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中興出現(xiàn)的奇怪現(xiàn)象指的是什么,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大明王朝一段持久繁榮的黃金時代,當(dāng)屬萬歷皇帝“親政”后的三十八年。
這三十八年里,雖說萬歷帝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躲貓貓“怠政”,群臣們也拉幫結(jié)派狠掐,朝堂上荒唐事一籮筐,但畢竟繼承了張居正改革留下的雄厚家業(yè),國民經(jīng)濟依然高速發(fā)展,從繁華的商品經(jīng)濟到“萬歷三大征”的霸氣武功,乃至百花齊放的科技文化,樁樁撐起后世國人的驕傲。這樣一個“萬歷中興”的時代,正如“血煩”明朝的武俠大師金庸,那聲服氣好評:“(萬歷年間)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富強的大國”。
但叫人唏噓之處,也正在于此:為什么這樣一個擁有“萬歷中興”輝煌的大明朝,坐擁如此“先進富強”的家業(yè),卻為何會隨著萬歷四十八年“薩爾滸戰(zhàn)役”的悲催戰(zhàn)敗,國勢就驟然一路走跌,各種天災(zāi)人禍一股腦砸來,把這之前還“中興”的大明朝,徹底“砸”進了亡國的深淵里。從強盛到衰亡,“反轉(zhuǎn)”為何來得如此快?
或許,下面這幾樁“萬歷中興”時代,煌煌史冊中著墨不多的奇怪現(xiàn)象,卻能給這個問題,一些發(fā)人深省的答案。
奇怪現(xiàn)象1:外貿(mào)發(fā)達,國庫空虛
“萬歷中興”年間,萬歷皇帝總是在“哭窮”??梢屇切┰煸L明朝的“外商”們聽到這哭窮聲,卻定然大惑不解:你們外貿(mào)這么發(fā)達,怎么還會差錢?
“萬歷中興”時的外貿(mào)財富有多驚人?以西班牙史料的記載,單一個菲律賓馬尼拉,萬歷年間沒見就有200萬比索銀幣輸入明朝,加拿大經(jīng)濟學(xué)家弗蘭克估算說,整個萬歷年間,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都被中國人賺走了。當(dāng)時的歐洲商人,還為此發(fā)出了一句羨慕吐槽:“中國皇帝(萬歷)完全可以用白銀砌一座宮殿”。
這話要讓萬歷聽見,不知得什么感想:朕修個宮殿都差錢,你還要朕用白銀砌宮殿?
但這景象,才是一樁咄咄怪事:別看明朝外貿(mào)賺盡全世界的錢,但“萬歷中興”年間的大明朝廷,卻真收不來多少錢。幾個海港的關(guān)稅收入,每年也不過三四萬兩白銀,一邊是白銀洶涌而來,一邊是大明國庫空虛,窮得掉渣。為何會有這怪事?政策體制等方面原因很多,一個直接原因,卻是實實在在:走私泛濫。
比起“嘉靖大倭亂”時代刀頭舔血的走私買賣來,“萬歷中興”時的走私,卻是“和平”套路:官商勾結(jié)。以《明經(jīng)世文編》《涇林續(xù)記》等史料記載,在當(dāng)時外貿(mào)繁榮的廣州,老實納稅的商人,無不受盡官府盤剝。反而是那些走私船舶,只要給官府交足“保護費”,就能打著“合法”旗號撈錢,一艘走私船至少賺數(shù)萬兩白銀,“其報官納稅者不過十之一二”,其他錢財全被各級官吏層層扒皮瓜分。
發(fā)展到“萬歷中興”晚期,諸如廣州這些黃金口岸,早已形成了一整套“配合默契”的腐敗系統(tǒng),一級級給走私團伙打保護傘。哪怕七品芝麻縣令,也能“蓋安座而得,無薄書刑杖之勞”。簡直是躺著數(shù)錢花。大明朝的歷任兩廣總督,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單是萬歷年間的兩廣總督何士晉,四年間就從這“配合默契”的操作里,狂撈白銀三四十萬兩。再有錢的王朝,也經(jīng)不住蛀蟲們這么吃啊!
可這些蛀蟲,何嘗不是“萬歷怠政”養(yǎng)出來的惡果?
