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碛溴墓适拢M麑δ銈兡苡兴鶐椭?/p>
在國家的統(tǒng)治上面,乾隆皇帝是一個不錯的清廉的皇帝。大家也都知道,歷史上皇帝都是有著后宮佳麗三千的,所以說有著很多的妃子的。而妃子之間其實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皇帝的寵愛,畢竟這樣的話也就一輩子有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在宮中的地位也是能高人一等。就這樣,皇宮中的妃子大多都會彼此之間勾心斗角,來博得皇帝的歡心。
而提到乾隆皇帝的話,其實她的妃子還是比較多的呢,要說起比較著名的妃子的話,想必看過《延禧攻略》的朋友應(yīng)該都是比較了解的呢。在這里邊乾隆皇帝的妃子中,令妃以及孝賢皇后都是被眾人熟知的。
要是說起兩個人的受寵程度的話,其實乾隆皇帝是更加寵愛孝賢皇后的呢。畢竟據(jù)歷史資料記載,關(guān)于孝賢皇后的內(nèi)容是比較多的,而有關(guān)于令妃的則是寥寥無幾,只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關(guān)于令妃的出身問題的。在孝賢皇后離世之后,乾隆皇帝更是悲痛萬分,自然也是看得出乾隆皇帝還是對孝賢皇后更加寵愛呢。
不過,其實在乾隆皇帝的妃子當(dāng)中,還有一位妃子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倍受乾隆皇帝冷落的,出身卑微,然而卻在79歲的時候經(jīng)常被乾隆皇帝翻牌子,這也是使得很多人都是覺得十分不理解。其實,這個妃子就是愉妃的。當(dāng)初,在愉妃還只是貴人的時候,偶然間和皇帝之間生下了永琪。就這樣才在之后被封為了妃子的。
不得不說,愉妃雖然說一直不受乾隆皇帝寵愛,但是生下了很出色的兒子,也就是皇子五阿哥。自小以來,五阿哥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天賦的,所以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歡。本來乾隆皇帝想要把皇位傳給五阿哥的,只可惜天意難違,五阿哥英年早逝,這也是十分可惜的事情了。
也正是因為五阿哥,愉妃可以說是母憑子貴,開始被乾隆皇帝看好,而愉妃的話,也算是比較長壽的妃子的。在79歲的時候還經(jīng)常被乾隆皇帝翻牌子,但是其實乾隆皇帝也只不過是想和愉妃一起聊聊五阿哥的。畢竟乾隆皇帝一直都是非常看好五阿哥的來著。那么大家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乾隆81歲臨幸79歲的愉貴妃。
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亦稱海佳氏、海氏,南苑海子人,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
1791年除夕夜,81歲的乾隆點名要79歲的愉妃侍寢,敬事房太監(jiān)驚詫不已,急忙跑去傳召。
早先愉貴妃之子愛新覺羅·永琪深受乾隆喜愛,卻突然因為一場疾病去世,乾隆將其厚葬于太子陵,瑜妃因喪子之痛,整日郁郁寡歡,以淚洗面。
乾隆為了避免自己見到瑜妃后,想起永琪以至悲痛,從此再也不愿召見瑜妃,而渝妃便也從此失寵,一直到晚年。
79歲的瑜妃在已幕之年,終于等來了乾隆的召見。精心打扮赴約,與乾隆促夜長談,這些年藏在心里的萬千苦楚想,終于可以跟乾隆痛快的傾訴了。
人物評價:
愉貴妃之子愛新覺羅·永琪勤勉好學(xué),多才多藝,擅長騎射,滿語很好,乾隆對他很是鐘愛滿意,一度欲立之為儲君。
不料永琪未能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體弱多病。乾隆三十一年封其為和碩榮親王,可惜好景不長,同年三月永琪去世,留下悲痛欲絕的愉妃、福晉及幼子綿億,年僅二十六歲。謚曰:純。
愉妃在孤寂和對兒子的追憶中度過了她的下半生,于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
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奉諭照貴妃例辦理,一應(yīng)禮儀與慶貴妃同,設(shè)神位于饗殿正龕東次,僅次于純惠皇貴妃,后因慶貴妃被嘉慶帝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愉貴妃神位便排在慶恭皇貴妃之后。
中文名:愛新覺羅·永琪 別名:筠亭 國籍:中國清代 民族:滿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 1741年3月23日 逝世日期: 1766年4月16日 職業(yè):和碩榮親王 主要成就:三十年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
謚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代表作品:《蕉桐賸稿》 幼年永琪幼聰慧學(xué),少習(xí)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xué)多才,嫻習(xí)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賸稿》傳世。其算法傳子綿億,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于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zāi),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深得乾隆鐘愛,曾屬意其繼承大統(tǒng)。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后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謚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封王
可以看到,榮王的博學(xué)多才,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正是乾隆覺其“貴重”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幾個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親歷實行的,榮王在這幾個方面都做的十分出眾。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災(zāi)一事,乾隆當(dāng)時曾因為和親王愛新覺羅·弘晝沒有及時前去救援一事大發(fā)雷霆,而榮王親自將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過后的第一個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親王的冊封每五年進行一次),乾隆就將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
和碩榮親王
應(yīng)該注意到的是,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的。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皇長子”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在比對乾隆諸子的生平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事實:永琪曾在一段時間內(nèi)當(dāng)過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關(guān)注一下從皇長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況:
