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排名!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昏君不知道大家心里面是怎么排的,如果讓小編自己來排的話,那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排了,小編想都想不出到底誰更加昏,趙構(gòu)?還是朱由檢?其實中國歷史上昏君那么多,肯定不止這兩個啊,所以這個中國歷史上十大昏君到底分別是誰?下面小編給大家看一個比較簡單的,比較公認(rèn)的版本,大家可以一起來欣賞看看!
說起中國遠(yuǎn)古時候的三皇五帝,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自夏啟首創(chuàng)世襲制之后,歷經(jīng)了八十三個王國,共有五百五十九個皇帝。但是如果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昏君,恐怕很多人想當(dāng)然地認(rèn)為非夏桀和商紂莫屬。其實不然,夏桀和商紂充其量是個暴君,還算不上昏君。如果嚴(yán)格算起來,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昏君主要有周幽王姬宮湦、漢廢帝劉賀、漢靈帝劉宏、北齊武成帝高湛、梁武帝蕭衍、宋微宗趙佶、宋高宗趙構(gòu)、明神宗朱翊鈞、明世宗朱厚熜、明思宗朱由檢。
1、周幽王姬宮湦
首先,就要說一下幽王的出身,他是西周的第十二代帝王,也是西周的亡國之君。他的父親是宣王,宣王執(zhí)政初期曾造就了宣王中興,但是由于后期征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加上執(zhí)政無道,到了宣王后期,西周的國力衰微,已不復(fù)盛世之景。幽王的生母姜后是出身齊國,是個賢良淑德之人。曾經(jīng)因宣王沉迷后宮,日日早睡晚起,漸疏于朝政而脫簪請罪,認(rèn)為是自己的罪過讓天子沉迷美色,以此覲見使宣王歸心。
幽王是姜后懷胎不足月所生,當(dāng)時有大臣說“若這個孩子生下來有所缺陷,那么周朝沒有問題,如果這個孩子生下來身體無恙,那么周就危亡了?!毙趼牶?,想要將姬宮湦殺死,幸得仲山甫勸說,以為宣王年紀(jì)已大,如果將男嬰殺害,同國家滅亡也沒有區(qū)別了,再說如果周朝滅亡,那是上天的旨意啊。宣王以為這話有理,于是留下了姬宮湦,并且在其稍長后立為太子。但是宣王恐怕也沒有想到,這個預(yù)言真的成真了,他走后十一年,西周就在姬宮湦的手上滅亡了。然后,說一下幽王在位期間內(nèi)患問題。其一,是幽王繼位第二年,就發(fā)生大旱。西周,農(nóng)作物品種單一,種植方式也簡陋,所以天災(zāi)甚于人禍。但是當(dāng)時因為大旱人們饑不飽腹的情況下,幽王還任用虢石父,虢石父這人自私自利,剝奪民脂民膏,除了會諂媚以外,沒有什么優(yōu)點。本來人們就吃不飽肚子了,還有奸臣盤剝,可謂是天怒人怨了。其二自然就是寵愛褒姒了,而且還為了她休發(fā)妻,貶太子,乃至于烽火戲諸侯。褒姒,出身褒國。幽王時期,有大臣查閱典籍,中有記載夏朝曾有兩條神龍,停留在王庭,自稱是褒國國君。巫師占卜,殺死或者趕走它們都是兇兆,只有收集龍涎保存下來才是最佳。于是夏王照辦,一直到周歷王,也就是幽王的祖父的時候,才被打開。打開后,唾液留在地上無法清除,于是下令用巫術(shù)去除。找來女人向它呼喊,于是龍涎飛走,附在一個女童身上,這就是褒姒。
而褒姒是怎樣進宮的呢,幽王繼位后發(fā)生大災(zāi),卻不思進取,還任用奸臣盤剝?nèi)嗣?,于是有忠臣覲見,這個人就是褒珦。但是幽王不僅不聽,還把他圈禁起來。為了救出褒珦,褒國族人進獻(xiàn)美人向幽王賠罪,這個人就是褒姒。褒姒是一個冷美人,不愛笑,但是美艷動人,偶爾一笑讓幽王牽腸掛肚。當(dāng)時,為了防御外敵,在都城附近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臺,當(dāng)士兵發(fā)現(xiàn)敵人的時候,就點燃烽火報警。為了討好美人,幽王下令點燃烽火,諸侯看見后就要來救援。這個是為什么呢,因為周朝實行分封制,王室分封諸侯,諸侯有義務(wù)保衛(wèi)王室,當(dāng)烽火臺點燃,諸侯看見就要過來守衛(wèi),不然就是不義。
但是,當(dāng)諸侯千里迢迢領(lǐng)兵帶將的過來,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周天子只是為了討好美人。因為諸侯來去匆匆的模樣十分可笑,讓褒姒這個冷美人一笑。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發(fā)現(xiàn)這招還挺有用,于是就隔三差五來一回,諸侯一開始是大批大批的過來,后來就變成了三兩只過來應(yīng)應(yīng)景了。狼來了的故事大家也都聽說過,所以當(dāng)犬戎真的來襲以后,烽火根本不頂用了,王城就輕易被攻破,幽王被殺,西周由此滅亡。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不保,象征意義居多,開始了諸侯爭霸。
小編認(rèn)為,西周的滅亡,確實是幽王不修德政的原因。周朝歷來尚武,穆天子曾率大軍爭昆侖,滅九夷。但是到了幽王時期,國土不斷收縮,犬戎來襲,竟然敗多勝少。再加上,政治混亂,君主壓迫下民不聊生,自然也養(yǎng)不起精兵了。而為王者,貪圖美色,烽火戲諸侯這樣的事情都能干不來,西周滅亡可見,這就可以看出執(zhí)政者對國家多么重要了。
2、漢廢帝劉賀
歷史上的海昏侯其實是漢代的一個爵位,而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發(fā)掘的這座陵墓正是第一代?;韬顒①R的墓葬群。之所以說第一代,是因為這個爵位在漢代一定承襲了四代,考古工作者用了五年的時間,最終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劉賀的父親是漢武帝及其寵妃李夫人的兒子,世襲昌邑王的爵位。但是劉賀的叔叔劉弗陵去世之后沒有子嗣,皇位的繼承人成了問題,于是當(dāng)時在朝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霍光選定了劉賀作為下一任皇帝!