奇怪現(xiàn)象:2:“奇葩奏折”泛濫
“萬歷怠政”最嚴重的幾年,缺了的官都不補,以至于六部尚書缺了三個,六部侍郎缺了十個,言官御史缺了九十四個,各省布政使按察使級別官員缺了六十六個,簡直各級衙門都缺官。在職的官員們,一人扛好幾個崗位是常事。那他們是不是都很忙?嗯,忙著寫奏折。
寫奏折這事,自從明太祖朱元璋時代,就是高度重視。明朝官員寫奏折,原本有嚴格的格式體例要求,說幾件事就用幾句話,堅決不能講廢話。明初名臣茹太素,就曾因奏折廢話太多,被朱元璋打得死去活來。可倘若朱元璋看到“萬歷中興”年間明朝官員們的奏折,恐怕會扛起幾米長大刀在路上:“萬歷中興”時的另一樁咄咄怪事,就是這每天扎堆的“奇葩奏折”。
有多“奇葩”,首先出名的毛病,就是又臭又長。明太祖年間,茹太素那篇“招打”的奏折,也不過一萬七千來字,放在“萬歷中興”年間,不過是小兒科。哪怕雞毛蒜皮的事兒,啰嗦個上萬字都是常事。稍微有點大事,奏折寫起來更如開閘洪水。比如平定播州之戰(zhàn)后,主帥李化龍上的《敘功疏》,一口氣寫了六萬字。
比冗長字數(shù)更坑的,卻是內(nèi)容不著調(diào)?!叭f歷中興”年間的明朝大臣們,寫奏折一個賽一個有才,氣勢磅礴的排比辭藻信手拈來,各種大段引經(jīng)據(jù)典的典故,更是洋洋灑灑。還有人喜歡用生僻字詞,不弄暈讀者(萬歷)決不罷休。可這類奏折主題是啥?比如萬歷十九年侯先春的《安邊二十四議疏》,全文幾乎每一段,都是或?qū)ε蓟蚺疟龋皩懽骷记伞毕喈?dāng)成熟,可該怎么“安邊”,讀來讀去,依然云山霧罩,沒幾條靠譜辦法。
如此風(fēng)格,正是“萬歷中興”時“奇葩奏折”的縮影,其雷人風(fēng)格,正如同時代的一句吐槽:“言武備則赤手空拳,言文事則陳詞俗調(diào)”——就是不靠譜。
陳其猷,進京會試的舉子,他從諸城到北京城的這一路,恰親歷了山東大地饑荒遍布的慘景,然后把他看到的一切,都繪在《饑民圖》里。在《饑民圖》一字一淚的序言里,陳其猷更發(fā)出了悲憤的吶喊:出諸城出發(fā)離家二十里,滿眼就是餓殍遍野的景象,甚至“人相食”這類末世慘景,當(dāng)?shù)囟家阉究找姂T??刹贿h處的北京城里呢?依然到處是“聲歌誘耳”“繁華奪目”,觸目驚心的災(zāi)荒,在各級官員眼里,竟是“漠然不相關(guān)矣”。
看一下地圖上的距離,就可以腦補這樣的場景:山東大地上饑荒席卷,百姓民不聊生??杀本┏抢飬s觥籌交錯,官員士子間的飲宴,每一場都極盡奢華。災(zāi)民如何?災(zāi)情如何?沒人知道,也沒人問。這,就是“萬歷中興”時代,細思極恐的景象。
而陳其猷所描述的景象,當(dāng)時并非孤例,《明經(jīng)世文編》里就記載了大量萬歷年間“災(zāi)情薦至”“民食土矣”“(難民)東西顧而不知所往”的景象。但是朝堂之上,無論怠政的萬歷還是互掐的群臣,卻始終不見有多么重要的反應(yīng),更不見大明朝有多么緊急的賑濟。繁華的“萬歷中興”時代,明王朝的災(zāi)情預(yù)警能力,乃至國家的抗風(fēng)險能力,就在這滿朝的“磨洋工”間,無情降到冰點。
再比照接下來,晚明災(zāi)害四起,民亂四起的景象,萬歷年間的這些“災(zāi)異”,是多么觸目驚心,亦多么發(fā)人深省的伏筆。
這么又費力又不靠譜的東西,當(dāng)時的官員們?yōu)楹稳绱肆餍?人家算盤精明著呢:萬歷皇帝怠政,官員們也各個尸位素餐,但樣子總要擺好。一篇“奇葩奏折”寫好,就是“辛勤工作”的遮羞布,里面幾句云山霧罩的段落流傳起來,還能給自己刷知名度,等于是合理合法的偷懶。于是大明朝上梁不正下梁歪,行政效率可以想。
這坑國的效果,正如近代學(xué)者許同莘的一針見血:“歷代文章公牘之弊,及國家受士大夫之害,無過于明人者。”確實,打著冠冕堂皇名義的懶政,后果,往往與貪腐一樣可怕。
奇怪現(xiàn)象3:城市繁榮,災(zāi)沒人救
“萬歷中興”一大亮點,就是繁榮的城市經(jīng)濟。外國傳教士筆下的蘇州廣州福州杭州等明朝城市,把歐洲各國都看得眼熱。萬歷年間大學(xué)士于慎行也曾感慨:北京城里賣油鹽醬醋的小販們,都常見有百萬身家,比他這個“閣老”都有錢。那是不是萬歷年間的大明各地,都是這么繁榮?萬歷四十四年,山東諸城縣舉人陳其猷的《饑民圖》,卻揭開了觸目驚心真相。
