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皇帝李煜,歷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在公元975年,金陵城被攻陷,他被俘虜后被押解到了汴京,成為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囚犯。他的封號被趙匡胤侮辱為“違命侯”。作為一個享受奢靡生活的皇帝,李煜的前期詞風都是描寫他無憂無慮的后宮生活的。然而,被囚禁后,他開始用詞句抒發(fā)他的內心思緒和憂愁。
《烏夜啼》是李煜在一個凄清的秋夜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懷的作品。通過白描的手法,將秋夜的寂靜和風雨交加的凄慘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這位亡國之君難以入眠,思緒難平,顧影自憐。
而在詞中的下半部分,李煜升華到了人生哲學的高度。他認為人間世事無常,如同滾滾東去的流水,不受人控制。他內心對于曾經(jīng)擁有的自由生活的惆悵和悲涼在這句話中得到了良好的體現(xiàn),使讀者可以更好地體會到他的內心狀況。最后,通過“醉鄉(xiāng)”的詞語,李煜表達了對于故國的思念和向往,同時也揭示了他在子夜長歌中的一份頹廢。然而,他的頹廢中并沒有放棄對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李煜的詞風雖然簡單但卻意味深長,他通過墨染的筆觸,將他的內心訴說得淋漓盡致。這種墨染氣息,不僅在當時被人們廣為傳頌,而且也影響到了后世文學的發(fā)展。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李煜夜里輾轉難眠 吟誦了一首名作 清新質樸 卻很容易激發(fā)共鳴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部注釋】
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xiàn)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翻譯】
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宮女的年齡已經(jīng)變老。問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1】
宋代王铚《默記》卷上載:"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云。"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fā)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后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tài)。唐圭璋《屈原與李后主》一文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無盡而人生有盡,這不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類之大悲哀。俞平伯《讀詞偶得》評起句"奇語劈空而下"。
"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lián)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tǒng)統(tǒng)籠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則李煜個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類之大悲哀。
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恒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xiàn)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經(jīng)不可能由此激發(fā)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
煞尾兩句自問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辟,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遂為名句??膳c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劉禹錫"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秦少游"落紅萬點愁如海"等參讀。
唐圭璋《李后主評傳》指出:"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jīng)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一人經(jīng)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在歡樂的詞里,我們看見一朵朵美麗之花;在悲哀的詞里,我們看見一縷縷的血痕淚痕。"
【賞析2】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队菝廊恕肪褪乔Ч艂髡b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按夯ㄇ镌隆边@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lián)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象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薄巴隆碑斨竿魹槿司龝r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么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薄皷|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xù);而自己仍須茍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肮蕠豢盎厥自旅髦小笔恰霸旅髦胁豢盎厥坠蕠钡牡寡b。“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厥滋帯暗駲谟衿鰬q在,只是朱顏改”。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爸皇恰倍忠試@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huán),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后,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于輕描淡寫,或失之于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zhèn)娜苏Z”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并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余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保ā度碎g詞話》刪稿之四○) (蔣雅云)
[編輯本段]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注釋】
1.庭蕪:庭院里的草.
2.柳眼:初春柳葉細如睡眼,故云柳眼.
3.尊罍:別作尊前.尊罍:酒杯.
4.畫堂:別作"畫歌"(疑誤);"畫樓","畫闌".深:別版誤作"聲"
5.清霜殘雪:鬢發(fā)白如霜雪.任:忍受.別作"禁"
【譯文】
春風吹過庭院,吹綠了庭草.細如睡眼的柳葉也相繼生出.面對生機盎然的滿園春色,作者感受到的卻不是喜悅而是幽怨.因為想起往事而悄然獨立.眼前的春色明媚如昔,月色依然如昔,而自己卻已不再是當初的自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讓人欲語淚先流.