從一個小小的侯爵變成一朝天子,劉賀非常激動,得到這個消息后,連夜帶著家眷和行李從封地出發(fā),到了長安,接受了皇位,成為了皇帝。但是,劉賀卻不是一個當(dāng)皇帝的材料,他在出發(fā)之前,身邊曾經(jīng)有人提醒他,霍光在朝中的地位非常高,到了長安一定要學(xué)會韜光養(yǎng)晦,暗中積攢實力。劉賀滿口答應(yīng),但是到了長安就把這些全都拋之腦后,整日在后宮之中,貪圖享樂,對于國家大事也一竅不通。
劉賀即位之后,就開始大力提拔自己身邊的人,有大臣勸諫他不應(yīng)該一味的重用自己人,而是應(yīng)該多親近先帝留下的大臣和子孫后代,劉賀對這樣的建議依舊充耳不聞。劉賀的這種行為最終還是引起了霍光等人的忌憚,況且劉賀還一點明君的樣子也沒有,整日只跟自己身邊帶來的人飲酒作樂,荒淫無度。于是,霍光就跟當(dāng)時的太后還有一眾大臣商量,短短27天之后,劉賀就被霍光從帝位上拉了下來,軟禁在封地昌邑。
劉賀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廢掉的皇帝,而且在廢掉劉賀的時候,霍光竟然陳列除了劉賀在當(dāng)皇帝期間內(nèi)所作的1000多件荒唐事。劉賀那時在位不過27天,如果真有1000多件荒唐事,每天平均要做30件左右的事情,這從數(shù)學(xué)上來看,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所以,很多人也都認(rèn)為這些罪名也只是霍光為了廢掉劉賀而列的托詞罷了。劉賀即便不適合當(dāng)皇帝,平庸無能,但是這么多的罪名加身卻過分了!
劉賀被廢之后,原本的封地已經(jīng)撤銷,為了安置他,在江西一代又重新給他劃了一片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當(dāng)時的海昏,劉賀也因此被稱為?;韬?。劉賀被廢之后,深受打擊,很長時間都無法振作。當(dāng)?shù)氐墓賳T報告了劉賀的情況之后,當(dāng)時的漢宣帝覺得沒有殺他的必要,于是劉賀就安穩(wěn)的在這里當(dāng)海昏侯。但是幾年之后,劉賀不甘現(xiàn)狀,開始暗中跟一些勢力來往,皇帝知道之后,削除了他四分之三的食邑,這讓劉賀非常憤懣,沒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3、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是古代有名的昏君,他把太監(jiān)認(rèn)作父母,販賣官職以供自己享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敝傅木褪菨h桓帝和漢靈帝。
面對諸葛亮如此低的評價,我們不禁懷疑起來,如此昏庸無道的漢靈帝是怎么當(dāng)上皇帝的?關(guān)于漢靈帝有哪些軼事典故呢?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漢桓帝劉志去世以后,皇后竇妙臨朝稱制,竇妙和父親竇武等人商議下一任皇帝的人選,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劉宏就這樣被內(nèi)定為皇帝。竇妙派人到河間國迎接劉宏來京城繼位,劉宏繼位后,史稱漢靈帝,此時劉宏11歲。
劉宏之所以能當(dāng)上皇帝,和他的為人品行沒多大關(guān)系,他年紀(jì)小,好掌控,恐怕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由于竇妙所屬的竇武勢力聯(lián)合太傅陳蕃密謀除掉宦官集團,事情敗露后,遭受到宦官集團的猛烈攻擊,漢靈帝也是其中的推手,畢竟他不喜歡竇妙勢力總是管著他,他更喜歡令他放松的宦官。
劉宏成年后,立了2位皇后,第一位是宋氏,第二位是何氏。宋氏被誣陷巫蠱詛咒皇帝被廢,死于暴室。比起宋氏,何氏顯然要幸運得多,在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面前,她極為受寵,她的家人也因此封王拜侯,榮極一時。
劉宏在位時期不怎么管理國家政事,他更愿意挖空心思尋找樂子,而處理國家政事的權(quán)力則被劉宏親手送到了一群宦官手里?;鹿賯?yōu)榱擞懞脛⒑?,不停的給劉宏找好玩的東西。劉宏深居內(nèi)宮,從來沒有見到過驢子這種動物,某天,一個小黃門郎牽了四頭驢子進宮,劉宏一看,喜歡得不行,把這四頭驢子當(dāng)做心肝寶貝一樣疼愛,每天都要驢子拉著他在皇宮到處遛彎。一開始,駕車的是侍從,后來劉宏索性自己駕車,興致更濃了。就因為劉宏的這個新愛好,驢子的行情水漲船高,價格翻了幾番,京城許多官僚士大夫紛紛效仿劉宏親自駕驢車,這也能成為時尚?
京城到處是驢車,塵土飛揚,劉宏很快就對驢車失去了興趣?;鹿賯冇窒氤隽艘粋€新奇的玩法,他們給中華田園犬穿上了朝服,戴上了進賢冠,牽著它去上朝,漢靈帝看到了,拍掌大笑,“好一個狗官!”站在下面的官員頓覺侮辱,但是都不敢說話。這放在現(xiàn)代,不就是只寵物狗嗎?想出這個辦法的宦官不會是穿越人士吧!
