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馬謖。
說演義先說諸葛亮,這個人是個謹慎得夸張的一個人,演義里面被講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古今能掐會算的神人。即便像諸葛亮這么謹慎的一個人,還是有著迫不得已,兵行險招的一次。
那便是馬謖丟了街亭重要戰(zhàn)略要地,魏將司馬懿帶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只有一眾老弱病殘加一些文官。遠水解不了近渴,諸葛亮沒有辦法,心里慌,但是要先想辦法躲過這一劫。諸葛亮利用司馬懿疑心重的特點,收旗偃鼓,城門大開,城內眾人面臨司馬懿大軍鎮(zhèn)定自若,司馬懿恐有詐,于是撤軍,諸葛亮躲此一劫。
這件事過后,自然要清算,于是乎,馬謖就被押到獄中,軍法處死,諸葛亮還親自憑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還拿了孫武等故人軍法嚴明的故事寬慰馬謖在天之靈,大概意思是我自己也沒辦法,只能殺你。
回過頭來看,街亭是這次北伐的關鍵所在,諸葛亮不用魏延、吳懿當前鋒,要知道這些老將身經(jīng)百戰(zhàn),哪一個拿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墒侵T葛亮偏是不聽呢,就讓馬謖去帶兵打,為什么呢?
我覺得,首先馬謖這個人不能因為他一次失利(雖然這次失利直接人就涼了),就否認了他軍事才能,馬謖跟諸葛亮接觸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闿,出行前就問馬謖,雖然咱倆老聊天,但是我這次還是想問你給個好的建議。馬謖就告訴他南中地勢易守難攻,況且離得遠,叛亂不是一天兩天了,因此對他們要攻心為主,伐兵為下,因此諸葛亮聽了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令南眾人心服,自此諸葛亮在世,安定一方。這說明,馬謖確實有點東西。
其次,馬謖在蜀漢政權的同僚中被評價頗高,同時諸葛亮任馬謖為參軍,經(jīng)常和他徹夜商議軍情。另外,諸葛亮年紀也不小了,但是自己唯獨對蜀漢放心不下,心里已經(jīng)將馬謖認定為接班人。心思早點提拔,于是交給他這個重任,但也無可厚非,至于馬謖確實令諸葛亮失望了。也印證了劉備的那句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p>
也難為了諸葛亮,無奈斬了馬謖。
馬謖(190—228)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倍加器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后來接替諸葛亮為丞相、被稱為蜀漢四英之一的蔣琬也稱贊馬謖為“智計之士”。但馬謖卻于諸葛亮北伐時因作戰(zhàn)失誤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諸葛亮所斬。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諸葛亮并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后死亡(一說是軍法處死),終年39歲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家的幾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這馬謖也不例外.當年孔明南征孟獲之時,他與孔明的戰(zhàn)略方針就不某而合.在與孔明的日子里經(jīng)常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并且實施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孔明非常欣賞他,經(jīng)常和他在一起討論問題,常常是在一起一說就是一個晚上.二人情同父子.并且得到當時很多蜀名士的欣賞,比如蔣琬等等.也很得人心,比如在馬謖被斬之后,當時軍中就有十萬人為之動哭.而且孔明在殺了馬謖之后,哭了,用他自己的話是有負先帝,其實我想里面也應該有可惜馬謖的原因.所以,從這些點點來看,我們應該可以推測--馬謖的確是個人才(即便不是個一等一的人才)
馬謖其人學識飽滿,長年參贊戎機,但一直未當其事。對于披麻執(zhí)戢,統(tǒng)兵奪地則不獲其用(對此蜀軍各將官皆有小視)。諸葛亮首出祁山,街亭要地缺人守。馬謖此時主動請命擔此要任,以期證明自己。 馬謖正是急于為己證明多年苦讀兵法并非虛妄,改變了軍事目的,變阻擋司馬懿為擊敗司馬而出奇造險。正是由于急于證明,所采取的策略忽略了一些要素。具體內容為:馬謖不聽王平諫阻于五路總口下寨,以為久計。而選側面一座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的山為屯兵之地。想憑高視下?lián)魯∥很?。王平又說明了水道被短如何是好,言此山是絕地。而馬謖又又以孫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钡牡览韥碜柚G.馬謖的狂妄、無知不僅害了自己,而且壞了蜀漢伐魏之大業(yè),故其一死不足以謝國人!這似乎是近兩千年來的定論!馬謖很可能只是諸葛亮權術的犧牲品而已!分析如下:
蜀弱魏強之勢諸葛先生心知肚明,故伐魏帶有很強的僥幸心理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得已心態(tài),當司馬懿[或按《三國志》為張頜,下同]主掌魏軍以后,蜀軍靠諸葛先生個人的聰明才智獲勝之機顯然就喪失了!與優(yōu)勢魏軍硬碰硬嗎?丟失荊州和夷陵之敗后的蜀漢政權再也輸不起了!任何大的損失都可能把它推到滅亡的邊緣!對此,諸葛先生應該明白---全身而退才是上策!但對如此聲勢浩大的北伐,沒有充足的撤軍理由是不能向蜀漢君臣和百姓交代的!于是諸葛先生想到了街亭!而此時的司馬懿也想到了街亭,渴望截斷蜀軍退路一舉全殲蜀軍主力,建不世之功!于是街亭之戰(zhàn)展開了!
