戰(zhàn),是當時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一支軍隊。所以,朱權的站隊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靖難之役的走向。正因如此,他才成為了朱棣和朱允炆兩方都極力拉攏的重要對象。那為何最后朱權會選擇站在朱棣的隊伍中呢?聽小編細細講給你聽。
其實,在朱棣起兵之后,就一直想拉攏朱權,他深知朱權對自己的價值。所以,乘著當時打退江陰侯吳高之際,朱棣率軍從劉家口抄小路一路趕去朱權藩地大寧,詐稱打不過向其求救。朱棣當時獨自騎馬進入大寧城,并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聲情并茂地向朱權訴說自己起兵是無奈之舉,來這的目的是求他上書起草奏章,前去南京謝罪。
朱棣看上去正心誠意,但實際上已經在大寧城附近埋伏下了自己的精兵,城里的守軍也被收買了一部分,于是朱棣在走時乘著朱權到城郊為自己餞行之際,挾持了朱權。朱棣對其許諾:“事成之后,兩人平分天下?!辈贿^朱棣登基后,并沒有遵守當時的諾言。所以,朱權的妥協(xié),一半原因是因為對這個哥哥的心疼,另一半原因,也是因為朱棣的威逼利誘,才不得不加入他的隊列。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朱權一直想保持中立。且當時建文帝朱允炆率先向朱權拋出了橄欖枝,想讓他回京,還許諾他高官俸祿。但朱權因為建文帝之前實行的削藩政策心有余悸,擔心有去無回,就沒有動身前往京城去救助他。這讓建文帝十分生氣,便下旨削減了他的兵權,而建文帝的舉動無疑是讓朱權徹底倒向朱棣。這也是朱權選擇朱棣的原因之一。
而朱棣在把朱權逼上了賊船以后,不僅收編了朱權的所有軍隊,而且還把他的妃子和嗣子全部都帶回北平,讓大寧城瞬間變成了一座空城,把朱權的后路堵的死死的。朱權一看自己再無回頭的可能,所以只能硬著頭皮跟著自己的哥哥一同謀反了。
而在朱棣成功奪得天下,并順利登基后不久,有人便向朱棣告寧王行巫術。雖然朱棣后來并未因此為難朱權,但朱權還是在后來愈發(fā)的低調起來。在之后的日子里,朱權整日與文人往來,寫文作詩,自號月瞿仙,還編纂了不少書籍,在音樂、茶道等諸多領域都有不小的建樹。公元1448年,朱權去世,享年70歲,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鄙人所知靖難之役朱棣篡位后,那些藩王的下場大概是:
1,被人調離,被人圈禁
眾所周知,朱棣是明初的封建軍事地主,因為明帝國內的削藩,影響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自己的野心,才徹底釋放,帶著自己私人雇傭軍,以閃擊的方式,直插山東,攻入長江邊上的南京。完成了自己奪位的靖難之役,而后面對大量實權藩王的存在,這個軍事強人,選擇了和朱允炆一樣的態(tài)度,那就是自己也要逐漸削藩。所以那些曾經站在朱棣一邊的那些藩王,不得不讓朱棣重新分配原本屬于自己的利益。
故此,這些人中,寧王這種朱棣的忌憚的藩王,被調離到了原來赤峰,老虎拔牙后,來到今天的南昌。而同時其他的藩王,不也是收起尾巴做人,形同軟禁。
2,有的埋藏野心,有的混吃等死
所以到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朱棣之后,盡管藩王們依舊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是他們 政治權力和野心,也不得不被壓制著。要知道高度集權下王爺們,沒有詔命,是不能出封地的,故此,這就意味著這些藩王日后的日子,不是醇酒婦人,就是欺男霸女。好些的藩王都在研究一些學問,以此打發(fā)時間。而朱權這個寧王,不就是醉心于道教學問的精研。
