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趙禎和趙曙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近日隨著《清平樂》熱播,大宋文化也引起人們的關注。劇中出現(xiàn)的醬油人物趙宗實,熟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宋朝的下一任皇帝——明英宗趙曙。
趙曙小時候
宋英宗趙曙繼位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平穩(wěn),其實兇險無比,這種兇險恐怕只有當事人趙曙才能體會得到。宋仁宗無子,朝中群臣紛紛上諫,要求宋仁宗趙禎選擇宗室之子撫養(yǎng),以防萬一。趙禎于是下旨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名改名趙曙)帶入宮中撫養(yǎng)。那年是景祐二年(1035年),趙禎才25歲,正是生兒育女的最好年華。估計趙禎當時肯定是被群臣氣得吐血,明明年紀輕輕,有大把時間生養(yǎng),卻要去抱養(yǎng)別人的孩子。
宋仁宗是按什么標準去找其他宗室的孩子來撫養(yǎng)的呢?宋仁宗至少考慮的因素有兩個:1.血緣要與他最相近的,且在輩分上應該比宋仁宗小一輩,即宋仁宗的侄子。2.這個宗室的孩子年紀要小,從小撫養(yǎng),才能認宋仁宗為父,并隱瞞其身份。這種事情趙恒在宋仁宗身上已經做了一次了,宋仁宗繼位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李妃,只不過宋仁宗現(xiàn)在又對趙曙做同樣的事情。
趙禎
宋仁宗的兄弟早亡,他只能從他父親宋真宗趙恒的兄弟中找。趙恒排行第三,上面有兩個哥哥趙元佐、趙元僖,下面有趙元份等6個弟弟。趙元佐當年曾因發(fā)瘋被廢,他的孫子一輩都是成年人,趙元僖沒有后代。所以只能按順序從趙恒排行第四的弟弟趙元份這一脈中尋找,正好這一脈中趙元份次子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曙年紀正合適。就這樣,趙曙成了宋仁宗心目中最佳的人選。史料中記載,趙曙在出生時,有紅光照遍居室,甚至有人看見黃龍在紅光中游動,于是有人猜測這是宋仁宗選擇趙曙的原因。這種說法更像是趙曙當了皇帝之后才會產生的無稽之談。
趙禎
先看一下趙曙入宮的這些時間點:
1.景祐二年(1035年),趙曙被接入宮中,由曹皇后撫養(yǎng);
2.寶元二年(1039年),宋仁宗的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趙曙又被送出宮。
3.慶歷三年(1043年)正月,宋仁宗三子趙曦夭折,到后宋仁宗再無兒子。
4.嘉祐三年(1058年)6月,韓琦、包拯等人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宋仁宗拒絕并透露后宮有懷孕,不過后來生下的是女孩,這是宋仁宗的最后一個孩子。
趙禎
5.嘉祐四年(1059年),趙曙的父親趙允讓去世。
6.嘉祐六年(1061年),朝中群臣又要求宋仁宗冊立皇儲,朝廷數(shù)次任命趙曙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官職,趙曙均以服喪為由上奏推辭。
7.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宋仁宗下詔正式將趙曙冊封為皇子,聽到詔命后趙曙稱病推辭。朝中群臣紛紛勸誡,趙曙仍然不答應,連上十幾道奏疏請辭。后來,朝中群臣竟親自到趙曙家中擁趙曙入皇宮。趙曙才勉為其難答應下來,卻讓人看住他的房屋,聲稱等宋仁宗有子嗣后再回來居住。八月初四,趙曙正式被立為皇子
8.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仁宗病逝,趙曙繼位,史稱宋英宗。
趙禎
對于趙曙而言,這猶如天下掉下餡餅,當皇帝又有誰會不愿意呢?第一次被送入宮由曹皇后撫養(yǎng)了4年時間,宋仁宗次子出生后,趙曙又被送出宮。趙曙當時還是個幼兒,不懂其兇險,當然還不知道他已經牽扯到一場政治斗爭中。慶歷三年(1043年)到嘉祐三年(1058年)這將近16年的時間里,朝中群臣雖急于讓宋仁宗立太子,但這期間宋仁宗的后宮有過幾次生育,不過生的都是女兒。嘉祐四年(1059年),宋仁宗第十一皇女出生,以韓琦、包拯等人的性格,恐怕已經有意讓宋仁宗立趙曙為太子。不過,趙曙的父親趙允也在當年去世,趙曙必須守喪三年。