怎么看街亭之戰(zhàn)和馬謖的責任?我們可以對比古代希波戰(zhàn)爭中的溫泉關之戰(zhàn),李奧尼達憑天險,雖然竭盡全力,但最終不免關陷身死!原因何在?------沒有援軍!可見,以絕對劣勢兵力據(jù)險而守的一方,若得不到及時增援,很難守備成功!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因此,我覺得街亭之戰(zhàn)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諸葛亮,而不在馬謖!即使馬謖部署得當亦不過多拖幾日而已,他單憑自己力量是絕對守不住街亭!諸葛亮交給了他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再看諸葛先生的運做!他已經(jīng)估計到司馬懿要打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他更清楚,此時應如何應對?我覺得要么他率主力襲擊司馬懿背后,與馬謖前后夾擊,殲滅魏軍于街亭;要么直接進攻魏軍老營!道理一樣,趁魏軍分兵之機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這是以弱克強的唯一良策!但直到街亭失守,諸葛先生竟沒有任何動作,為什么?他在這段時間里在做什么呢?我們先記下這個疑問!看街亭之戰(zhàn)后的情況!
當司馬懿占領街亭以后,我想他一定忘乎所以,以為蜀軍覆亡不遠矣!但諸葛亮竟然在這樣的被動情況下,迅速全身而退!對此,司馬懿只能自嘆弗如吧!本人曾十幾次穿越秦嶺,望著那連綿的崇山峻嶺,也不得不欽佩諸葛先生的才智!但先生畢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這點,我覺得他事先不僅有過周密的安排,而且在街亭之戰(zhàn)正酣時,甚至戰(zhàn)前他就在做從另外通道撤退的準備了,否則,難保不乍聞街亭失守,軍心大亂而全線崩潰!如果是這樣------有另外的通道可以保全蜀軍安然撤退,街亭重要性并不象渲染的那樣!那他派馬謖去守街亭,并要他立軍令狀的用心就非常可疑了?他難道不是想借馬謖的頭來搪塞蜀漢君臣之口?結果就是這樣,直到現(xiàn)在我們往往把一出歧山失敗的責任歸到馬謖頭上而不是諸葛先生!——佩服先生高明的權術,可憐馬謖!
接下來的問題是諸葛先生有殺馬謖的動機嗎?有!馬謖和楊修性格類似---有才但不免輕狂!這樣的性格不會為權臣欣賞的!劉備不欣賞他,有些人覺得在白帝城托故時候有明顯表露,個人覺得這不可信!劉備在這樣的莊重場合不會單獨向諸葛先生囑托這樣一個小人物!囑托意味著不信任,以諸葛先生才干會看不出馬謖幾斤幾量?還要先主提醒?先主不會這樣不明事理呀!多半是諸葛先生在殺馬謖時的托詞!先主已死!在場的只有諸葛先生,說什么誰敢懷疑?但諸葛先生不欣賞馬謖是真的!征南中的時候,馬謖獻策,諸葛先生什么反映?我覺得這里反映了先生虛偽的一面!他絕對反感馬謖的表現(xiàn)!權臣往往想給部下一個神秘莫測的感覺,而揭破權臣的謀劃,不管是好心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干,都會招致他的反感,雖然表面可能贊美你幾句!看楊修在幾個場合,曹操什么表現(xiàn)就明白了!諸葛亮也一樣??!從不被重用的“參軍”突然委以關系全軍的重任,不奇怪嗎?若曹操派楊修擔當類似的任務,我們難道不會想到曹想借機殺他嗎?
馬謖之死為蜀漢撤軍提供了一個充足的理由!保全了蜀軍的顏面,對蜀漢政權綜合影響是好的!對諸葛先生個人而言,僅用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馬謖,就維護了自己的威望!而且還讓馬謖直到死都感激他!高明哉!憑心而論,先生是我最嘆服的三國人物之一!
原因是先生能把自己的權術和蜀漢的最高利益統(tǒng)一起來!千古權臣惟有先生能做得如此完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4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