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砬《U位之后為何不肯放權(quán)?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宣示建儲密旨,冊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并定于明年歸政,是為嘉慶元年。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舉行歸政大典,乾隆皇帝宣告退位,自立為太上皇。按照乾隆自己的說法,皇爺爺康熙帝當了61年皇帝,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超過他,所以便當六十年就禪位給繼承人。不過事實的真相卻是,乾隆帝退位之后,仍舊住在養(yǎng)心殿掌控著朝政。
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的時候,乾隆還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對他們說道:“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在養(yǎng)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歲。而這個時候才是嘉慶皇帝親政,真正當上皇帝的時候。
那么問題來了,乾隆在禪位之后,為何仍然不肯放權(quán)給嘉慶呢?這里面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我們知道,自秦漢以后,成為太上皇的人很多,而且其地位也相當?shù)淖鸪?,但無論怎樣尊崇的地位,都沒有臨政治民的權(quán)力。但是乾隆皇帝苦心孤詣六十年,早年宣布傳位之初,便決定:“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這些權(quán)重之權(quán),“豈能置之不問”。只是因為自己因為年邁將不能勝任各種繁雜的祭祀和禮儀活動,所以便只能將這些事情交給新皇帝去辦理。
根據(jù)乾隆皇帝的指示,軍機大臣在擬定的傳位事宜中,太上皇的禮儀規(guī)格和實際權(quán)力都要遠超于嘉慶皇帝。此外,太上皇仍然能自稱為“朕”,太上皇帝的圣旨仍舊成為“勅旨”,題奏行文遇太上皇字樣,需要高三格抬寫。
除了上述這些權(quán)力之外,乾隆退位后所享有的權(quán)力總的來說比起嘉慶帝還要高得多。不過和歸政前相比的話,乾隆帝禪位給嘉慶帝之后,那些繁雜的祭祀禮儀活動不用自己參加,肩上的擔子也輕了不少。
其實總的來說,乾隆帝的退位是不得已地,在他心里,他并不想退位,但是繼位之初和后來的很多事情中,他都說明了自己要在繼位六十年之后把皇位讓出去。這就好像,牛吹出去了,只能硬著頭皮去完成。但是乾隆即便退位了,朝中大權(quán)仍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乾隆帝只是名為歸政,實則并非退位,知不是將親政變?yōu)椤坝?xùn)政”而已。
乾隆帝在歸政之際規(guī)定的那些“法定的地位和特權(quán)”,為他太上皇生活得以充實提供了保障。
小結(jié):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乾隆帝之所以在禪位之后還繼續(xù)把持著朝廷大權(quán),其實說白了就是權(quán)力欲的膨脹,退位對于他來說本就是無奈之舉,就其本身來說,他并不想退位。但是沒辦法,既然話已經(jīng)說出去了,只能硬著頭皮兌現(xiàn)。
但是在退位之后,自己只需將一些繁雜的事情交給新皇帝做,自己主管大事,這未嘗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1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