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眄n成和朱元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成了大一統(tǒng)政權(quán),起點最低的皇帝。奴隸石勒,雖然起點更低,但后趙遠不能與明朝相提并論。而朱元璋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最重要的一戰(zhàn)是鄱陽湖之戰(zhàn)。此一戰(zhàn)中,朱元璋以20萬之眾,擊敗漢軍60萬,是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之戰(zhàn)。
友諒兵號六十萬,聯(lián)巨舟為陣,樓櫓高十余丈,綿亙數(shù)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
陳友諒的漢軍,號稱有60萬之眾,他們駕駛著巨型戰(zhàn)船,旗甲鮮明,綿延數(shù)十里。除了人數(shù)眾多之外,陳友諒的戰(zhàn)船。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不是朱元璋可以比擬的。
太祖分軍十一隊以御之。戊子,合戰(zhàn),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數(shù)十,殺傷略相當。
朱元璋兵分十一隊,以徐達為前鋒,俞通海指揮炮艦,迎戰(zhàn)陳友諒。朱元璋戰(zhàn)船雖小,但配備了大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神機弩,火力非常強悍。
大量的火器,對噸位大、卻不靈活的漢軍戰(zhàn)船,形成了致命傷害。徐達勇猛當先,俞通海炮火隨后,焚毀漢軍戰(zhàn)船數(shù)十艘,雙方傷亡相差不大。可朱元璋的戰(zhàn)船,數(shù)量較少,打消耗必敗無疑。
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于沙,不得退,危甚。
更糟糕的是,朱元璋乘坐的戰(zhàn)船,擱淺被圍了。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神勇難當,直沖朱元璋而來。護衛(wèi)朱元璋的宋貴、陳兆先,先后戰(zhàn)死。朱元璋一度準備寫下遺書,自刎而死,盡量保全部眾。
群將計無所出,公憤然進曰:臣聞古之人,有殺身成仁者,臣不敢辭也,臣之貌頗類君,若得君之冠服,愿效紀信故事,請以身代。
眾將無計可施,朱元璋準備書寫遺書之際,韓成站了出來。他一身正氣,慷慨激昂的說道:我聽說古人,有殺身成仁的義舉。韓成不才,有意為之。主公與在下,長相相似,懇請您賜我衣冠。韓成愿意,效仿紀信救劉邦之事,代主公身死。
朱元璋的眼睛濕潤了,他遠遠地看著韓成,只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他當然熟悉韓成,這個人漁夫出身,性格耿直、平時沉默寡言。長得和自己相似,是他信任有加的帳前牙將。
但朱元璋感到陌生的是,這么一個粗狂的漢子,竟然能說出如此明大義的話。朱元璋依舊在遲疑,他不忍心韓成,就此亡故?;蛟S,會有轉(zhuǎn)機發(fā)生呢?會有援軍到來呢?
韓成看著猶豫不決的朱元璋,又開口了。自舉義旗起,無數(shù)兄弟舍生忘死,才打下今天的基業(yè)。如今元朝,眼看就要亡了??赡粢凰溃糊垷o首,眾兄弟做鳥獸散,我們可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不要再遲疑了,這是韓成最后能做的事情了!朱元璋脫下了衣服,摘下了冠冕,取下了玉腰帶。韓成穿戴整齊,沖朱元璋微微一笑,然后沖上了船頭。
賜龍袍,冠冕,與太祖同。對敵眾投水中,賊以為太祖果死,困遂解。
“朱元璋在此,誰敢擋我”!船艙內(nèi),正在更換便服的朱元璋,聽到韓成的怒吼,眼眶泛起了點點淚光。
“快,在那里,莫要放走了朱元璋”!
“不好了,朱元璋投江了”!