酒宴上的笙歌還在繼續(xù),酒杯尤在手中.春風不僅吹綠了庭苑,也吹開池面的寒冰,吹出一池春水.燭殘,香暗,夜已闌.想自己人未老卻早生華發(fā),鬢發(fā)如雪.憂懷不能自已,傷感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詞是懷舊之作,詞意比較朦朧,與其他詞作直接坦露胸臆略有不同。開篇寫出“憑欄”所見初春景色,但盎然的春意并未能驅散主人公心頭的愁云。藝術上這叫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主人公獨自賃欄“半日”而“無言”,可想見心情的沉重。我們仿佛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臨風獨立,默默無語,臉上的神情痛苦不堪。到了晚上,新月初升,小院里風吹翠竹,聲聲入耳。主人公依然獨立欄邊,回想著往事。這耳畔竹聲,眼前新月,與當年南唐宮廷里的景象何其相似。神思恍惚之中,他的思緒回到了當年,眼前又浮現(xiàn)出往日歡樂的場面:池塘里春風蕩漾,薄冰初融,池畔嬪妃圍坐,酒杯交錯,笙歌齊作。君臣同樂,不知今夕是何夕?!盃T明”二句陡轉,寫憑欄后轉回室內。畫堂里,明燭高照,爐香裊裊,場面不失富麗,但寂靜無人,沒有一絲生氣。對鏡自照,滿鬢白發(fā),意識到自己年老體衰,生命行將消逝的悲傷不覺襲上心頭。莫非此生將老死于此?命運真是捉弄人啊, 一國之君變成了俘虜,從天上附落到人間,這樣孤獨寂寞、悲傷屈辱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他的內心翻江倒海,幾乎無法控制和承受。李煜后期的詞作,都深深打上了他的生命烙印。從詞史的發(fā)展進程來看,這些詞已超越了誚歌的歌辭功能,而變成了一種抒發(fā)自我人生感受的特殊形態(tài)的抒情詩。
[編輯本段]虞美人(晏幾道)
晏幾道
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園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舊意誰教改?一春離恨懶調弦,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為懷人怨別詞。詞中以淺近而真摯的語言,回旋往復地抒寫了詞人心中短暫的歡樂和無法擺脫的悲哀,寄托了詞人落拓不堪的人生境遇中對于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身世浮沉的深沉感慨。詞中著意刻畫的女子形象,隱然蘊含作者自傷幽獨之感。
詞的上片描述女主人公倚闌望月、盼人歸來之情。
起首兩句主寫倚闌,而寫今夕倚闌,卻從“昨夜曾倚”見出,同樣一句詞,內涵容量便增加一倍不止。——既然連夜皆倚闌而望,當還有多少個如“昨夜”者!“天如水”,比喻夜空如水般明澈與清涼,可是其意不于寫天,而于以明凈的天空引出皓潔的明月。歇拍兩句寫女主人公的對月懷人。男子去后一直不回來,也沒說準什么時候回來,她結想成癡,就相信了傳統(tǒng)的或當時流行的說法——月圓人團圓,每遇月圓,就倚闌苦望。詞中寫女主人公倚闌看月,從希望到絕望,有其獨到之處?!俺鯇ⅰ笔钦f“本將”,這一語匯,便已含有“后卻不然”的意味。下面卻跳過這層意思,徑寫“長望”,其中自有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多次的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不言之中?!俺酢弊制?,“長”字承轉,兩個要緊的字眼,括凈時期以來望月情事,從中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癡情和怨意。
詞的下片抒寫女子不幸被棄之恨,與上片的真誠信托、癡情等待形成強烈的反差。過片兩句,從等待無望而終于悟知癡想成虛?!傲_衣著破”,是時長日久:“前香”,則以羅衣前香之猶存比喻往日歡情的溫馨難忘,委婉表達對舊情的繾綣眷戀?!芭f意誰教改”?問語怨意頗深。人情易變,不如前香之尚;易散之香比人情還要持久,詞中女主人公感到深深的痛苦。結拍二句,點出全詞的“離恨”主旨,以“一春”寫離恨的時間久長,以“懶調弦”、“兩行閑淚”形容離恨的悲苦之深,將愁極無聊之感抒寫到極致。
春日本為芳思纏綿之時,然而日日為離恨所苦,自然無心調弦彈箏,然而又百無聊賴,于是不得不對著箏弦黯然神傷。這種內心的苦恨,被作者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陳延焯謂“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確然不錯。
此詞運筆有迥環(huán)往復之妙,讀之使人心魂搖蕩,低徊不已。
[編輯本段]虞美人·乳燕飛華屋(蘇軾)
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蘇軾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抒寫閨怨的雙調詞,上片寫美人,下片掉轉筆鋒,專詠榴花,借花取喻,時而花人并列,時而花人合一。作者賦予詞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潔、自傷遲暮的品格和情感,這兩個美好的意象中滲透進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詞中寫失時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懷;以婉曲纏綿的兒女情腸,寄慷慨郁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為襯托,寫一位孤高絕塵的美麗女子。起調“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點出初夏季節(jié)、過午、時節(jié)、環(huán)境之幽靜?!巴頉鲂略 ?,推出傍晚新涼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進而工筆描繪美人“晚涼新浴”之后的閑雅風姿。作者寫團扇之白,不只意襯托美人的肌膚潔白和品質高潔,而且意象征美人的命運、身世。自從漢代班婕妤(漢成帝妃,為趙飛燕譖,失寵)作團扇歌后,古代詩人筆下,白團扇常常是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悄無人”的寂靜氛圍,這里又寫“手弄生綃白團扇”,著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內心一種無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時似玉”,實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運。以上寫美人心態(tài),主要是用環(huán)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隱約迷離。以下寫美人初因孤寂無聊而入夢,繼而好夢因風搖竹聲而被驚斷。“漸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處境之幽清和內心的寂寞。