皇長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璉,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繼為履懿親王孫。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說,由于永璜、永璉、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過繼給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為止,永琪確確實實是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由于“皇長子”的身份在協(xié)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會和責(zé)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愛永琪的另一個原因。
深受乾隆鐘愛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文、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xí),頗屬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復(fù)因病旋逝?!贝嗽捠乔∥迨四辏?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在外國時節(jié)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于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現(xiàn)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标愓讈鏊f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以慰其心。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據(jù)《醫(yī)宗金鑒》所述,此“系調(diào)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dāng)時并非絕癥?!案焦蔷疑诖笸韧鈧?cè),……由體虛之人露臥風(fēng),冷浴后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后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里,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fēng)邪,隨后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鼻≌劶坝犁?,曾不無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xí),頗屬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復(fù)因病旋逝。”可見永琪精于騎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于風(fēng)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覺病起倉促,可能即是因為陳氏所言的不得潰,此癥狀的特征是“三陰不足,外邪過盛,大腿通腫,皮色不變,疼痛日增不消不潰者,此屬虛寒骨冷。”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附骨疽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也屬于骨結(jié)核的一類,相關(guān)資料皆言其沒有發(fā)現(xiàn)此癥可以遺傳,但是愛新覺羅家族患此癥的不少,比如康熙十三子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輝余韻版有相關(guān)資料,大家可對照看下)而光緒,我記得也有骨結(jié)核,如果說這種疾病并沒有遺傳,但是有可能和他們?nèi)菀谆继旎ㄇ也灰兹M而導(dǎo)致死亡一樣。(用樂樂的話說他們可能屬于遺傳易感,比別人患此病的幾率要高很多。) 生母為珂里葉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為額而吉圖,官員外郎。珂里葉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時入侍弘歷藩邸。乾隆時初賜號為貴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嬪。十年(1745)十一月晉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歲。以貴妃禮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長壽者。
可以看出,愉妃雖然幾乎與乾隆相伴一生,卻一直不受乾隆寵愛,因為其出身較低,僅以貴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時也只是妃位,僅只按皇貴妃例辦理喪事。而且以她七十九歲的長壽,一生卻只育有永琪一人,這正是不受乾隆寵愛的明證。
在子以母貴的清朝,這樣地位的母親,兒子能封為親王,并被欲立為儲,只能說明乾隆帝對榮王的鐘愛來自于榮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是因為其母親孝賢皇后的緣故。從這點上來看,榮王確實是一位優(yōu)秀的皇子,同時也是合格的繼承人。 妻室
榮王及其后裔屬于右翼近支鑲紅旗,族分為第一族。
榮王計有嫡福晉一人,側(cè)福晉一人,使女一人(各處記錄不一,此處存疑)。永琪的嫡福晉為西林覺羅氏(漢姓鄂),是雍、乾時的大學(xué)士鄂爾泰的第三子四川總督鄂弼之女,鑲藍旗人。側(cè)福晉為索綽羅氏, 左都御史觀保之女 。乾隆對鄂爾泰極為重視,將其孫女配與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證。反過來說,乾隆也想籍此拉攏西林覺羅一家,讓其世代對清王室效忠。
結(jié)婚年月
關(guān)于榮王結(jié)婚的具體年份,并沒有找到具體記錄,只能根據(jù)旁證做大概斷代。在《國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樣:“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晉父鄂弼家”(全文見附錄),所以榮王結(jié)婚不遲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子嗣
榮王育有六子,前四子與第六子均早殤。僅有第五子愛新覺羅·綿億成人并襲爵,其生母為索綽羅氏。索綽羅氏為榮王生育長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為胡氏所出,六子為嫡福晉西林覺羅氏所出。
