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一位風流天子,他的一生冊立過三位皇后,分別是富察皇后、那拉皇后、孝儀純皇后。其中富察皇后和孝儀純皇后是最受乾隆寵愛的,而那拉皇后則是最讓乾隆討厭的,甚至“椒房之尊”的那拉皇后,死時僅以皇貴妃禮葬。一向溫婉賢淑的那拉皇后,為什么會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呢?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一、 那拉氏從福晉榮升為皇后的前前后后
輝發(fā)那拉氏,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小乾隆七歲,滿族正黃旗人,一等承恩公、佐領(lǐng)那爾布之女。大約在十三四歲時經(jīng)選秀女,中選,由雍正指婚為弘歷的側(cè)福晉。乾隆二年,年僅二十歲的那拉氏被封為嫻妃。乾隆十年,乾隆為了褒獎那拉氏溫柔婉順,晉升她為嫻貴妃,據(jù)《清高宗實錄》冊文中記載:
“爾嫻妃那拉氏,性生婉順,質(zhì)賦柔嘉,質(zhì)賦柔嘉秉德罔愆。協(xié)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榮。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爾為貴妃。”
由此可見,嫻妃把太后伺候得服服帖帖,頗得太后的歡心,并且得到乾隆的認可。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逝,乾隆悲痛欲絕。因此,乾隆并無意再冊封中宮皇后。但是,一年后,崇慶皇太后以六宮不可一日無主為由,屬意立嫻妃為皇后,乾隆和皇太后一向感情深厚,為了不讓皇太后失望,乾隆只好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晉升那拉氏為貴妃,掌握六宮大權(quán)。等到富察皇后死后三年,乾隆才在皇太后的催促下立那拉氏為皇后。隨后,那拉皇后憑借其品貌端莊、性格溫順,獲得乾隆的寵愛,尤其是崇慶皇太后的喜愛。因此,輝發(fā)那拉皇后冊立為后五年內(nèi),連續(xù)生下三個子女:
乾隆十七年,那拉皇后生下皇十二子永璂;
乾隆十八年,那拉皇后生下皇五女;
乾隆二十年,那拉皇后生下皇十三子永璟。
與此同時,乾隆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狝、皇陵展謁,都讓皇后伴駕同行。
這足以表明,那拉皇后自立為皇后以后,比之前更加受寵。不幸的是,那拉皇后所生孩子中,只有永璂活到二十五歲,其余皆夭折。
二、那拉皇后身為國母,是何等榮耀!然而,她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伴君如伴虎,自從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性情大變,翻臉比翻書還快,不管是大臣還是妃嬪只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乾隆三十年二月,乾隆第四次出行江南,伴駕而行的有皇太后、那拉皇后,令妃、慶妃,容嬪、永常在、寧常在以及部分大臣。
在南巡的最初日子里,大家一路上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十分愜意。并且,乾隆還為那拉皇后慶祝四十八歲生日。接著,閏二月中旬,南巡隊伍到達杭州,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八日早上,大家在行宮“蕉石鳴琴”吃早餐時,乾隆還賞賜那拉皇后許多食品,但是到晚膳的時候,那拉皇后卻不見了?;屎笕ツ牧?是否如《清朝野史大觀》所說在杭州削發(fā)為尼了?