有時候,劉宏會在后宮搭建民間那樣的集市,還讓宮女嬪妃們裝扮成各種角色的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顧客,有的是買菜的,有的是殺豬的等等,他自己也會加入,演得跟真的一樣。他拿出來賣的東西都是皇宮里的珍寶,在他眼里卻一文不值,都被宮女嬪妃偷竊了去。
可能劉宏心虛得厲害,有一次他夢到了漢桓帝,漢桓帝對他發(fā)怒,問他為什么殺掉無辜的皇后宋氏。醒來以后,劉宏害怕極了,把這個夢告訴了羽林左監(jiān)許永,還問許永有什么不祥之兆?許永給劉宏舉了一個晉景公的例子,說晉景公殺了趙氏全族,他們的祖先化作鬼神來找他討債來了,如今劉宏應(yīng)該想一想怎么為宋皇后平反。劉宏沒有聽取許永的意見,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劉宏相當(dāng)于是被一群宦官養(yǎng)大的,宦官大多心理扭曲,又常年侵染深宮的爾虞我詐,所以劉宏會長歪也不意外。
4、北齊武成帝高湛
南北朝時期政局動蕩不穩(wěn),天下割據(jù)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極度頻繁。故而導(dǎo)致人性的扭曲,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位北齊的荒唐君主,他是武成帝高湛,一起來看看吧。
高湛,高歡第九子,生于公元537后,公元568年病死。他是孝昭帝高寅的同母弟。文宣帝高洋在位時,高湛被封為長廣王,拜尚書令;廢帝高殷時,封太尉、大司馬、并省祿尚書事。孝昭帝高寅奪位時,曾答應(yīng)即位后立高湛為皇太弟,將來接替他的皇位,可是高寅即位后,卻立自己的兒子高百年為太子,沒立高湛為皇太弟。對此,高湛心中憤憤不平。高寅死時在晉陽,高湛守鄴城,接到讓他當(dāng)皇帝的詔書,不敢相信,因為高寅的兒子早立為太子,故自己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能當(dāng)上皇帝。他派人去晉陽以證虛實。證實后,他狂喜不已,立即趕往晉陽,于561年11月11日在南宮即位,是為武成帝。
武成帝高湛即位后次年(562年)1月回到京都鄴城,舉宴招待群臣。他喝的東倒西歪,被人扶進后宮。眾嬪妃聽說皇上駕臨,爭先恐后出來迎接。高湛也是酒色之徒,見到這些后宮佳麗,早已魂魄蕩漾,便獰笑道:“此處勿講家常人禮,盡可脫略形跡,秀的迂拘。”說著,便左擁右抱,丑態(tài)畢露。他在醉眼朦朧中,忽見上座有一佳人,甚為穩(wěn)重;雖然看上去年齡稍大一些,但其雪肌桃面,卓越風(fēng)姿;再仔細(xì)一看;卻是皇嫂李皇后(文宣帝高洋的皇后)雖然為其美貌魂蕩魂馳,但畢竟是皇嫂,又在眾面,高湛只好按捺住情欲。過了一日,高湛不住對皇嫂的垂涎,便在黃昏,自己悄悄來到皇嫂的寢宮。文宣皇后一見,知其來意,甚為害怕,說道:“陛下身為天子,難道就不顧欺兄盜嫂之名麼?”高湛道:“你若不從,我便殺死你兒子!”說著,竟仗年輕有力,上前將皇嫂抱入寢帳?;噬├罨屎笾挥星鼜?。
高湛這邊威逼皇嫂成奸,那邊卻丟了胡皇后。
胡皇后,原為安定人胡延之女,被選為長廣王妃。胡妃雖然容貌一般,但及得高湛的歡心,高湛即位后,將其立為皇后。武成帝那邊由于對皇嫂的分心,便冷落了胡皇后。這胡皇后耐不住寂寞,只好獵取新歡。給事和士開,生的俊俏,平時在高湛身邊,常侍左右,與胡皇后也很親密,但由于過去高湛和胡皇后甚為相愛,和士開便無機可乘。今高湛常去盜嫂,胡皇后將和士開引入宮內(nèi),賄通宮女,只有高湛不知。日久,高湛對胡皇后的所作所為,也有耳聞,但怕胡皇后責(zé)他盜嫂,故也裝作不知,胡皇后經(jīng)常在高湛面前夸贊和士開,高湛明白其意,故升和士開為黃門侍郎。
日后,胡皇后生下一子叫高緯,被立為太子。同時李皇后也生下一女。這個李皇后生下的一定是高湛的女兒,可胡皇后生下的太子就不知道是不是高湛的了。
5、梁武帝蕭衍
1)、潛龍在淵:
蕭衍是名門蘭陵蕭氏的后人,蕭氏建立南齊王朝后,作為遠(yuǎn)支宗室的蕭衍,既是博學(xué)多才的一時名士,又是軍政全能的國家重臣。他和沈約、任昉、謝朓、范云等當(dāng)時著名文人彼此詩歌會友,被稱為“竟陵八友”。
同時蕭衍又擔(dān)任雍州刺史的要職,坐鎮(zhèn)襄陽,守護國家北境,曾在賢首山之戰(zhàn),一舉擊退敵國北魏號稱三十萬的大軍。
南齊明帝死后,少帝蕭寶卷(東昏侯)即位,治國無方,濫殺群臣,京都動蕩,人人自危,蕭衍趁機于襄陽起兵,率領(lǐng)上千甲士誓師東征,一路上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擊敗各方敵軍,僅用一年時間就攻下建康,執(zhí)掌朝政,平定了紊亂的局勢,于公元502年,取代南齊,建立了南梁王朝。
2)、至尊天子:
登上皇位后,蕭衍夙夜不息,勤理政務(wù),即使寒冬臘月也堅持五更起床,批閱奏章時,哪怕右手凍裂生瘡亦不停筆。他待人謙恭寬和,即使是小吏面圣,也禮遇之如同接待貴賓。
同時施政寬容,每次斷決重罪要犯,必然落淚不忍,郁郁不樂。他更多次召見州縣官吏,訓(xùn)誡他們要廉政愛民,對聲譽良好的廉吏不吝擢升要職。
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選,又立國學(xué),招五館生,不限門第設(shè)立雅館、士林館等。
據(jù)《梁書》記載,梁武帝蕭衍為了廣泛納諫,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門前設(shè)立兩個盒子(當(dāng)時叫函),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覺得自己的才能未盡其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么建議,可以往謗木函里投書。
蕭衍還下令頒行新歷《大明歷》,此歷由著名學(xué)者祖沖之于50年前劉宋大明年間制定,相當(dāng)精密,直到此時才得以頒布發(fā)行。
3)、猜忌君王
梁朝眾多開國功臣,皆不得重用,幫助蕭衍登上帝位的心腹謀士沈約,更屢遭譴責(zé),憤懣而死。反而是蕭氏王公宗親紛紛主持各地軍政要務(wù),各大望族的高門名士也紛紛被授予高官顯爵。
蕭衍的六弟臨川王蕭宏,侄子臨賀王蕭正德,次子豫章王蕭綜等人,不但常年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更進而圖謀逆亂,蕭衍還是屢加寬赦,不予懲處。
后來,蕭正德和蕭綜逃奔北魏,蕭衍仍多次暗遣使者勸其返回。蕭正德歸國后,蕭衍聲淚俱下訓(xùn)斥一番,繼續(xù)委以重任。蕭綜揚言自己并非蕭衍之子,而是南齊廢帝東昏侯的骨血,他病死敵國后,蕭衍派人將其尸骨盜回,居然還以皇子身份禮葬。
4)、舍身同泰寺
對當(dāng)時皇族親貴、高門士族和貧寒百姓的尖銳社會矛盾,蕭衍無力從根本上解決,而是一味倡導(dǎo)佛教,妄圖從精神上麻醉廣大民眾去安于苦寒,以修來世。
他四次舍身佛寺,揚言要出家為僧,勒逼群臣耗資四億錢給佛寺,將他“贖回”,更大興土木作十二層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余所,外觀窮極宏麗,資產(chǎn)更富裕豐沃。
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這一時期的盛況?!獙⒋笈肆ω斄速M于求神拜佛,顯然根本無助于緩和社會矛盾,而完全是飲鴆止渴。
5)、侯景之亂
侯景“少而不羈,見憚鄉(xiāng)里。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狡猾多計,反覆難知”。后因在東魏斗爭中失勢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是轉(zhuǎn)而投靠南朝蕭梁。
梁武帝不聽眾人勸阻,執(zhí)意接受侯景來附,并授侯景大將軍、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諸軍事。豈料侯景一到河南,便舉兵反叛,四處宣告說南梁朝廷親信小人,朝政昏聵,又廣建寺廟,不問耕織,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迅速召集了十萬余眾,一舉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蕭衍轉(zhuǎn)眼間成為甕中之鱉,被侯景囚禁于臺城凈居殿,不許與人接近。
6)、臺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臺城皇宮凈居殿,嘴里發(fā)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fā)出了兩聲”嗬!嗬!(表示驚訝)”的聲音后,便在饑渴交攻的慘況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謚號武帝,廟號高祖。
梁武帝蕭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節(jié)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個南朝數(shù)百年歷史里,持續(xù)時間最長、經(jīng)濟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被稱為“文物之盛,獨美于茲”的“天監(jiān)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統(tǒng)治末期,引狼入室,養(yǎng)寇貽患,造成給江南社會生產(chǎn)帶來毀滅性打擊的“侯景之亂”,不但讓他自己身死國滅,更令南朝國力大損,元氣大傷,此后被北方政權(quán)吞并,成為大勢所趨的定局。
6、宋微宗趙佶
提起宋徽宗趙佶,絕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首先就是兩個字——昏君。
他重用蔡金、童貫等奸臣,大建宮苑,從全國各地搜羅花石綱,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最終斷送了北宋王朝。
但是,我能說宋徽宗并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嗎?
