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劉邦和項羽形象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史記》中的劉邦形象,肯定不是酒色之徒,項羽也不全是陽光。這就是司馬遷的偉大之處,他筆下的人物既飽含個人的情感色彩,同時又不失真實性,怎么解讀,全憑讀者個人把握。自古讀《史記》者,雖不全然贊同司馬遷的立場,但是無人不為其中的精彩而大呼過癮。
這就是《史記》的魅力,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受追捧兩千多年,名不虛傳。
漢武帝為何不生氣,因為漢武帝大概率沒有看過《史記》!我相信即便漢武帝看了,也不一定真的毀掉《史記》。
漢武帝極有可能與《史記》失之交臂
首先要知道一個前提,《史記》并非官修史書,而是司馬談、司馬遷父子的私家著作。
古代修史,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朝廷出資組織的官修史書,一般由學(xué)術(shù)水平很高的官員擔任負責人,由史官、學(xué)者等共同參與,主要針對前朝史,這類史書編修過程復(fù)雜,皇帝是肯定要審閱的。另一類就是私人作品,從編撰到刻印、流行,都是個人行為,知名度非常低。
《史記》就是私家著作,司馬遷在世時,這本著作幾乎無人知曉,直到漢宣帝時期,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第一次將他獻給了朝廷,并在極小的范圍內(nèi)流傳。
即便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記》的價值和地位,都沒有得到社會公認。直到唐宋,在以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一批文學(xué)家的推崇下,《史記》才漸漸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
司馬遷繼承父命,編修《史記》是從漢武帝太初四年開始,歷經(jīng)十四年,至征和二年終止。之所以說是終止,而不是說完成,是因為征和二年很可能司馬遷就去世了,《史記》很可能并沒有最終完成,某些章節(jié)是由后人增補的。
征和二年是漢帝國最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爆發(fā)了著名的巫蠱之禍,那一場災(zāi)難,導(dǎo)致全國十幾萬人喪生,案件審理一直拖到四年后的漢武帝駕崩,也沒有定論。
史書上沒有任何關(guān)于漢武帝與《史記》的交集記載,也就是說,年老體衰,被巫蠱之禍攪得頭昏腦脹的老皇帝,恐怕根本沒有精力去看這么一部煌煌巨作。更大的可能是,司馬遷直到臨終,也沒有完全輟筆,他也沒有時間考慮《史記》的流傳問題。
從《史記》記載的內(nèi)容來看,司馬遷應(yīng)該不會自找麻煩,將這本書獻給晚年喜怒無常的漢武帝。
《史記》中的劉邦和項羽不能狹隘地理解
《史記》中,司馬遷的個人情感偏向是非常明顯的。按理來說,修史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中立。偏偏司馬遷打破了這個禁忌,《史記》中人物的飽滿形象,就是來自于司馬遷強烈的愛憎。
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認為司馬遷失去了公允,情感偏向在他的作品中只是調(diào)味劑,司馬遷秉承了一個基本原則:保留事件的真實性。這才是《史記》被認為是史書,而不是單純的文學(xué)著作的原因。
比如,司馬遷對劉邦的描述,除了說他好酒色,但是不難看出劉邦的胸懷大志,高超的用人技巧,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和胸懷天下的大仁大愛。
也就是說,司馬遷對劉邦的態(tài)度是:不喜歡痞性十足的自然人劉邦,但是非常崇敬偉大政治家的社會人劉邦,同樣對項羽也是如此。
其實列朝列代大有作為者,基本都逃不掉這個規(guī)律,完美如劉秀,也足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就下結(jié)論說司馬遷貶低劉邦,褒揚項羽。
立場問題,讓《史記》面目全非
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史記》,已經(jīng)不是原汁原味的《史記》了,自西漢末年《史記》流傳開始,它就經(jīng)歷“刀劈斧砍”的命運。據(jù)列代史學(xué)家考證,《史記》從西漢末年到東漢,歷經(jīng)數(shù)次刪減、修改和增補。
從官方第一次流傳出來的《史記》版本,就缺了十章,最嚴重的一次刪減發(fā)生在東漢,史學(xué)家楊終奉命,將五十二萬字的《太史公書》,刪減成了只有十萬字的微縮本。倘若司馬遷在天有靈,真的恐怕欲哭無淚。
《史記》為何遭遇這個待遇,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馬遷的立場,被儒學(xué)家批判為離經(jīng)叛道。司馬遷受董仲舒影響,繼承了公羊?qū)W派的思想,大力宣揚“湯武革命”,甚至替儒家所不齒的“貨殖”立傳。
無疑司馬遷的這個思想,對統(tǒng)治階級來說不利,也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標準。司馬遷的思想貫穿于整個著作,要想修改難度極大,這就是《史記》遭遇了多次大規(guī)模刪減和增補的原因。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原版的《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恐怕比現(xiàn)存的還要辛辣!
假如漢武帝見到《史記》也未必是《史記》的末日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有一個鏡頭,漢武帝看了《史記》后,勃然大怒,將書簡扔進火堆,不一會兒又讓人趕緊從火堆里撈出燒著的竹簡。后來漢武帝特地找司馬遷做了一次交談,說,你的這本書讓我氣病了,即便如此我還是決定讓它留存,它只是你的一家之言,所有功過是非留待后人說。
這段情節(jié)雖不是史實,但是比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實情。漢武帝此人很暴虐,但絕不是昏君,假如他看到《史記》,可能會暴跳如雷,甚至可能殺了司馬遷,但是應(yīng)該不至于毀掉《史記》。最大的可能,他會封存,甚至讓人刪改。
征和二年的巫蠱事件后,漢武帝也對自己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并改變了很多施政方針。這說明漢武帝為人雖暴虐,但是卻不失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面對前無古人的煌煌巨作,千古一帝的他不可能認識不到它的價值,他可以殺掉司馬遷泄憤,斷然不會讓著作毀掉。
其實,即便沒有司馬遷,宮中的史官們也會如實記錄下每一件歷史事件。按照規(guī)矩,皇帝是不能看史官記錄的本朝史,漢武帝如果想掩蓋真相,靠燒掉《史記》其實是徒勞無功的,這一點他不會不明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