對于這一點,《上諭檔》記載,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從水路護送那拉皇后回宮。那拉皇后回宮后,衣食住行、俸祿等一切照舊,并未留在杭州削發(fā)為尼。
而乾隆回京后,卻以那拉氏有病為由想廢掉其皇后之位,但是這個提議引起滿朝文武的強烈反對,有人甚至效法古代大臣的作風,冒死力諫。乾隆雖然處置了幾位阻撓廢后的大臣,卻無法杜絕悠悠之口,只好保留那拉氏的皇后名號。然而,乾隆并沒有停止對那拉皇后的折磨。
首先,五月,乾隆就下令收回皇后的四份夾紙冊寶(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實際上是將皇后入宮三十年的所有冊封沒收。
接著,到了乾隆十三年,乾隆調(diào)走了伺候那拉皇后的大部分宮女,只留下二名宮女。按宮中制度,皇后手下應(yīng)該有12名宮女,只有地位最低的答應(yīng)手下是二名宮女。這表明,那拉皇后已經(jīng)由皇后的待遇變成答應(yīng)的待遇。與此同時,那拉皇后還被打入冷宮。
最后,過了一個月,乾隆晉封令貴妃魏氏為皇貴妃,這就代表皇貴妃魏氏將取代那拉皇后管理后宮事務(wù)。以上的種種跡象表明,那拉氏的皇后名分已經(jīng)名存實亡。
因此,那拉皇后精神備受打擊,整日以淚洗面。乾隆三十一年,那拉皇后在冷宮中含恨離開人世。當時的乾隆帶著妃嬪在木蘭圍場打獵,接到消息那拉皇后去世的消息,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一絲的悲傷之情,也沒有回京見那拉氏最后一面,照樣吃喝玩樂,僅僅安排那拉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回京料理后事。
按照清朝制度,皇后去世,要舉國同喪。然而在那拉皇后死后第二天,乾隆卻出人意料地下令按照皇貴妃之禮,辦理那拉皇后的喪事,而實際上辦理喪禮的規(guī)格比皇貴妃還低,比如,皇帝輟朝五日,王公大臣官員、公主命婦集體哭臨等禮節(jié),都被取消,并且那拉皇后死后并沒有葬入皇帝陵。
三、關(guān)于那拉皇后失寵的原因,有三種說法:
第一、野史流傳的說法:乾隆到江南游玩時,貪圖美色,沉迷于民間的美女和名妓的溫柔鄉(xiāng),以致荒廢國事。那拉皇后身為國母,有責任維護清朝的體面,于是出面苦諫。然而,乾隆不但不聽反而譏諷皇后,那拉皇后一怒之下自行削發(fā)。按照清朝規(guī)定,削發(fā)為國俗所不容,有傷朝廷的體面。因此,乾隆勃然大怒,隨之下令廢后;
第二、正史上的記載是:乾隆在皇后去世第二天,發(fā)布過一道諭旨,初步披露皇后失寵的原因:
“于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狂”
按乾隆的說法,那拉皇后是在太后面前不盡孝道,使得乾隆對她恩斷義絕。這種官方?jīng)]有詳細解釋,至今還是一個迷;
第三、根據(jù)軍機處檔案的說法,那拉皇后剪發(fā)失寵,是因為要阻止乾隆立令貴妃為皇貴妃。因為,按照大清家法,只要有中宮皇后健在,為了避免皇后有壓力,是不會輕易冊封皇貴妃的,將年輕受寵的令妃封為皇貴妃,無疑對皇后的地位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因此,情急之下,那拉皇后剪斷頭發(fā),以示反對,以致被乾隆打入冷宮。
輝發(fā)那拉氏是滿洲鑲藍旗人,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是佐領(lǐng)訥爾布的女兒。論出身在八旗秀女中,算不得出眾。好在,那拉氏不僅容貌出眾,且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不僅做得一手好女紅,而且還識文斷字,在雍正十二年的選秀中,被雍正指婚給了還是寶親王的乾隆。
說起來,雍正在給乾隆挑媳婦的時候,頗為用心,他并不只是看外貌,而且還很注重看兒媳婦的才干和品德等。比如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還是寶親王時,雍正指婚給他的嫡福晉。富察氏出身于八旗上三旗之鑲黃旗,又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的女兒,出身非常顯貴。雍正第一次見富察氏,她還是個9歲的小姑娘。對于雍正的提問,富察氏態(tài)度大方,說話有禮。