但是,朱棣對藩王的強力控制政策,也讓很多藩王把野心藏了起來,于是寧王朱宸濠,安化王朱寘鐇 在明武宗時代,還是迫不及待的選擇,朱棣的道路。只是他們沒有了未來。好在明末時代,大量的財富集中藩王的手中,那些藩王日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已經是讓明帝國的百姓,恨得牙癢癢的人了。
1399年7月,垂涎帝位的朱棣打著“清軍側,靖國難”的旗號,發(fā)起了靖難之役。雖說朱棣身邊有神機妙算的姚廣孝,但以他的實力和建文帝朱允汶的幾十萬大軍相比,那實在是兵微將寡,很難有勝算。
所以建文帝開始只派了大將耿炳文率13萬大軍北伐,企圖將朱棣扼殺在北平境內,不曾想耿炳文出師不利,大敗而歸。建文帝認識到叔叔朱棣的厲害后,又派李景隆率50萬大軍攻打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卻把城中兵力全部抽走,只命世子朱高熾率少量兵力堅守城內,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朱棣深知兵力懸殊沒有勝算,帶著兵馬直奔大寧了。朱棣率兵駐扎在大寧城外,然后單槍匹馬地進城去會17弟朱權去了。都火燒眉毛了,朱棣為何還有閑心走親訪友呢?原來,朱權雖說年輕,但很有謀略,當年和朱棣多次奉朱元璋之命攻打蒙古,他兄弟二人配合得天衣無縫,數次立功,因此時人評價“燕王善戰(zhàn),寧王善謀”。也正是因朱棣和朱權表現出色,朱元璋在給眾皇子分封藩地時,將朱棣放在北平,把朱權放在地處喜峰口外的大寧。
由于朱權的藩地尤為重要,所以朱元璋還讓他統(tǒng)八萬甲兵,戰(zhàn)車六千,其中朵顏三衛(wèi)騎兵更是驍勇善戰(zhàn),是朱權統(tǒng)領下的一只精銳騎兵。朱棣風風火火帶兵趕往大寧,想的就是要把朱權的重兵搞到手,增加自己的實力。朱棣進城見了朱權,兄弟二人抱頭痛哭。朱權哭的是由于他不肯聽從建文帝調遣,才被削了三護衛(wèi);朱棣說他哭的是被形勢所迫,不得不造反。
這一番哭把二人的感情拉近了許多,朱棣一再懇請朱權代他向建文帝求情,希望建文帝能寬恕他的罪行,同時又向朱權痛訴了建文帝對他的不公。朱權信以為真,畢竟他才遭受了建文帝不公的待遇。所以,朱權很快就替朱棣寫了一份謝罪表,讓手下快馬加鞭送到南京都城去。事情辦妥后,朱權盡地主之誼,又留朱棣在城中多住了幾日,每天帶他吃香喝辣,游山逛水,兄弟二人別提多親熱了。
住了好幾日后,朱棣提出辭行。朱權眼見挽留不住,于是在郊外設宴餞行。不曾想就在二人惜惜相別時,朱棣的伏兵卻把朱權團團圍住了,緊接著的一幕讓朱權大吃一驚,原來朵顏三衛(wèi)奇兵和甲兵將士都站到了朱棣一邊。那么,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朱棣住在寧王府的這幾天里,朱棣的手下帶著重金暗中收買了眾將士。
朱權就這樣被朱棣綁架回了北平。朱棣不光綁架了朱權,為了要挾他,還把他的王妃世子都打包帶回了北平。兵權被奪的朱權被朱棣軟禁在北平,也是相當無語。朱棣為了安慰他,便拍著他的肩膀許諾:“事成之后,你我平分天下?!苯涍^四年苦戰(zhàn),朱棣憑著朱權的八萬甲兵和勇猛的朵顏三衛(wèi)騎兵奪得了皇位。
然而,朱棣卻閉口不提當年對朱權許下的承諾。朱權深知平分天下是癡人說夢,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改封南方的封地,比如富庶的蘇州或者商賈云集的錢塘,但都被朱棣找理由拒絕了。朱權傻眼了。最后,他才被封到南昌,并命他以布政司為他的王邸。朱權還能說什么呢,打起包袱帶著家眷便往南昌去吧。
朱權心想,若不是他八萬大軍,朱棣怎么可能成功,現在既然功成名就,雖說不給半壁江山,也不給江南富庶之地,那至少會有不少賞賜吧。然而,在他離開南京時,朱棣卻壓根沒有賞賜給他,只是寫了一首詩作為送別之情。不僅如此,朱權到了南昌后,朱棣還派了不少人監(jiān)視他。朱權知道朱棣多疑,于是少與官員往來,成天吟詩作賦,終成一代大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58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