以下數(shù)句是說:美人入夢后,朦朧中仿佛有人掀開珠簾,敲打門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陣興奮和一種期待。可是從夢中驚醒,卻只聽到那風吹翠竹的蕭蕭聲,等待她的仍舊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詩云:“開門復動竹,疑是玉人來?!保ā吨翊奥勶L寄苗發(fā)司空曙》)東坡化用了這種幽清的意境,著重寫由夢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悵惘:“枉教人”、“卻又是”,將美人這種感情上的波折突現(xiàn)出來了。從上片整個構思來看,主要寫美人孤眠。寫“華屋”,寫“晚涼”,寫“弄扇”,都是映襯和暗示美人的空虛寂寞和嘆惋悵恨之情。
下片用秾艷獨芳的榴花為美人寫照?!笆癜胪录t巾蹙”,化用白居易詩“山榴花似結紅巾”(《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句意形象地寫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帶有西子含顰的風韻,耐人尋味?!按』ɡ巳锒急M,伴君幽獨”,這是美人觀花引起的感觸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開放的季節(jié),又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它不與桃李爭艷、獨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艷一枝細看取”,刻畫出花色的明麗動人?!胺夹那е厮剖?,不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顆堅貞不渝的芳心,寫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難展的情態(tài)?!坝挚直磺镲L驚綠”,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遲暮之感?!叭舸镁齺硐虼恕敝两Y尾,寫懷抱遲暮之感的美人與榴花兩相憐惜,共花落簌簌而淚落簌簌。
詞的下片借物詠情,寫美人看花時觸景傷情,感慨萬千,時而觀花,時而憐花惜花。這種花、人合一的手法,讀來婉曲纏綿,尋味不盡。作者無論是直接寫美人,還是通過榴花間接寫美人,都緊緊扣住嬌花美人失時、失寵這一共同點,而又寄托著詞人自身的懷才不遇之情。
[編輯本段]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蘇軾)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湖山信是東南美3,一望彌千里4。使君能得幾回來5?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6。
沙河塘里燈初上7,水調誰家唱8?夜闌風靜欲歸時9,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10。
【注釋】
1.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學士梅摯任杭州太守。臨行時宋仁宗賜詩,開頭是"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梅摯到任后,筑堂于杭州城內吳山上,取名"有美"。
2.述古:杭州太守陳襄的字。
3.湖山信是東南美:當是化用宋仁宗"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詩句。信,確實。
4.彌:滿,遍。
5.使君:封建社會對太守、刺使的稱呼,此處指陳述古。
6.尊:同"樽",酒器?!秶Z·周語中》有"出其尊彝。"
7.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與錢塘江通,當時為市肆繁華之地。
8.水調:曲調名,是唐代流行的大曲。
9.夜闌:夜深。闌:盡,晚。
10.琉璃:一種礦石質的半透明體材料,又寫作"流離"、"瑠璃"。此處比喻江水碧綠清澈。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賞析】
此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年)七月?!侗臼录吩疲?陳述古守杭,已皮瓜代。未交前數(shù)日,宴僚佐于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后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這是一首贈別詞,全詞緊扣"湖山信是東南美"一句,寓情于景,寫出了江南水鄉(xiāng)旖旎迷人的景色,充分體現(xiàn)了人物的依依惜別之情。
上闋先總寫湖山之美:"信是"寫美景的不容置疑,"彌千里"寫美景之廣闊。面對美景和陳公的感慨,作者自然想到其對湖山的留戀。且想到此番別離,恐難以再次如此相聚,故"便使尊前醉倒",也徘徊不肯離去。
下闋寫夜景。江上的燈火,動聽的水調,靜謐的夜晚,柔和的清風,皎潔的月光,清澈的江水。聽覺、視覺、觸覺等感覺的融合,光和聲、動和靜的滲透。景象由歡騰轉為寧靜 畫面色彩也由濃郁轉為恬淡,烘托了惜別的氣氛,令人回味無窮。
虞美人姿態(tài)蔥秀,裊裊娉娉,因風飛舞,儼然彩蝶展翅,頗引人遐思。古詩云:“芳心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哀怨徘徊愁不語,恰如初聽楚歌時?!?br> [編輯本段]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蘇軾)
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為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后,于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后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jīng)寶應至山陽,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著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跋对隆?,指船篷罅隙中所見之月。據(jù)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載,蘇軾于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盁o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jīng)應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應天府。