人家也開明過好嗎?
并不只有我這么認(rèn)為,清代學(xué)者王夫之在《宋論》也說過: “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觀。”
1)、廢毒庫
皇宮是用毒最多的地方,里面常常設(shè)有“毒藥庫”。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節(jié),大臣一不小心惹惱了皇帝,不久就有人送來毒酒,請大臣“體面”地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宋會要》及南宋的陸游、王清明,卻都記載了宋徽宗趙佶主動下詔廢毒庫的事,在他們眼中,這是英明之舉。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巡視皇城,在拱宸門東發(fā)現(xiàn)一個與眾不同的庫房。
它與其他的庫房互不相連,周圍寸草不生,看上去有點詭異。
徽宗有些好奇,找來負(fù)責(zé)的官員詢問。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這里是宋太祖設(shè)立的毒藥庫,兩廣、川蜀一帶的官員,每三年進貢一次各地的劇毒藥品,儲備在這庫房里,用來殺不軌之臣。
聽了大臣的匯報后,宋徽宗親筆寫詔書:“此皆前代殺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當(dāng)明正典刑,豈宜用此?!?/p>
大意是說,大臣犯法,若不是死罪,我沒有必要拿毒藥把他毒死。如果是死罪,朝廷可以公開審理、明正典刑,也沒有必要用毒藥把他偷偷摸摸地毒死。
于是,他做出了“罷其貢,廢其庫”的決定。
兩廣、川蜀一帶的官員以后不必再上供,而庫里現(xiàn)存的毒藥全部運到城外空闊處燒掉,灰燼埋入地下,標(biāo)記明白,別讓人畜接近,“疾速措置施行”。
2)、驅(qū)珍禽
眾所周知,徽宗善于畫花鳥畫。
在趙佶還在當(dāng)端王的時候,就在王府里就養(yǎng)了很多奇異的鳥,他一邊觀察這些珍禽的生活習(xí)性,一面搞藝術(shù)創(chuàng)作。
當(dāng)了皇帝后,趙佶也會時不時喂鳥、逗鳥玩。
有個叫江公望的大臣聽說了這件事后前去上奏,“皇上,聽說您宮里養(yǎng)了許多珍禽。如果這個事情傳出去,讓天下的臣民百姓知道皇上退朝之后的主要事情就是看鳥、養(yǎng)鳥、喂鳥、斗鳥,會覺得皇帝是玩物喪志,容易引發(fā)下面議論。”他提議,將這些鳥都放了。
徽宗考思來想去,覺得江公望說的有道理,便痛下決心將這些珍禽都趕出宮去。
有些鳥在宮中生活習(xí)慣了,不愿意走,徽宗就與太監(jiān)一起親自驅(qū)趕,一直趕得一只都不剩。
完成之后,徽宗不忘將結(jié)果告訴江公望:“所有珍禽異獸已縱放遣散,只一白鷴,因養(yǎng)之較久,依依不肯去,我以柱杖逐之才去。”
他命人將江公望姓名刻在杖頭上,以記其諫。
3)、扯龍袍
“驅(qū)珍禽”一事發(fā)生后,大臣們勸諫的勁頭就更高了。
右正言陳禾為了向宋徽宗提意見,甚至一不小心把皇帝的龍袍給撕了。
右正言這個官職的主要職責(zé),就是給皇上提建議。當(dāng)時陳禾作為右正言工作得不錯,被徽宗賞識,升遷給事中一職。
升遷之后,給皇上提意見就不是自己分內(nèi)之事了。陳禾趕緊趁著還未上任的機會,找到徽宗,把一堆治國建議向徽宗進言,一說就是好幾個小時,眼看就到了晚飯時分。
此時,徽宗已經(jīng)饑腸轆轆,但陳禾一點沒有停止的意思。
徽宗幾次起身,他幾次勸阻。最后徽宗有些不高興地下了逐客令說:“今天時間不早了,就談到這兒吧。你有什么話,改日再議吧?!闭f完起身就走。
陳禾一下就急了,他一把抓住皇上的龍袍,沒想到用的勁有點大,龍袍的袖子就給抓了下來。
在古代,扯了龍袍是十惡不赦的死罪,陳禾自己也嚇了一跳。
哪知道徽宗并未大發(fā)雷霆,而是用埋怨的語氣說:“正言且慢,碎朕衣矣!”
陳禾一看皇上沒有動怒,隨即回答說:“陛下不惜碎衣,臣又豈惜碎首以報陛下!”