“快打撈啊!這可是天大的功績”。
穿著便裝的朱元璋,聽著漢軍的呼喊聲,只覺得心中一陣陣絞痛。韓成的奉獻,使得戰(zhàn)勝陳友諒,不再是單純的個人目標。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良知告訴他,兄弟們的犧牲,必須有一個交代。
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
漢軍以為朱元璋已死,忙著打撈尸體,常遇春半道殺出,一箭射中張定邊。俞通海率領(lǐng)的戰(zhàn)船,也逐漸靠攏過來,朱元璋得以逃出生天。
會日晡,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諸將鼓噪乘之,斬首二千余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氣奪。
朱元璋采納了郭興火攻的建議,于東北風起之時,用裝滿火藥蘆葦?shù)?艘小船,焚毀了陳友諒的戰(zhàn)船。大火沖天而起,陳友諒的一艘艘大型戰(zhàn)船,無法快速移動?;饎菅杆俾?,濃煙沖天而起。
在漢軍大亂之時,朱元璋全線進攻,陳友諒兵敗。無數(shù)的漢軍,身燃烈火,亦或投入江中。當然,更嚴重的是,戰(zhàn)船焚毀殆盡。韓成的舍生取義,保下了朱元璋;郭興的火攻之策,打哭了陳友諒。
朱元璋20萬對60萬,以少勝多,取得了鄱陽湖之戰(zhàn)的勝利。在江南地區(qū),成為了霸主的存在。而后興兵北伐,建立了明朝。
相傳,朱元璋冊封眾將,卻遺忘了早年死去的韓成。韓成參加義軍之前,已經(jīng)婚配生子,家有老母一位,寡妻幼子。韓成死后,家中生活困苦依靠老母乞討為生。因此,韓成老母,多有怨言。
正好她在乞討中,遇到了朱元璋的御駕。韓成老母,一副乞丐模樣,立于橋頭,說起韓成鄱陽湖救駕之功。朱元璋看到,韓成老母淪為乞丐,心中愧疚難當。
那個沉默寡言、神似自己的粗獷漢子,再一次浮現(xiàn)到了朱元璋的腦海。一時間無數(shù)思緒涌起,他想到了韓成的義無反顧……想到了漢軍的大聲呼喊……想到了自己的粗心大意……
朱元璋走了出來,握住韓成老母的手,情真意切的說道:沒有韓成,也就沒有朱元璋,今后您就是我的母親。他將韓成之母,接入宮中奉養(yǎng);追封韓成為高陽郡侯,妻子為誥命夫人;兒子韓錦虎,迎娶公主,成為駙馬都尉。
舍生取義,韓成之行為,不正是臣子的典范嗎?朱元璋面對,韓成老母的斥責,而能虛心認錯,善待韓成家人。這不是明智的行為嗎?一位君王,是需要為臣子,樹立榜樣的,韓成就是最好的選擇。朱元璋善待韓成家人,一為感念舊恩,但又何嘗不是為了拉攏人心。
身居高位,面對指責,而能明辨得失,這不是智慧的體現(xiàn)嗎?朱元璋用寬大的胸懷,包容韓成家人。對良將之后,進行贍養(yǎng),激勵后人,保家衛(wèi)國。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正是這么一件件小事,一個個選擇,成就了朱元璋的傳奇。
由乞丐到皇帝,他正是用自己獨特的智慧與膽識,一點點創(chuàng)造了明太祖的奇跡??v使千百年過去,他的王朝化為云煙,他的智慧也將歷久彌新。
一位老婦人對朱元璋破口大罵,但是朱元璋卻給她賠禮道歉,而且還把她接進了皇宮。是因為這位老婦人是朱元璋救命恩人韓成的母親,可以說沒有韓成,就沒有后來的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在知道老婦人的身份以后,對她非常的恭敬,并且還接進皇宮。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早年的時候,他有一個死對頭,就是陳友諒,有一次在和陳友諒大戰(zhàn)的時候,朱元璋一不小心被陳友諒包圍,那個時候的形勢非常緊張,朱元璋很有可能會死在那里了。這個時候,在朱元璋的隊伍里,有一個侍衛(wèi)名叫韓成,他竟然和朱元璋長得很像,而且他還挺身而出,并且提議由他假裝成朱元璋的樣子,而朱元璋假扮成士兵的樣子,混淆敵人的視聽,兵分兩路進行突圍。
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是不答應的,因為他不希望有人因他而死,但是后來韓成的態(tài)度很堅決,于是朱元璋就同意了,臨走之前還問韓成,有什么牽掛。韓成說自己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老母親,朱元璋拍著胸脯保證,如果自己活著出去,一定會代替韓成贍養(yǎng)母親,盡孝道。可能是因為韓成和朱元璋長得太像了,他成功地吸引了所有的敵人,而真正的朱元璋趁亂逃了出去。后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對所有的有功之臣都進行了封賞,然而他卻忘了和韓成的約定。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的時候,走在路上聽到有老婦人正在罵他,過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韓成的母親。想起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朱元璋非常的愧疚,趕緊向韓成的母親賠禮道歉,這還把她接到了皇宮去,又給她修建了府邸,對老婦人照顧有加。
