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肀饼R皇帝高洋有什么優(yōu)點?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自恃雄才,先后修筑4000里北齊長城,橫掃柔然、契丹、突厥等勢力,威震戎夏?!侗饼R書》評價他“負(fù)甲而北胡驚慌”,意思是說,只要高洋穿上盔甲,胡人就十分驚恐。
高洋雖然雄才大略,但他生性殘暴,縱欲荒淫,大臣們一旦違背他的意思,輕則抄家流放,重則滅其九族,因此高洋被稱之為“暴君”,比夏桀、商紂也有過之而不及。
然而,高洋有一個特點,他殺人之前,允許罪犯辯駁,假如罪犯能夠把高洋說得無言以對,高洋就赦免了罪犯之罪。
例如,有一個叫魏愷的人,當(dāng)時擔(dān)任青州長史,后來因為出使梁朝有功,當(dāng)魏愷返回北齊后,高洋封魏愷為光州長史,魏愷聽聞后,拒絕赴任,讓高洋十分氣憤,一怒之下要殺掉魏愷。
在封建社會,帝王享有最高的人事任命權(quán)力,他任命官員,官員只能無條件接受,哪有拒絕的道理。高洋性情殘暴,魏愷如此忤逆高洋,很多人都為魏愷捏一把汗。但魏愷并不害怕,他對高洋說:
“臣先任大州,使還,有勞無過,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薄顿Y治通鑒》
魏愷的意思是:我本來是青州長史,后來又立了功,您卻讓我擔(dān)任光州長史。光州比青州小得多,哪有立了功反而改任小州長史的道理?
魏愷的辯駁,讓高洋啞口無言,高洋立即赦免了魏愷的“忤逆之罪”。
魏愷能從高洋手中脫險,看似幸運,實則在情理之中。到了唐朝,有一位叫盧祖尚的官員,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他為州刺史,盧祖尚也拒絕赴任,李世民一怒之下將其斬首示眾,事后,李世民卻十分后悔。
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州刺史李壽因貪污被同僚彈劾,最終被李世民貶去官職。隋唐時期的“州”,指的是現(xiàn)在的越南中北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地區(qū),是當(dāng)時的南部邊境,不僅幅員遼闊,土地貧瘠,而且多瘴氣,關(guān)中人士多不適應(yīng)那里的氣候。
李壽被罷免后,李世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擔(dān)任州刺史,內(nèi)心十分焦急。宰相杜如晦向李世民推薦一人,此人就是盧祖尚。
據(jù)《新唐書》記載,盧祖尚,字季良,河南人。他的父親曾是隋朝將領(lǐng)盧禧。盧祖尚文武雙全,樂善好施,有“俠義”之名。隋朝末年,盧祖尚因抵抗宇文化及,被迫投奔唐朝,被封為沈國公,擔(dān)任瀛洲刺史。盧祖尚在瀛洲多年,為官清正,口碑很好。如果調(diào)他擔(dān)任交州刺史,不僅可以很好地治理當(dāng)?shù)匕傩?,還能有效地防止交趾(古越南)蠻人作亂。因此,李世民覺得盧祖尚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李世民因此下旨,召盧祖尚進京。盧祖尚入京后,得到李世民的召見。李世民當(dāng)著盧祖尚的面,對他說:“交州刺史之位空缺已久,只有你能勝任,朕把交州托付給你,希望你不要辜負(fù)了朕!”
盧祖尚被李世民委以重任,當(dāng)時非常感動,跪下去接旨,并且表態(tài):“臣一定不負(fù)陛下所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盧祖尚出宮后,李世民大松一口氣,對杜如晦說:“有了盧祖尚,交州無憂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盧祖尚突然反悔了。
原來,李世民當(dāng)面任命盧祖尚為交州刺史時,盧祖尚沒有多想,頭腦發(fā)熱就答應(yīng)了?;氐郊液?,越想越不對勁。交州不僅離長安幾千里,蠻人本就不好管理,再加上多有瘴氣,盧祖尚擔(dān)心自己有去無回。所以趕緊上奏,謊稱自己突然生病,無法赴任,請求辭職。
李世民接到奏折后,氣不打一處來,火冒三丈,怒道:
“匹夫猶敦然諾,柰何既許朕而復(fù)悔之!”
意思是:普通人還知道一諾千金,你作為朝廷大臣,既然答應(yīng)了這個差事,豈能出爾反爾?
李世民派杜如晦前去勸說,杜如晦到了盧祖尚的家中,好說歹說,勸他不能言而無信,況且在天子面前答應(yīng)的事情若是反悔,置天家威嚴(yán)于何地?要是惹怒了天子,治你個欺君之罪,可不是鬧著玩的。
盧祖尚當(dāng)了半輩子的官,豈能不懂這個道理。但他一想到自己去了交州,恐怕一把老骨頭就埋在了那里,便鐵了心不去赴任。任杜如晦舌燦蓮花,盧祖尚仍堅持要辭職。
杜如晦無功而返,李世民又派盧祖尚妻子的哥哥前去勸說,并且承諾,只要盧祖尚去赴任,三年之后一定將他調(diào)回來??上?,盧祖尚還是不答應(yīng)。
李世民非常郁悶,召盧祖尚進宮,當(dāng)面再問他最后一遍:“你既然答應(yīng)了朕,到底去還是不去?”盧祖尚答:“臣固辭之!”李世民怒不可遏,發(fā)天子之怒,對群臣說:
“我使人不行,何以為政?”(朕發(fā)號施令,官員卻不聽,朕又怎么能治理國家呢?)——《資治通鑒》
李世民一怒之下,讓人將盧祖尚推出午門,斬首示眾。不一會,盧祖尚人頭落地。
但是,盧祖尚死后,李世民后悔了,他覺得盧祖尚是個人才,這么輕易地殺了,十分可惜。幾天后,李世民問魏征:“你說齊文宣帝高洋這個人如何?”
魏征說:“高洋這個皇帝,狷狂暴躁,但是他和別人爭論時,也會聽取別人的意見。例如,當(dāng)年魏愷抗旨不愿擔(dān)任光州刺史,高洋知道原因后,并沒有責(zé)怪魏愷。這就是高洋的優(yōu)點?!?/p>
李世民聽聞后思考良久,羞愧地說:
“然,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資治通鑒》
李世民的意思是說:“你說的很有道理,盧祖尚雖然失信于朕,但朕就這么殺了他,太粗暴了。朕還不如高洋呢!”于是,李世民下旨,蔭封盧祖尚的子孫,彌補自己的過失。
盧祖尚身為朝廷命官,大好的前途,因出爾反爾,最終血濺午門。他沒有死在交州,卻死在了長安城內(nèi),十分不值。古人云:人無信不立,盧祖尚有這樣的結(jié)局,并不能怪李世民,怪自己沒有想清楚就答應(yīng)了這件事。但李世民在魏征的引導(dǎo)下,領(lǐng)悟了更深層次的東西,最終覺得自己殺盧祖尚過于殘暴,還不如暴君高洋,從此不再輕易殺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3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