徽宗大喜,勉勵陳禾:“卿能如此,朕復(fù)何憂?!?/p>
他給陳禾賜坐,讓他把想說的話都講出來。
這件事傳出去之后,朝野盛贊徽宗有古之明君風(fēng)范。在大臣們眼中,大宋的又一個盛世就要到來。
4)、躲著大臣修宮殿
大臣張商英對徽宗建言稱,雖然大宋國力雄厚,資源很多,但是該節(jié)儉的地方還是要節(jié)儉。
咱們現(xiàn)在的宮殿都很豪華了,所以不需要動土木的地方我們就不應(yīng)當(dāng)動了。
徽宗表示接受。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有一個宮殿太破舊了,就想整修一下,用咱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想進行一下裝修。
那怎么辦呢?他就對施工人員交代,說你們施工的時候注意一點,如果張商英路過,你們就停工,等著張大人路過之后再施工,不要讓張大人察。
于是施工人員就這樣躲著張商英,干一干,停一停,花了很長時間才把這個宮殿給裝修好了。
一個皇帝,想裝修一座宮殿,還要躲著大臣,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可惜就可惜在,宋徽宗的這種開明的政治態(tài)度只是曇花一現(xiàn)。
登基3年后,他開始輕信奸臣、大興土木建造宮室,最終被人們打上“昏君”的烙印。
7、宋高宗趙構(gòu)
認(rèn)為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的人是這么想的:北宋時期,金兵攻陷汴京是突如其來的事,而宋徽宗與宋欽宗兩位宋朝的皇帝被作為俘虜押送北上,而當(dāng)趙構(gòu)渡長江遷都南方時,身邊的士兵僅僅只有一千多人,但是他能夠通過各種辦法快速調(diào)集士兵守衛(wèi)住了淮河、長江地區(qū),并且與此同時還建立了南宋,成為了南宋的開國皇帝,足以可見宋高宗趙構(gòu)此人還是有能力的。更有人認(rèn)為宋朝能夠得以復(fù)興,最大的功勞還是在于當(dāng)時逃跑的趙構(gòu),如果不是他逃跑了,那么留在北方的他就會戰(zhàn)死,之后也就不會有南宋這個時代。
在宋高宗是昏君嗎這個問題上,還有人認(rèn)為宋高宗雖然在對金問題上是典型的投降派首領(lǐng),一味地與金國議和,但是他也曾經(jīng)指揮過抗擊金軍入侵的宋朝軍隊,更何況在重新建立政權(quán)和國家后,仍舊沿用宋朝的國號和正溯,在內(nèi)政上,宋高宗也曾經(jīng)過努力解決了農(nóng)民暴動、兵變等問題,穩(wěn)定了國家的局勢。
因此關(guān)于宋高宗是昏君嗎這個問題,從他所處的環(huán)境來看,可以說不能完全將宋高宗否定為昏君,他只是個有功也有過,功過參半的皇帝。
宋高宗在他54歲的時候退位,讓位于宋孝宗。做了皇帝的人總想著做更長時間,那么宋高宗為什么會退位呢?宋高宗在退位后還活了25年,那二十幾年中吃喝玩樂都沒漏下,所以,宋高宗退位并不是出于身體原因。有人認(rèn)為他退位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做夠了皇帝,還有一個就是退位后,如果遇到金軍攻打的情況,可以更方便逃跑。
有人認(rèn)為公元1161年發(fā)生的完顏亮打破約定南侵的事情推動了宋高宗作出退位決定。完顏亮當(dāng)初打破約定的南侵對宋高宗造成的打擊非常大,因為完顏亮打破的約定是宋金的第二次議和,而宋高宗為了達(dá)成那次宋金議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為了與金國議和,宋高宗放棄了宋朝幾乎就能收復(fù)大片土地,甚至消滅金國的大功,殺掉了愛國良將岳飛,消減了宋朝的軍事力量,還造成了奸臣秦儈的專權(quán),勢力膨脹,最后幾乎被他篡位??梢钥闯?,宋高宗為了議和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最后卻被完顏亮的南侵打破,受到的打擊會有多大。
之后面對金國失利,內(nèi)部兵變的情況,宋朝朝廷的官員將領(lǐng)們都主張出戰(zhàn)金國,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但是宋高宗本人個性怯弱,對于這種情況沒有了當(dāng)皇帝的心思,于是就讓位于他的養(yǎng)子。
在宋高忠看來,即使他退位了,依舊能享受先前的生活水平,即使碰到金國打過來,作為太上皇的他跑路也沒有多大的約束。這就是宋高宗退位的原因。
8、明神宗朱翊鈞
中國古代皇帝大都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已經(jīng)成為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事情,但是,對于一天連娶九個媳婦的風(fēng)流皇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個風(fēng)流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鈞。由于明神宗 年號萬歷,因此也稱萬歷皇帝 。
明神宗 朱翊鈞,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歷前十年,大學(xué)士張居正輔助明神宗 處理朝政,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十年后,張居正去世,明神宗 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于政務(wù),后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駕崩,傳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 罷朝三十年,史學(xué)家稱之為 “醉夢之期”,并說這段時期明神宗 “怠于臨朝,勇于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那么,明神宗 是什么時候從一個立志有為的皇帝變成一個荒廢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么事情讓這位曾經(jīng)雄心萬丈的大明天子墮落得如此厲害呢?表面看起來,明神宗 荒于政事、不愿臨朝的原因,先是因為寵幸鄭貴妃,后是因為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明神宗 之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當(dāng)然,其身體虛弱的背后,無疑是酒色財氣的過度。
萬歷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評事雒于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評明神宗 縱情于酒、色、財、氣,并獻(xiàn)“四箴”。對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這樣干涉,使明神宗 非常惱怒。幸好首輔大學(xué)士申時行婉轉(zhuǎn)開導(dǎo),說皇帝如果要處置雒于仁,無疑是承認(rèn)雒于仁的批評是確有其事,外面的臣民會信以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職為民。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明神宗 曾召見申時行等人于毓德宮中,“自辨甚悉”。明神宗 對內(nèi)閣大學(xué)士們說:“他說朕好酒,誰人不飲酒?……又說朕好色,偏寵貴妃鄭氏。朕只因鄭氏勤勞,朕每至一宮,她必相隨。朝夕間她獨小心侍奉,委的勤勞?!逓樘熳樱挥兴暮V畠?nèi),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財皆朕之財?!?人孰無氣,且如先生每也有僮仆家人,難道更不責(zé)治?”看來,明神宗 根本不承認(rèn)雒于仁的批評。
其實,明朝晚期社會好酒成風(fēng)。清初的學(xué)者張履祥記載了明朝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習(xí):“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無群飲之禁,至于今日,流濫已極?!嬚呗蕯?shù)升,能者無量?!嬀苹蚪K日夜。朝野上下,恒舞酣歌?!币馑际钦f,明朝晚期對于酒不實行專賣制度,所以民間可以自己制造酒,又不禁止群飲,飲酒成風(fēng)。喝酒少的能喝幾升,多的無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明神宗 的好酒,不過是這種飲酒之風(fēng)的體現(xiàn)罷了。明神宗 在十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因為醉酒杖責(zé)馮保的義子,差點被慈圣太后廢掉帝位。
至于說到好色,偏寵貴妃鄭氏,這倒是明神宗 十分得意的一件風(fēng)流事。說起來明神宗 雖然似乎不及他的先祖文治武功,但卻一點使他的先祖望塵莫及。他在萬歷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三月,就曾效仿他的祖父明世宗的做法,在民間大選嬪妃,一天就娶了“九嬪”,也就是一連娶了九個媳婦。這鄭貴妃就是這“九嬪”之一。
