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干政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女主干政,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現(xiàn)象,雖不絕于史書,但是也非歷朝歷代均有,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條件;女主干政,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特殊產(chǎn)物,又呈現(xiàn)出它的特點。
一、女主干政的條件
在中國歷史上,女主干政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是由各種因素促成的。
其一,封建君主專制是女主干政的前提條件和最主要因素。
翻開史冊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女主干政與君主專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中國社會剛剛步入君主專制之時,女主干政也隨之而來。這是為什么?
因為君主專制的特點決定了封建君主必然要集大權于一身,實行所謂的“乾綱獨斷”。在此情況下,有為有才且勤奮的君主,可以集其精力處理紛繁政務。但是,那些無能之輩,自己無能理政,卻又不甘心大權旁落于外廷,于是只有委政于心腹貼己之人一一后妃、宦官、外戚。此即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出現(xiàn)女主干政、宦官專權、外戚專政的原因所在,女主干政是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突出反映。
換而言之,女主干政是君權的另一表現(xiàn)形式,君主專制是女主干政的前提。
其二,幼主即位是女主臨朝聽政的重要因素,它為女主干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如果我們將女主干政中類似者加以歸納的話,必然會發(fā)現(xiàn):臨朝聽政者多為皇太后,臨朝聽政之際多為幼主在位。東漢諸臨朝聽政太后均立懷抱之帝以專權;北魏胡太后為求專權毒死其子以立幼子;慈禧三次垂簾二次幼主在位。這是為什么?
慈禧垂簾的經(jīng)過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咸豐臨終托孤,遺詔命八大臣輔助年僅6歲的小皇帝。但是,由于八臣本身的過失,不得上民之心,加上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祈勾結,在輿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指使其黨人提出了垂簾的理由,對肅順黨人打責不少。《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記載,當時御史董元醇提出請求垂簾的理由是:
“竊以事貴從權,理宜守經(jīng)。何為從權?現(xiàn)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沖齡踐祚。所賴一切政務皇太后宵旰思慮,斟酌盡善,此誠國家之福也。臣以為即宜明降諭旨,宣示中外,使海內咸知呈上圣躬雖幼,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左右并不能干預,庶人心益加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術。俟數(shù)年后,皇上能親裁庶務,再躬理萬機,以天下養(yǎng),不亦善乎!雖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而審時度勢,不得不為此通權達變之舉。”
勝保身為統(tǒng)兵大帥,居然也上疏請求實行垂簾之制。他認為
“朝廷政柄操之自上,非臣下所得而專?!惫省盀榻裰?非皇太后親理萬機,召對群臣,無以通下情而正國體;非另簡近支親王佐理庶務,盡心匡弼,不足以振綱紀而順人心?!比绱?方使“一切用人行政大端不致變更紊亂,以承郅治于無窮?!?/p>
大學士賈楨、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等均有折上呈,建議
“為今計之,正宜皇太后敷中宮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權,使臣工有所稟承,命令有所咨決?!?/p>
從上面的奏折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提出了在幼主難以御殿理政的情況下,君權不可下移,威權操自于上,皇太后垂簾乃是理所當然的理論。正是這一理論為慈安、慈禧的垂簾聽政奠定了思想基礎、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其三,皇帝昏庸無能是女主干政的又一必要條件。
皇帝的昏庸無能,為皇后與寵妃干政提供了條件。如賈后的干政,是由于其夫惠帝是個白癡,他來到世上除享樂而外別無他求。當天下大饑,有人報告百姓多因饑餓而亡時,他竟可笑地說:“為什么不吃肉粥?”如此昏庸,怎能理政?其權旁落于賈后之手也不為怪;慈禧的預政,是在咸豐厭政、縱情聲色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這些事實表明后妃干政與君主昏庸無能是互為因果、互為條件的。
其四,女主本身的素質與主觀努力程度是干政與否的內在條件。
上述三個條件只是客觀上的,而欲成干政之局還要看太后、皇后、妃子們的素質與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歷史上欲參政的女主很多,但成功的卻不多。
1,這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素質受限,無能為力。
如西晉賈后多次用以毒攻毒之術,攬權干政。但除了楊駿這個干政的障礙,卻又引來了楚王瑋這塊絆腳石,當她沒計除掉絆腳石后,沒想到又被趙王倫殺死。她雖也干政,但時間不長,應該說她不具干政的素質,無控制朝政局而的能力;慈禧之所以能統(tǒng)治中國四十余年,有人曾作過解釋,《慈禧外紀》記載慈禧:
“心思靈敏,突過于人,其熱心政權,亦獨稟特性,其天資之卓絕,性情之堅毅,加以一生經(jīng)歷之多,艱難困苦,險阻備嘗,此其所以成為偉人也。年十六歲時,五經(jīng)成誦,通滿文,廿四史亦皆瀏覽,嘗有史臣在旁諷誦,故能通古今治亂大勢,又能詩善書畫。有此聰明學問,故能久攬大權。”
可見,一個失敗,一個成功,本身所具備的素質很重要。
2,另一方面則是取決于主觀努力的程度。
如宋真宗劉皇后即主觀努力不夠。宋真宗駕崩之際,
“遺詔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其處分?!?/p>
這就等于將權力移交于劉皇后,可她并未就此攬權理政,而是在丁謂等大臣請其御別殿時說道:
“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
因此,劉皇后雖也曾垂簾決事,但終未成武后、慈禧的威傾天下之勢,此與劉皇后主觀努力有很大關系。
除以上條件外,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一夫多妻制,特別是封建帝王往往后宮佳麗數(shù)以千計,誰若不爭寵、不干政就會有被埋沒終生或被打入冷宮的厄運,故迫不得已起而奮爭,這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教育兒女對父母必盡之以孝,言聽計從,皇家也不例外,這就為母后控制兒君提供了方便條件。如此等等,均對女主干政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