正福晉–西林覺羅氏,總督額弼之女。
側(cè)福晉–索綽羅氏,左都御史觀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長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為側(cè)福晉索綽羅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兩歲過世〕,生母為側(cè)福晉索綽羅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為側(cè)福晉索綽羅氏。
五子–多羅榮恪郡王綿億,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慶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歲〕,生母為側(cè)福晉索綽羅氏。(根據(jù)以上的記載,第四子和第五子應(yīng)是雙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為正福晉西林覺羅氏。
永琪之子綿億
綿億(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貝勒。嘉慶四年(1799)晉榮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謚恪。綿億少孤,身體孱弱,但聰敏異常,工書,熟經(jīng)史。嘉慶十八年(1813)林清起義,綿億請仁宗速還京師,得仁宗賞眷。綿億長子奕繪(1799-1838),嘉慶二十年(1815)襲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繪長子載鈞(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襲貝子。咸豐七年(1857)去世。奕繪次子載釗(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輔國將軍。光緒七年(1881)去世,追封鎮(zhèn)國公。奕繪四子載初(1832-1881),咸豐七年(1857)封輔國將軍。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載鈞嗣子溥楣(1844-1899),為載釗第一子,過繼載鈞為嗣。咸豐七年(1857)襲鎮(zhèn)國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載鈞三子溥蕓(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襲鎮(zhèn)國公。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載鈞九子溥菖(1880-?),光緒七年(1881)襲奉國將軍。溥蕓次子毓敏(1878-1911),光緒二十八年(1902)襲奉恩將軍。 榮王府
永琪府邸榮王府在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西側(cè),現(xiàn)為中央音樂學(xué)院所在地,其府門、正殿、后樓等建筑仍然可見。昭梿《嘯亭雜錄》記載其“此園俱好,園林亦佳”。后成為醇賢親王奕譞的府邸,奕譞就是光緒的生父。老醇親王府因為是光緒的出生地,光緒承繼大統(tǒng)后,為潛龍邸,不再適宜普通人居住,醇親王府就搬到了剎海北岸,俗稱新醇王府。
榮王墓
榮王死后下葬定親王墓。定親王墓俗稱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長子安定親王永璜和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鎮(zhèn)楊各莊村二里許,風(fēng)水極佳,是清朝唯一一處埋著三位成年王爺?shù)膲災(zāi)埂?947年護陵章京齊國臣被人民政府鎮(zhèn)壓,1953年太子陵紅墻被毀。太子陵保存完整直至1958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庫,遂將太子陵全部拆除。地宮因從未被盜,挖開后殉葬品十分豐富,后移入首都博物館收藏。
密云
順治元年5月,清軍破墻子嶺入關(guān),進占北京,定鼎中原。7月,順天巡撫移駐密云城,此后在清朝統(tǒng)治的二百六十八年期間,密云作為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以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政治、軍事地位成為清朝盛極一時的皇家勝地。在這片土地上不僅有長達260年之久的皇家風(fēng)水禁地,還有很多被賦予了皇家色彩的避暑行宮、御道寺廟、王爺陵墓、格格遺跡等。清朝的皇子和格格似乎與密云有著不解之緣,據(jù)《密云縣志》載,僅清一朝就有四位皇子葬與此,人們稱這些陵墓為“王爺墳”,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王爺墳就是后來在《還珠格格》中為人們所熟知的五阿哥永琪的墳?zāi)?。與格格有關(guān)的則是著名的大公主府了,密云文史文物三字經(jīng)云:“清建筑,王爺府,大公主,早作古,遷復(fù)建,何辛苦,啟民智,展文物,古建群,新用途?!?br>密云皇子墓
以上這些資料的真假且不去考究,但是病逝后的永琪葬在密云縣不老屯鎮(zhèn)楊各莊村卻是事實。這座陵墓建于乾隆十七年,占地約一萬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先后葬有乾隆帝長子安定親王永璜,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一墓葬三子,這在清代的王爺墳中是比較特殊的,為什么要這樣建呢,這就不得不說起擅觀風(fēng)水的劉伯溫,相傳早在明朝定都之前,劉伯溫曾經(jīng)踏訪過這個地方,他認(rèn)為這里很有風(fēng)水,就推薦給明帝,但是由于明帝認(rèn)為耗資太大,而且北京舊有的建筑可以利用,所以就沒有在這里建新都。傳說總歸是傳說,但是乾隆能把三位皇子都建在這,這本身就說明是出于風(fēng)水的考慮以及對密云山水的推崇和鐘愛。1958年,人民政府做出了修建密云水庫的決定,由于陵墓位于庫區(qū)范圍,所以陵墓建筑全部拆除,昔日的皇子陵已經(jīng)被淹沒在浩渺的水庫之下,而關(guān)于皇子陵的想象和對那個時代的想象仍然在我們的腦海里繼續(xù)。 永琪 清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榮親王。三十一年(1766年),薨。謚曰純。
綿億 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封貝勒。嘉慶四年(1799年),晉榮郡王。二十年(1815年),薨。謚曰恪。
奕繪 綿億第一子。嘉慶二十年(1815年),襲貝勒。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
載鈞 奕繪第一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襲貝子。咸豐七年(1857年),卒。
溥楣 載釗第一子,載鈞嗣子。咸豐七年(1857年),襲鎮(zhèn)國公。同治五年(1866年),緣事革退。
溥蕓 載釗第三子。同治五年(1866年),襲鎮(zhèn)國公。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卒。
毓敏 溥蕓第二子。光緒二十八年(1903年),襲鎮(zhèn)國公。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