當(dāng)時主持后宮的王皇后容貌平常,又秉持著傳統(tǒng)的“婦德”,明神宗 對她不感興趣,卻對聰慧機敏、風(fēng)情萬種的鄭氏十分寵愛,平時一般都在她宮中留宿,后宮妃嬪無一人能及。萬歷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鄭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 馬上當(dāng)即冊封她為僅次于皇后的皇貴妃。但這一晉封卻引起了宮廷內(nèi)外的紛紛議論。
原來,明神宗 在大婚之前,曾有一次到母親李太后的宮中請安,忽然一時興起,看上了太后身邊一個王姓宮女,就和她鳳倒鸞顛,春風(fēng)一度。當(dāng)時,明神宗 還是少年天子,不敢讓母后知道,他大婚時候的所納的“九嬪”中也沒有這位王姓宮女。但是,這位王姓宮女不久便懷孕了,當(dāng)李太后向明神宗 詢問這件事情的時候,他還咬死口不肯承認(rèn),后來李太后命人拿出紀(jì)錄皇帝行蹤的“起居注”,一對日期,明神宗 才沒話可說。然而,李太后卻沒有生氣,倒是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抱上孫子了,十分高興。于是晉封王姓宮女為恭妃。后來,她就給明神宗 生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雖然如此,但明神宗 卻并不喜歡這個王恭妃,那次“臨幸”她不過是一時沖動罷了。等到有了心愛的“九嬪”之一鄭氏,就更是把他們母子拋到一邊了。而當(dāng)鄭氏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便立刻封她為貴妃,而早就生了兒子的王恭妃,卻沒有這種待遇。于是在朝野上下看來,這就是明神宗 打算廢長立幼的標(biāo)志了。
其實,不論是皇長子朱常洛,還是皇三子朱常洵,此時都還不過是小孩子,也分不出什么誰有出息、誰沒有出息。或許在明神宗 看來,到底要立誰不立誰都是自己的家務(wù)事,當(dāng)然是由自己說得算。但那些大臣們可不那么想,有明一代的大臣們深受理學(xué)影響,對于維護禮制有著無比的熱情。當(dāng)年就和明神宗 的祖父世宗皇帝因為要不要管親爹叫爹的問題就大鬧一場,氣得世宗皇帝在午門打了一百多個大臣的屁股,成為震驚一時的“大禮議”事件。是不是管親爹叫爹不過是個稱呼問題,尚且掀起了這般軒然大波。關(guān)系到今后誰是下一任皇帝這樣的“國本”問題,就自然更加引起了大臣們的嚴(yán)重關(guān)注,于是,當(dāng)年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yīng)麟首先上奏,主張“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
這自然是違背了明神宗 的心意,于是這位官員馬上被貶到遙遠(yuǎn)的州縣。但是,一個人倒下去了,還有千萬個人跟上來。一時間,主張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飛到了御前,弄得明神宗 暈頭轉(zhuǎn)向,心煩不已。一氣之下,恨不得像他祖父學(xué)習(xí),把這幫不知死活的家伙也送到午門去打屁股。但是,明神宗 卻比他的祖父多少有些涵養(yǎng),覺得這么亂打一氣總歸不大像是“圣明天子”所為,于是,他就想出了一個“拖為上”的妙計。
明神宗 先是勸大臣們不要著急,皇后還很年輕嘛,萬一她將來生下一個兒子,不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太子,何必急著現(xiàn)在就立王恭妃的兒子。但是,明神宗 自從寵愛了鄭貴妃,就再也不肯到皇后那里去,皇后這兒子又從何生起?群臣們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肯上當(dāng),仍然要求明神宗 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無奈之下,明神宗 只好使出了第二招,即于萬歷二十一年,即1593年,準(zhǔn)備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借口等他們長大些再擇其善者立為太子,以此來搪塞朝臣悠悠之口。結(jié)果群臣大嘩,明神宗 不得不收回前命。后來這件事情一直爭論不已,其間又出現(xiàn)了不少“妖書”,影射宮廷嫡庶之爭,弄得天下人心混亂。結(jié)果,李太后不得不出來干預(yù)。她問明神宗 道:“為何遲遲不立常洛為太子?”明神宗 慌不擇言說:“他不過是個宮女的兒子罷了?!崩钐蟊臼敲髂伦诘膶m女,因為生了明神宗 才被晉封為貴妃,后來兒子即位又成為皇太后的,現(xiàn)在聽到皇帝兒子說出這種話來,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嚇得明神宗 趕緊叩首請罪。
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又加上群臣的壓力,明神宗 只好在萬歷二十九年,即公元1602年十月,無可奈何地立長子朱常洛才為皇太子。至此,“國本之爭”告一段落,朝野上下才算安頓下來。
群臣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明神宗 心里卻憋了一口氣。于是他產(chǎn)生了報復(fù)心理:你們既然不讓我立喜歡的兒子做太子,那我就“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干脆“罷工”。
在這方面,明神宗 敢想敢干,想到做到,不讓其先輩。他先是不肯上朝,又不肯“召對”大臣,于是慢慢地就連內(nèi)閣的大學(xué)士們也很少見到他的面了;后來更是發(fā)展到不批奏章,臣下們的奏章一概“留中”不發(fā)。明神宗 心里明白,對于那些他不喜歡的奏折,只要一加以貶斥,馬上就會給朝臣們找來更多的上奏理由,又使他們得到了“訕君買直”的機會?,F(xiàn)在干脆給他一個不理,讓這幫“忠君愛國”的臣子們面對皇帝的影子作戰(zhàn)。至于他自己,就躲到深宮里與他心愛的鄭貴妃風(fēng)花雪月去了。
明神宗 沉迷酒色,不但迷戀鄭貴妃,而且竟然還玩起同性戀的勾當(dāng),就是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jiān)。當(dāng)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繡百子女夾衣秀的太監(jiān),就是專門“給事御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一點,明神宗 與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點相像。至于貪財一事,明神宗 在明代諸帝中可謂最有名了。他在親政以后,查抄了當(dāng)朝重臣馮保、張居正的家產(chǎn),還讓太監(jiān)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礦監(jiān)、稅監(jiān),前往各地四處搜括民脂民膏。
由于酒色的過度,使明神宗 的身體極為虛弱。還在萬歷十四年,即1586年,年僅二十四歲的明神宗 就傳諭內(nèi)閣,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zāi)垦?,腎虛則腰痛精泄”。萬歷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正月初一,明神宗 自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歷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明神宗 曾因為病情加劇,宣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后事??梢?,此時明神宗 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因此,明神宗 親政期間,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zhèn)鬟f。萬歷年間開展的平定啺菖崖?lián)u⒃秸⑵蕉ㄑ鈑α馴淶熱笳鞣サ木灤卸際峭ü橢嫉男問劍皇譴蟪濟撬M?召對”形式。在三大征伐戰(zhàn)事結(jié)束之后,明神宗 對于大臣們的奏章的批復(fù),似乎更不感興趣了。所以,明神宗 荒廢朝政的情形,有著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不愿意上朝聽政;后一階段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復(fù),直接“留中”不發(fā)。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朝政大事的惟一決策者。一旦皇帝不愿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quán)于太監(jiān)或大臣,整個朝廷的運轉(zhuǎn)就可能陷于停頓。因此,明神宗 為了討好寵妃而采取的這種不負(fù)責(zé)任的“罷工”,無疑給大明王朝帶來了致命的后果。