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書法剛勁嚴整,讓雍正對她贊不絕口,因此等乾隆到了成婚的年紀時,雍正便將富察氏指婚給了乾隆,并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結(jié)婚大典。雖然輝發(fā)那拉氏不論出身還是才學都要比富察氏遜色一點,但是輝發(fā)那拉氏的文化素養(yǎng)在后宮之中也絕對不算低。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那拉氏被封為乾隆的側(cè)福晉。
次年,雍正駕崩,乾隆遵傳位密詔登基稱帝。乾隆繼位后,潛邸的妻妾們皆得到冊封。賢良淑德的富察氏被冊立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得乾隆寵愛的側(cè)福晉高氏得封貴妃,而比高氏晚入潛邸的那拉氏則被封為嫻妃。轉(zhuǎn)眼,到了乾隆十年,一向得寵的高氏重病在身。為了給高氏沖喜,乾隆下旨冊封高氏為皇貴妃,而那拉氏和純妃蘇氏皆進封為貴妃。
蘇氏能得到晉封是因為她已經(jīng)誕下了兩位皇子,且在得晉封的時候,又有孕在身。再加上她是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入了潛邸,因此憑著深厚的資歷和育嗣之功被封為貴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未能生下一子半女的那拉氏能同時得到晉封,只能說明她在后宮中并不像傳聞所言,一直在坐冷板凳。因為據(jù)《清高宗實錄》記載,就在高氏病逝不久,乾隆還以“奉侍宮闈,慎勤婉順”為由,給那拉氏和純貴妃又提高了儀仗標準。
顯然,那拉氏也有她在后宮鞏固地位的手段,那就是對乾隆生母崇慶太后非常孝順,而崇慶太后待她亦十分疼愛。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在東巡途中崩于德州舟次。后宮不能無主,所以乾隆僅在4個月后就下旨封那拉氏為皇貴妃,讓其“攝六宮事”,代行皇后職責,并將其配備的宮女增至9人。要說,富察皇后的離世,讓乾隆悲痛萬分,但是乾隆在封那拉氏為皇貴妃之后,仍非常貼心地給那拉氏的母家抬旗入正黃旗,同時又授予那拉氏的侄子訥蘇曼為等三等侍衛(wèi)兼乾清門行走的殊榮。
除了這些,那拉氏的在行冊封大典時,所用的儀仗也與皇后幾乎無二。甚至在那拉氏還沒有被冊封為皇后之前的半年內(nèi),大家已經(jīng)習慣將她稱為皇后了。有人說,那拉氏能被立為皇后,實則是崇慶太后在背后助力的。其實從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的一系列安排來看,崇慶太后應(yīng)該也有助力。但是乾隆能在她代理六宮,擁有許多皇后才有的特權(quán),只能說明乾隆本人也早有此意。乾隆十五年,富察皇后的喪期滿后,乾隆便為那拉氏舉行了冊立皇后的大典。
自此后,兩人的關(guān)系也愈發(fā)親密,乾隆不管謁陵、巡幸還是秋狝等,那拉氏都隨駕出行。好事接踵而至,在那拉氏被封為皇后之后居然懷上了身孕。說起來,那拉氏生子的時候,已經(jīng)35歲了,別說古代了,放到現(xiàn)在這個年紀也算是高齡產(chǎn)婦。但是幸運的是僅在4年里,那拉氏居然誕下兩位皇子和一位公主。
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重的乾隆是個有嫡子情結(jié)的皇帝,因此當那拉氏生下皇十二子時,他不僅高興地賦詩一首,而且還頗有深意地為其取名“永璂”?!碍D”在本意是指皮弁里縫合處鑲嵌的玉飾,在古代“璂”的多少,則象征著人的身份,唯有天子才能享有“十二璂”。聯(lián)想到富察皇后所生的皇子,也是多以秉承祖業(yè)的字為名,比如次子永璉、七子永琮皆有此意。因此不難想象,乾隆對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也是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然而,厄運就像好運的孿生兄弟,皇十三子永璟還在那拉氏腹中時,那拉氏所生的皇五女卻夭折了。失女之痛讓那拉氏悲痛難抑,因此,永璟沒有足月便因動了胎氣而早產(chǎn),以致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就在那拉氏痛苦不堪的時候,她的生母朗佳氏也病逝了。接二連三失去親人和子女,讓那拉氏的精神遭受了莫大的打擊。再加上與她早年一同入潛邸的姐妹們也幾乎都撒手人寰,因此她漸漸地篤心向佛起來。