趙禎
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病重,朝中群臣再次立太子之事,宋仁宗不得已,封趙曙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官職。其實朝廷此舉大有試探之意,可能擔心趙曙拒絕冊封太子,如果趙曙接受這些官職,那么接下來宋仁宗再冊封趙曙為太子,趙曙就不好意思拒絕了。趙曙當時守喪期未滿,朝中群臣卻迫不及待,可見當時宋仁宗的病情并不樂觀。趙曙以服喪為由上奏推辭這些官職,其原因是一則在守喪期間接受官職實屬不孝,二則趙曙心中可能明白宋仁宗在封他各種官職后會封他為太子,只是趙曙心中并不愿意。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趙曙守喪三年期滿,宋仁宗就冊立趙曙為太子,趙曙仍然拒絕,直到朝中群臣去他的住處請他入宮,他才勉強同意。當皇帝是件好事,趙曙為什么會屢屢拒絕呢?如果說趙曙心中一點都不情愿當皇帝,我想可能性不大,但收益和風險都是并存的,趙曙考慮的是這種好事掉到他頭上時,他會不會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或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朝中群臣
1.名分未定,恐再生變。趙曙入宮并非宋仁宗所愿,而是情非得已。趙曙第一次入宮時年幼,不知道其入宮的目的,長大之后就明白自己當初入宮是當備胎的。雖然有繼承大統(tǒng)的誘惑,但皇帝不是那么好當?shù)摹W钪匾勤w曙如果再次入宮,則會卷入到復雜的政治斗爭中,趙曙在宮中卻沒有任何權勢。趙曙明白,即便他入宮當太子,宋仁宗及朝中群臣對他仍有殺生予奪的權力。一旦他的行為稍有不合適,或有更好的替代者,他隨時會被取代。日后,趙曙當了皇帝,大權仍在曹皇后手中。曹皇后垂簾聽政,趙曙仍然只是個傀儡,時刻小心謹慎,以免自己被廢,否則屆時甚至會連性命都無法保全。
宋仁宗和曹皇后
2.在古代謙遜是種美德。趙曙如果一開始就接受朝廷冊封的各種官職,或接受冊封太子,得意忘形之下,反倒顯得為人浮夸、驕傲,會被宋仁宗及朝中群臣所不喜。不管趙曙心中怎么想,表面上趙曙必須表現(xiàn)出謙遜的態(tài)度,要懂得辭讓。當朝中群臣擁趙曙入宮時,趙曙仍然辭讓,最終才表現(xiàn)出不得已接受的樣子。
3.古人是非常講究孝道的。趙曙第一次入宮時年幼,待日后被封為太子,他將會認宋仁宗為父,自己的父親只能稱之為皇伯父。只是這種行為是經趙曙的父親趙允讓同意并做主的,這并不違孝道。嘉祐七年(1062年)時,趙曙的父親趙允讓已經去世,如果他草率入宮,等于自己去認宋仁宗為父,稱自己的父親為伯父,這就是背叛祖宗的行為了。即便趙曙當了皇帝,也將留下罵名,后人會認為趙曙為了當皇帝,連祖宗都不要了。簡單地講,認別人為父這種事情,如果由自己的長輩做主,不違孝道,如果自作主張,則違反孝道。趙曙繼位之后,圍繞著趙曙的生父的皇考問題而展開的“濮議”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濮議”過程中,趙曙也是始終堅持自己的父親趙允讓為皇考。
曹皇后
趙曙表面上雖是辭讓太子之位,其實是有著不得不辭讓的理由,反倒是草率接受才是魯莽的。當宋仁宗和朝中群臣選定趙曙時,就算趙曙辭讓,宋仁宗也不大可能因趙曙辭讓而重新選擇別人,皇帝之位可不是可以隨便讓來讓去的,否則朝廷豈不淪為天下人的笑柄?這恰恰是趙曙心中也明白的道理:再怎么辭讓,朝廷也不可能選擇別人。宋仁宗和朝中群臣能做的就是力勸甚至逼迫趙曙接受太子之位,趙曙則只需要選擇在恰當?shù)臅r候做出不得已接受的姿勢,就可以保持自己良好的聲譽,坐上太子之位。一旦日后有變故,趙曙這種謙遜的做法也是明哲保身的。
曹皇后
所以,趙曙屢屢拒絕太子之位,確實是有孝順的因素,但卻不是因為無奈,而是充滿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2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