有一次,朱元璋出訪的途中被一老太太攔住。這老太太衣衫襤褸,瘦骨如柴,卻怒火沖沖,對著朱元璋破口大罵。朱元璋十分生氣,但也感到特別奇怪,一個鄉(xiāng)野婦人,為何如此謾罵自己?于是就親自審問。這老太太是韓成之母。她一接近朱元璋就情緒激動,淚流滿面。
原來,這老太太的兒子韓成和朱元璋相貌頗為些相似。還因為這相似的外貌而救過朱元璋一命,可以說,沒有韓成,便就可能沒有朱元璋的今天。在潘陽湖之戰(zhàn)中,朱元璋軍隊被陳友諒包圍。陳友諒要求朱元璋自刎,才肯放朱元璋大軍出湖。當朱元璋已經(jīng)寫好了遺書,就只差揮劍自刎時,韓成挺身而出,勸阻朱元璋自刎,并說愿意替朱元璋赴死。
于是,韓成假扮朱元璋前往敵營與之談判后,談判完成就跳江自殺。朱元璋因此獲得了寶貴的機會,重振兵力,大敗陳友諒。鄱陽湖之戰(zhàn),可以說的上是朱元璋建功立業(yè)過程中最關(guān)鍵的一戰(zhàn)。那么韓成,則可以說是朱元璋鄱陽湖之戰(zhàn)能夠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之人。也就是說,韓成可以說的上是朱元璋一生最關(guān)鍵,也是明朝成功建立的最關(guān)鍵的人之一。
然而,在封賞大大小小的功臣時,他卻將這最關(guān)鍵的一人忘了。韓成的母親因此愈發(fā)地感到悲憤不平,才在途中痛罵朱元璋。朱元璋聽完后慚愧不已,表示老婦人罵的對,并且親自向韓成母親道歉,然后重賞了韓成家人。
洛克曾說過:“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人生在世,有高峰也有低谷,誰都有幾個需要人幫扶的階段。如果幸得貴人伸手幫扶,那么一定要牢記于心,因為別人幫助你是情分,不幫助你才是本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只有把別人的情分看得很重,才能夠不辜負別人的情誼。如果幸得別人幫助而自己輕易忘記沒有珍重對待,則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普通人是這樣,位高權(quán)重的封建君主亦是如此,不管是誰辜負了自己的良心,終有一日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因忘記恩情而當眾受到責罵。在一次民間尋訪過程中,朱元璋在經(jīng)過今南京秦淮一帶時,有一衣衫破舊的老婦忽然踉蹌的走到朱元璋面前大罵: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人!”那么這個滿臉滄桑的老婦人究竟與朱元璋有何仇怨?
此事還要從朱元璋征戰(zhàn)四方時說起。眾所周知朱元璋雖然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了一代君主,但是他在成為皇帝之前的命途十分崎嶇坎坷。因為他并不是一出生就是嘴里含著金鑰匙的皇子,能夠享盡皇室的榮華富貴,而是一個為了吃一口飽飯不得不上街乞討的窮苦人家的孩子。餓了就拿著手里的破舊的碗向過路人乞求憐憫,其余時間就是放牛干活。
饑寒交迫,窮困潦倒。這聽起來就是一個十足的草根生活,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人能有朝一日當上一國之主呢。由于元朝末期政局混亂,社稷動蕩,民不聊生,忍饑挨餓的人們不得不揭竿起義,自成一派。朱元璋的家里人也因為多年的災荒而病重離世。 朱元璋也不得不開啟漂泊之路,加入紅巾軍的起義隊伍。
或許有的時候經(jīng)歷的坎坷和困難都會在無意中轉(zhuǎn)變?yōu)榫駥毑?。?社會 上摸爬滾打多年的朱元璋在人際交往和事情組織的能力比大多數(shù)人要強,這就是他苦過累過所積攢的收獲。紅巾軍的首領(lǐng)對朱元璋的能力非常賞識,很快便讓他升官晉職。 見過朱元璋畫像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的面部輪廓看起來似乎有點夸張,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的姻緣。
相比較于外表,紅巾軍首領(lǐng)郭子興更看重朱元璋的人品。郭子興把自己的義女介紹給朱元璋做妻子,從這以后,朱元璋的命運似乎到了轉(zhuǎn)折點。 如果說之前的朱元璋是山重水復疑無路,那么從這一刻開始,他的人生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的春天 。
隨著紅巾軍的不斷壯大,內(nèi)部的瑣事也愈發(fā)繁雜,實力不小的朱元璋決定獨成一派,帶領(lǐng)手下的兵馬組成了新的隊伍。在此期間,軍中的一個兵將引起了他的主意。此人名叫韓成,之所以令朱元璋駐足凝視,就是因為他的相貌與朱元璋無二。 前伸的下頜,凸起的面部棱角,韓成和朱元璋都愣了許久,兩人的外表極其相似,就像親兄弟一樣。
韓成和朱元璋也因此契機成為了忘年之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蛟S誰也不曾想到,朱元璋成為大明皇帝的過程中,韓成立了大功。當年朱元璋與他最大的敵人陳友諒打得不可開交,朱元璋給陳友諒的軍隊打得十分慘烈。此件事情一直是陳友諒的心結(jié),他一直在找機會報仇雪恨。
