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韮沙幕适屹F胄李恪是個怎么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隋唐交替之時,一位有著兩姓皇室血液的皇子誕生了,這高貴的血統(tǒng)并沒有給他巨大的方便,相反,他的一生直至死亡,都充滿著悲劇色彩。這位皇子就是李恪。
李恪,字厶,出生于隋朝滅亡后的一年,也就是武德二年(619),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楊妃的第三個兒子,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在隋朝還未滅亡時是隋朝的公主,身份高貴,后來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她一夜之間從千金之軀淪落為亡國公主,最后進入還是秦王李世民的府中。所以李恪既是唐太宗的兒子,同時也是隋煬帝的外孫,放在兩朝都是皇室貴胄,所以他的血統(tǒng)是絕對高貴的。
那么這位皇子悲劇的一生是因為不受到自己的父親的喜愛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李世民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的,甚至動過要立他為太子的心思。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李泰也因為謀反之罪被囚禁,李世民轉(zhuǎn)而立了李治為太子。但不久后,李世民覺得李治過于軟弱,擔心他不能守得住大唐江山,于是動了重立太子的心思,吳王李恪成為他中意的人選。
《新唐書》中記載,李恪“才高辯悟”,也就是說他非常的有才華,能言善辯,悟性很強。同時也說他是“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意思是李恪血統(tǒng)高貴,而且威望很高,不管是皇室內(nèi)部還是朝野上下都很欣賞他??梢哉f李恪在才能和威望上面完全符合一個合格的繼承人的標準。包括李世民本人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吳王恪英果類我”,也能看出李恪是十分英勇的和李世民本人非常相像,無怪乎想將大唐江山交于李恪之手。
不但如此,李恪還能聽取他人的意見,積極改善自我。一開始李恪十分任性,在從蜀王變?yōu)閰峭踔?,被任命為潭州都督,但是并沒有去赴任。貞觀十一年(637)李恪被罷官。罷官的原因《舊唐書》記載是因游獵過度、損壞莊稼而被彈劾;《新唐書》記載是因為與乳母的兒子“博簺”,而被彈劾。兩部史書產(chǎn)生沖突,原因存疑,但是都導致了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減封戶三百戶的結(jié)果。作為一個皇子,這件事情的影響是相當惡劣的,雖然免官時間不長,貞觀十二年(638)李恪被任命為安州都督,準備赴任之前,李世民寫下了一封《誡子書》,希望李恪能夠管束自己。
《誡子書》其中所說的所說的大意為:我是一國之君,要統(tǒng)治百姓;你因為是我的兒子,地位宣和,所以讓你保衛(wèi)國家。你要切記處理政務要守義,克己復禮節(jié)制欲望,面對聲色犬馬的享樂要慎之又慎。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堅固如磐石,外有忠君美名,內(nèi)有愛國贊譽。你應該每日勉勵自己,積極進取。你將要離開了,我實在是不舍。想送你些珍奇玩意兒,可又怕讓你更加驕傲奢侈,思來想去,為父寫下這些話來勸勉你。
在這封《誡子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君王對臣子的要求,也可以看到作為父親的溫情。李恪自然也是深受感動,學會了克制自己,此后史書上再未見過李恪因其他過錯被罷官??梢姡钽∈且粋€可塑之才,具備了帝王的氣度。
那么,為什么最終他沒有成為帝王呢?而且最終還被冤死。
長孫無忌,李恪的悲劇的形成與他有著很大的關系。
首先,血統(tǒng)的高貴并不等同于地位的崇高。李恪的母親楊妃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妃子,換言之,李恪只能算是庶出。要知道唐太宗在位期間,他的后宮眾人共為他生育了十四個兒子,真正的嫡出只有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而長孫無忌,很明顯是支持和他同為一家的長孫皇后的孩子。李恪當太子在他眼里不但名不正言不順,而且還會對長孫家的勢力造成威脅。
在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表達出想要換掉李治這個儲君,改為李恪時,遭到了長孫無忌堅定地反對。很明顯太宗不怎么高興,甚至直接問出了:“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嗎?”這樣的話。長孫無忌立刻否認,并且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兩個李世民不得不認可的理由。其一,太子性情寬厚,仁慈大度,能力雖然不是特別出眾但也絕對不差,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其二,儲君關系到國家根本,隨意更改會動搖人心。這話不無道理,所以重立太子之事只能作罷。
這件事讓長孫無忌更加堅定了要消除李恪這個最大隱患的決心。永徽四年(653)高陽公主欲計劃謀反,但事情敗露。長孫無忌找到了機會,他讓房遺愛這位貪生怕死的駙馬栽贓李恪,告訴他這樣就能活命。果然房遺愛為保命、誣陷李恪也參與謀反。最終李恪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百口莫辯無法自證清白的他,最終悲憤自刎。
李恪雖然血統(tǒng)高貴,但卻非嫡非長,這就限制了他未來的發(fā)展,這時候他的那一部分隋朝皇室血脈非但不能成為他的助力,反倒成為他的阻礙。他自身能力出眾,也受到了父親的青睞,但是卻與最大的權(quán)臣有著根本上的沖突,最后被算計,蒙冤而死。雖然后來平反,但斯人已逝,又有什么用呢?這樣的李恪無怪乎毛主席在看完《新唐書》后為他悲劇的一生而惋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69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