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到萬歷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定制官員空缺的現(xiàn)象已然非常嚴(yán)重。這一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制,南、北二京六部應(yīng)當(dāng)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了近三分之一。到萬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朝廷中央九卿要員中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然一個人也沒有。到了萬歷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內(nèi)閣僅剩下了葉向高一個人,六部九卿僅趙煥一人,都察院已經(jīng)連續(xù)八年沒有正官。
而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時必須由一個縣的知縣兼任鄰縣的知縣。從這樣的情形,可以想見萬歷后期朝政運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黨爭于下,這就是萬歷朝后期的官場大勢。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日,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大明王朝幾乎癱瘓,已是到了崩潰的邊緣。因此《明史》在明神宗 的蓋棺定論時說:“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p>
9、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漢族,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xiàn)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號嘉靖,后世稱嘉靖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于武宗死后無嗣,因此張?zhí)?明武宗的母親)和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嚴(yán)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chuàng)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后期雖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tǒng)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chǔ)。
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yǎng)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jīng)常到后半夜。雖然清人編纂的《明史》說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練道修玄,但是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jīng)、軍事和民生大權(quán)。
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倭寇攪得天下大亂,在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干啥吃的?
在一般人眼里,這個皇帝不愛江山愛煉丹,不弄國事弄女人,地地道道的“昏君”——你們?nèi)缓鲇屏恕v史不是評書演義鼓兒詞,朱厚熜一點都不“昏”,他刻薄精明,大權(quán)緊握,皇位坐得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
一、嘉靖三十四年夏天的朝會上,朱厚熜發(fā)怒了。
這個性格古怪喜怒無常的皇帝經(jīng)常發(fā)怒,但這次他的怒火不是因為大臣的青詞寫得不滿意,也不是因為吃了道士獻(xiàn)上的春藥晚上沒起作用,而是為了倭寇。
再確切些說,朱厚熜不是因為倭寇侵?jǐn)_子民而發(fā)怒,而是為了自己對遠(yuǎn)在千里的東南沿海這場莫名其妙的倭患,始終如同隔岸觀火,他在生氣跪在前面的這些大臣——“坐視賊欺,無一策平剿!”
后世人喜歡說朱厚熜是昏君,從國家利益來說,沒錯。但從個人利益看,朱厚熜卻一點不昏,一向是個不容人臣擺布的精明人。
朱厚熜有什么個人利益?做皇帝啊。他在位四十六年,天災(zāi)人禍不斷,皇帝的寶座卻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這個年號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最長的是萬歷)。這兩個字什么意思?嘉,美也;靖,安也。嘉靖者,禮樂教化、蔚然於安居樂業(yè)之中也。
說來諷刺,嘉靖年間恰恰是明代自然災(zāi)害最多的年份,加上北虜南倭,和“美”、“安”一點也沾不上邊。海瑞在他出名的《直言天下第一疏》,毫不掩飾地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睔獾弥旌駸邪炎嗾垡蝗樱粏≈ぷ哟蠛埃骸翱熳ミ@個人!別讓他跑了!”
二、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代外藩而入主帝位的第一人。
他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原本襲封為興鮮王,在湖廣的安陸當(dāng)魚肉鄉(xiāng)里的一方藩王。不料天上掉餡餅,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年僅31歲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吐血駕崩。朱厚照一生好色荒淫卻沒有生出一個兒子來繼位,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xùn),遠(yuǎn)在幾千里外偏僻之地的朱厚熜被迎來北京,成為紫禁城的主人,時年才15歲。
外藩入京做皇帝不是那么輕松的,畢竟沒有皇太子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以首輔楊廷和為主的大臣擁戴是一回事,確立自己乾綱獨斷的皇帝威風(fēng)是另一回事。少年天子朱厚熜坐上皇帝寶座的前兩年,表現(xiàn)是異常英明的。鏟除宦官勢力,清理天下田產(chǎn),開放言路,大有中興之君的趨勢?!睹魇贰房洫勂洌骸扒笾武J甚,力除一切弊政?!?/p>
不過,隨著少年一天天長大,翅膀硬了的朱厚熜最需要證明一點:他可以不是個好皇帝,但絕對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天下第一人。
朱厚熜繼位第三年,發(fā)生了歷時三年半之久,史稱“大禮議”的政治事件,朱厚熜終于充分顯露出皇權(quán)的淫威。起因是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生父為“皇考”,意思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名號排進正統(tǒng)。這下,古板守禮的大臣們不愿意了:這不是亂了萬世綱常嗎?以首輔楊廷和為首,百官一致反對,上疏說應(yīng)該以孝宗為皇考,以興獻(xiàn)王為皇叔。
朱厚熜當(dāng)然不樂意自己的親爹成為“皇叔”,憤怒的說:“難道父母還能更換嗎?”為了這個名號,他和大臣們爭執(zhí)了長達(dá)三年半的時間。最后在楊廷和被迫辭職后鬧到最激烈:229名大臣跪伏于左順門請愿,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在天之靈,“聲震闕廷”,從早晨跪到中午,大有不達(dá)目的不罷休的意思。
結(jié)果呢?17歲的青年皇帝勃然大怒,命令將134人抓起來下獄,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以至17人被當(dāng)場杖死。依靠皇帝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朱厚熜勝利追尊其父為“皇考、獻(xiàn)皇帝、睿宗”。
此后,板子打大臣屁股就成了嘉靖年間的獨特一景?;实劬?,大臣也倔,遇到所謂的原則問題毫不退讓。嘉靖一朝,大臣被杖二百余人,死者超過前代五倍多,
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三、不過,有的時候大臣被打得不冤枉。比如在抗倭問題上。
朱厚熜是個喜歡祥瑞的皇帝,聽到大臣報地震、干旱等天災(zāi)尚且發(fā)脾氣,對被倭寇攪得一團糟的東南沿海,更是一肚皮的惱怒:“南北兩欺,倭賊殘毀地方尤甚!”