流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無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本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后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年兩人同游的情景。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唱和甚樂。復會于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游諸寺。詞云“竹溪花浦曾同醉”,當指此時情事。“酒味”,指當日的歡聚:“淚”,謂別后的悲辛。元豐二年端午后,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尋問消息。以后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相見?!熬莆抖嘤跍I”,當有感而發(fā)。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帮L鑒”,指以風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鑒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睎|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余力。熙寧七年(1074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嘆,遂結神交。三年后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后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
可見文人高士之友誼實非常人可比。
[編輯本段]虞美人(秦觀)
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秦觀詞作鑒賞
此詞運用新巧別致的比喻手法,表現(xiàn)了懷才不遇、傷春惜別的主題。詞人用細膩的筆墨,精心刻繪出完整的形象來作比喻。詞的上片寫仙桃,下片寫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況的對象。
首句化用晚唐詩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句,只是把“種”改為“栽”,并稍易語序。再言“不是凡花數(shù)”,以贊美花的仙品,說它象天上和露栽種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來“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兩句卻突作轉折,極力一抑,顯示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亂山深處,見處地之荒僻,因此,它盡管具有仙品高格,縈回盤繞的溪邊顯得盈盈如畫,卻沒有人來欣賞。
過片“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眱删?,寫花暮春的輕寒細雨中動人的情態(tài)和詞人的惜春的情緒。細雨如煙,輕寒惻惻,這盈盈如畫的花顯得更加脈脈含情,無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約束也約束不住?;ǖ暮闊o限之美和青春難駐的命運這里構成無法解決的矛盾。
結句“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說的是因為憐惜花的寂寞無人賞,更同情花的青春難駐,便不免生出為花沉醉痛飲,以排遣愁緒的想法。君,這里指花?!爸慌隆倍忠晦D,又折出新意,說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對的將是春殘花落的情景,豈不更令人腸斷?這一轉折,將惜花傷春之意更深一層地表達了出來。
此詞通過仙桃這一美的形象,來寄托作者懷才不遇、美而不被賞識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轉折突變的方式表達感情,先充分描寫桃的非凡、美麗,下面突然轉寫它生非其地,強調它的身世悲哀;先寫春光多情,讓人愜意,然后筆墨一轉,嘆惜其不由人意。
這種轉折變化中,造成一種情緒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轉千回、凄咽惻斷的藝術效果。
[編輯本段]虞美人·聽雨(蔣捷)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體詩:
1
《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2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4
《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
《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7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9
《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0
《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1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2
《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13
《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14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5
《春夜》【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1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17
《南園十三首 其一》【唐】李賀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