乾隆三十年,那拉氏第4次隨乾隆南巡。然而這次南巡卻改變了那拉氏的命運。用乾隆的解釋就是:“乃至自行翦發(fā),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痹瓉?,在行至杭州的時候,那拉氏與乾隆反目,且不顧國俗,剪掉了自己的頭發(fā)。要知道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愛惜即是一種孝心。而在滿洲,只有在父親或者丈夫離世后,女子才會剪掉一縷頭發(fā)置于其棺木中。
顯然,在乾隆看來,那拉氏的行為有詛咒之嫌,因此他勃然大怒,令隆福安先行送那拉氏回宮。乾隆回宮后,那拉氏雖然沒有被廢黜皇后之位,但被收回4份冊寶,并打入冷宮。不久,那拉氏病逝。乾隆說是按皇貴妃的喪葬禮儀下葬那拉氏,其實連個單獨的陵寢也沒有給她修建,只是草草地把她的遺體塞到純惠貴妃的地宮之中,更不要說給她設(shè)神牌了。
那么,那拉氏為何會有“斷發(fā)”之舉呢?這個可以從令妃的發(fā)跡史來研究。在那拉氏篤信佛教之后,令妃迎來了她在后宮中的春天。先是在乾隆二十四年,沒有生下一男半女的令妃被晉封為了貴妃。乾隆二十五年,令妃生下皇十五子永琰。乾隆三十年,就在那拉氏被打入冷宮不久,她便被封為了皇貴妃。因此,有野史說,乾隆在南巡的時候,由于寵愛令妃,所以有心立她為皇貴妃。在清朝,如果有皇后,皇貴妃的位子往往是懸而不封的。
因為皇貴妃相當于是副后,如果與皇后同時設(shè)立,會影響到皇后的威嚴和地位。因此皇帝為了六宮安寧,往往不會在皇后還在的時候,冊立皇貴妃。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高貴妃就在生前被封為了皇貴妃,不過那是為了給她沖喜。
所以,當乾隆表示要立令妃為皇貴妃時,那拉氏必然是極力反對,再加上乾隆對已故的富察皇后念念不忘,這種種的矛盾都淤積在那拉氏的心中,因此當兩人反目時,一向隱忍的那拉氏終于再也不能自控,最終剪斷了自己的頭發(fā),以表達憤怒。然而,就這一個舉動,不僅讓她失去了寵愛,而且還失去了一切,甚至就連皇十二子永璂也遭到了乾隆的報復(fù),直到乾隆去世,連個貝勒都沒有加封。(參考史料:《清高宗實錄》《清史稿》等)
乾隆在位期間冊封了三位皇后,第一任是原配孝賢純皇后,也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富察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繼皇后烏喇那拉氏,第三任皇后是孝儀純皇后。其中,第二任皇后最不受皇帝待見,最終被乾隆帝廢掉,死后連個謚號都沒有,只能被人們稱為?繼皇后?,而且不設(shè)神牌,無祭享,可以說是皇后中最差的待遇了。到底是因為什么使皇帝對她如此厭惡,導(dǎo)致被廢掉呢?
其實,乾隆皇帝并不喜歡她,選她當皇后,也是因為富察皇后去世,宮里只有她最有資歷,只有她有資格當皇后統(tǒng)領(lǐng)后宮。
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嚴重的,烏喇那拉氏便是如此。乾隆帝對他的結(jié)發(fā)夫妻富察皇后愛得深沉,即使富察皇后去世,也不能抹去乾隆皇帝對她的愛意,將富察皇后生的兩個兒子先后密定為太子,她的孩子卻沒能得到如此寵愛,烏喇那拉氏早就對此不滿。況且,乾隆帝是有名的風流皇帝,南巡時,經(jīng)常與江南歌妓放縱享樂。烏喇那拉氏忍氣吞聲,多次向皇帝勸諫不要太過享樂,但都被乾隆無視,還被乾隆帝說成神經(jīng)不正常,想把烏喇那拉氏遣回京師。最終,積累多年的怨氣終于在一次南巡中發(fā)作,氣的她竟然剪掉了自己的頭發(fā)。
頭發(fā)對于清朝皇室來說是很寶貴的,斷發(fā)在滿族的習俗里是極其忌諱的,只有在皇太后或者皇帝駕崩時,皇后才能剪掉自己的頭發(fā)。當時皇太后和皇帝都還健在,烏喇那拉氏這樣做無疑是在詛咒皇太后和皇帝,這一做法嚴重觸犯了滿族大忌。因此,皇帝龍顏大怒,一氣之下將她廢掉。后來,烏喇那拉氏去世時也沒有按照皇后的葬禮下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