可是,沒有哪一個大臣能拿出像樣的策略。前線的抗倭大員忙碌一團,要兵要糧要錢,但勝仗難得打一個;后方的御史只管痛心疾首的彈劾前線大臣“玩忽職守,空耗餉銀?!边h(yuǎn)離前線的各司大臣則各自異想天開,有的建議開市,有的建議祭神。
朱厚熜越發(fā)摸不著頭腦,怒火更甚,于是就罪名列得更多,板子打得更響。嘉靖倭患最厲害的二十年里,各部尚書23人次被罷官,方面大員27人次被鎖拿下獄、被斬首。
說起來,朱家的皇帝歷來有遷怒大臣的習(xí)慣,到了他的重重孫子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的前夕,面對群臣說了一句出名的話:“我不是亡國之君,你們卻是亡國之臣!”
只有一個人的奏章引起朱厚熜的重視,馬上宣旨施行。這份奏章來自浙江總督楊宣,他奏請朝廷派遣使者到日本,與日本國王直接交涉。不過,派出的使者鄭舜功一行從廣東經(jīng)大小琉球到達(dá)日本九州后,人生地不熟,轉(zhuǎn)了一大圈也沒見到“日本國王”,只好鎩羽歸來。
朱厚熜很納悶:“自己的臣民到外國作惡,日本國王為什么不管?要是我,早就誅他們九族了!”想法很主觀很天真。
10、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正統(tǒng)意義上的明王朝滅亡了,后人在評論崇禎皇帝時,有一種論調(diào)特別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很多人都認(rèn)為崇禎皇帝勤勉有加,為病入膏肓的大明拼命續(xù)命,并沒有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君的荒淫腐敗之相,仿佛一切的錯都是崇禎朝的大臣們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筆者認(rèn)為并非如此,朱由檢的無能直接導(dǎo)致了明朝的滅亡。
其實大明王朝在朱由檢的手上并不是非亡不可,朱由檢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西北地區(qū)的“流賊”,就是農(nóng)民起義軍隊,李自成、張獻(xiàn)忠等,二是來自東北地區(qū)不斷壯大的后金(清朝)。崇禎皇帝同時面對著這兩大強有力的對手,拆東墻補西墻,最終兩邊都沒堵上。
但是,在崇禎年間,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嗎?其實,至少有兩次機會,崇禎皇帝可以挽回局面,或者至少可以為大明王朝再爭取幾十年時間。
第一次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大明王朝同時面對農(nóng)民軍和滿清內(nèi)外交困已久,不堪重負(fù)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派遣使者與清朝議和,后此時被崇禎皇帝知道,召見陳新甲,之后崇禎皇帝默許陳新甲與清方議和,其實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當(dāng)時雖然清朝已經(jīng)在東北占據(jù)了有利的地位,關(guān)外幾乎已經(jīng)全部喪失,但是皇太極并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皇太極終其一生也未能正面突破山海關(guān)。
如果能以山海關(guān)為界,先與清廷議和,平定內(nèi)亂后休養(yǎng)生息,再與皇太極一爭高下,關(guān)外之地失而復(fù)得也未可知。即使不能收復(fù)關(guān)外之地,但是至少能力保關(guān)內(nèi)不遭受滿清鐵騎的踐踏,不致使華夏民族衣冠淪喪。
可惜,最終秘密和談的消息被言官們得知,言官們紛紛上書彈劾陳新甲,愛面子的崇禎皇帝只好把所有的罪責(zé)都推給陳新甲,最終和談也不了了之,崇禎皇帝只得繼續(xù)兩面作戰(zhàn)。
第二次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陜西西安稱帝,并率大軍一路東征,一路上勢如破竹,李自成一月份從西安出發(fā),三月份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其實,這一段時間,朱由檢完全有時間進行轉(zhuǎn)移,崇禎皇帝可以遷都到南京,明朝有個先天優(yōu)勢,明朝是兩都制,南京有一套備用班子,只要皇帝南下,到了南京以后政府機構(gòu)可以照常運作,而且當(dāng)時南方還有相當(dāng)多的兵力可堪調(diào)用,與李自成劃江而治、甚至劃淮而治都是很有可能的。
從后面南明的歷史中就可以看出,清軍消滅了李自成之后南下,南明尚有江北四鎮(zhèn)、湖南何騰蛟、福建鄭芝龍等兵力,再加上崇禎皇帝無可置疑的正統(tǒng)身份,南方軍民必定跟隨崇禎一起抗擊以異族身份入侵的清兵。
而且,南下之后的朱由檢還有一個優(yōu)勢,雖然說出來很多人要罵人,但是這是不可否認(rèn)的事實,南下之后朱由檢雖然丟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是丟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西北與河南遭到流賊的破壞,山東則經(jīng)常遭到滿清的侵略,此時的北方已經(jīng)是一個爛攤子了,全靠江南的財政支持,如果沒有北方的拖累,朱由檢完全可以憑借南方的經(jīng)濟和兵力,鞏固長江或者淮河防線,而且李自成將會夾在朱由檢和滿清之間,南下之后的崇禎皇帝將會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位置,反而是李自成將要承受南北雙方的壓力。
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果斷拋棄北方,將一舉扭轉(zhuǎn)兩面作戰(zhàn)的不利局面,而且能夠利用江南的經(jīng)濟構(gòu)筑堅固的防線,再圖恢復(fù)也未可知。
有人說,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些品質(zhì)能夠做到固然好,但是也應(yīng)該審時度勢?!皠贁”沂虏黄?,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背绲澔实凼遣桓畹兀亲约核篮竺鞒娜款I(lǐng)土都成了滿清的,這就是不割地?崇禎皇帝是死社稷了,但是留下的百姓呢?任由他們被異族欺凌?任由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遭到敵人的摧毀?難道這就是一個帝王應(yīng)該做的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6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