直到1363年,陳友諒找到了報仇的機會,他趁著朱元璋隊伍軍心亂成一團的時候重拳出擊。由于朱元璋沒有準備和提防,朱元璋的軍隊明顯打不過陳友諒的軍隊,但是朱元璋咽不下這口惡氣??梢慌缘捻n成認為,識時務(wù)者為俊杰,當下保住性命最要緊。
于是韓成主動請求朱元璋賜予他一個重任,那就是利用相貌相似的特點冒充朱元璋,迷惑陳友諒,轉(zhuǎn)移注意力為朱元璋贏得撤退時間。 還沒等朱元璋做出最終的決定,韓成就已經(jīng)迅速地換上了盔甲,含淚與朱元璋告別以后揮手而去。 在韓成的引誘之下,陳友諒向著韓成所奔馳的方向追去。
而感動不已的朱元璋立即動身撤出圍困的隊伍,并蓄勢待發(fā)做足接下來的戰(zhàn)斗計劃。韓成此舉為朱元璋最終戰(zhàn)勝陳友諒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大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為他的千秋功績感到榮耀的同時,有一股自卑和懷疑的情緒也涌上心頭。
或許是因為朱元璋出身于貧苦的市井環(huán)境當中,眼前的輝煌與富貴讓他感覺縹緲如夢。也或許是朱元璋對他成為大明皇帝一事感覺不自信,他決定動身前行,親自到民間看看他的打下來的江山是否安然無恙,看看民眾對他的態(tài)度是否有崇敬之意。因此朱元璋以民間尋訪為由,帶上幾個親信展開了巡查之旅。
走到南京秦淮地區(qū)時,就出現(xiàn)了開頭所提到的那一幕。一位老嫗憤恨地怒罵朱元璋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朱元璋看著這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長滿皺紋的臉龐,一下子就想到了那個為他犧牲性命的人,于是再次向老嫗問到 :“敢問您的兒子是?”老人的淚水一下子像涌泉一般噴出,仿佛每一滴都浸滿了人生的苦。老人說:“我的兒子就是韓成?!?/strong>
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也不禁流下了悲痛的淚水。朱元璋得知眼前的這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就是韓成的母親以后,立即給老人安排了富足的住所和“一品誥命夫人”的名號以補償這些年的愧疚之情。
其實朱元璋并非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韓成的救命之恩他始終都記著。但是對于一個征戰(zhàn)四方從乞丐變成一個皇帝的朱元璋來說,帶兵打仗打出一片天下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曾經(jīng)的往昔難免會暫時擱置一旁。好在朱元璋最終遇見了韓成的母親,讓老人家能夠安穩(wěn)度過晚年。
朱元璋并不是忘了一件事,而是在尋找救命恩人韓成親屬的時候沒有找到,而指著鼻子罵朱元璋的老婦人正是韓成的生身母親,所以朱元璋不但沒有憤怒殺掉她,還連說對不起,并承諾為老婦人養(yǎng)老。
朱元璋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個敢做敢干的皇帝,從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加入到起義的隊伍,憑著自己的一身本領(lǐng),最終建立了大明朝,雖然朱元璋在當了皇帝后,為了給兒子鋪路,殺了很多的開國功臣,這一路過來,朱元璋有很多的生死之交,也遇到很多的救命恩人,而韓成就是朱元璋一生都沒有忘的恩人。
可以說朱元璋的命是韓成用自己的性命換來的,朱元璋和韓成在與敵人廝殺的時候,眼看著二人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性命攸關(guān)的時刻,韓成果斷的做了一個決定,他和朱元璋相互換了衣服,敵人的目標就是朱元璋,這樣朱元璋穿著韓成的衣服逃出來,而韓成則成了圍攻對象,最后被敵人殺死,所以說韓成就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朱元璋一定不會忘了韓成這份救命之恩,后來朱元璋有找過韓成的家人,但是因為當時戰(zhàn)亂,局勢復雜,根本找不到,這個事情就擱置了。
而朱元璋微服私訪的時候,碰到攔路的老婦人,對他破口大罵,本來是非常憤怒的,但是當老婦人提到韓成的時候,讓朱元璋沒有殺她,后來經(jīng)過詢問得知,老婦人就是韓成的母親,對于自己救命恩人的母親,朱元璋一定是不能殺掉的,還對老婦人給予妥善的安置,并答應為她養(yǎng)老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7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登之圍真是靠賄賂女人解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