清廉就能拯救一個帝國,那就不會有王朝更迭了,朱元璋豈不是要一輩子當(dāng)乞丐?道德是衡量官員的標準之一,而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標。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strong>孟子這句話表達了兩個意境:當(dāng)一個人處于困頓的時候,那就修心養(yǎng)性,當(dāng)有機會表現(xiàn)的時候,那就得考慮如何惠澤天下。
也就是說,道德修養(yǎng)是作為社會個體的基本要求,而兼濟天下才是社會擔(dān)當(dāng)。如果一個人不能施展才華時,不考慮修身,或者身處高位,卻不去做廣濟天下的事,都是不合格的。
把這句話用在海瑞和張居正身上,孰優(yōu)孰劣,一眼分明。
海瑞的道德彰顯,但社會價值有限海瑞在歷史上神一樣的存在,幾千年歷史,大概只有西漢汲黯與他類似。不過汲黯雖“杠”,也沒海瑞那么執(zhí)拗,也遠不如海瑞水火兩重天的社會評價。
1.海瑞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海瑞的為人,用一個詞就可以形容——純粹!他的思維方式,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童,永遠停在一個純潔的世界。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學(xué)會與世界妥協(xié),主動取悅于環(huán)境。于是,原先堅守的君子之道,人生理想,個人修為,都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甚至“變節(jié)”。
海瑞不是,他從來無視現(xiàn)實,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把個人道德修養(yǎng)發(fā)揮到極致。在獲得身邊的百姓、同僚贊許后,愈發(fā)強化了這種偏執(zhí)。所以,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才是儒家最英勇的衛(wèi)道士。
尤其是抬棺進諫后,海瑞更是無所顧忌,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塑造成了,獨立于官場體系的道德之神。
有人說,海瑞這種性格的形成,跟他的母親有關(guān),也許吧。
2.海瑞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官員
在民間傳說中,海瑞無疑是一個清官、好官,簡直就是最高典范??墒抢潇o下來思考,覺得有失偏頗,官員的好壞,評判指標絕不能光看道德,歷史上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①海瑞清廉為民的基本立場值得贊許
海瑞一生清貧,本能地對底層百姓有一種悲憫之心。因此,他始終與貪官豪強為敵,與違法亂紀斗爭,總是試圖減輕百姓的負擔(dān)。
為此他居然上演了對嘉靖帝的“抬棺進諫”,直接指責(zé)皇帝荒疏國政,寵幸神仙方術(shù),靡費民資國帑。他又對萬歷帝“尸諫”,提出恢復(fù)太祖的“剝皮實草”,官員貪污八十萬貫處以絞刑,以酷刑遏制貪腐。
在他任應(yīng)天巡撫期間,他積極推進“一條鞭法”,打擊豪強,連恩人徐玠都不放過。這種為民請命的精神,放在什么時候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②海瑞以道德代替法律的做法很荒唐
可是海瑞在很多事情的具體做法,又顯得很荒唐,在號稱剛正執(zhí)法的同時,又屢屢違背法律準則,以道德判斷行使權(quán)力。史載,海瑞斷案有“四寧愿”:
“與其冤屈兄長,寧愿冤屈弟弟;與其冤屈叔伯,寧愿冤屈侄子;與其冤屈貧民,寧愿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愿冤屈刁頑?!?/p>
大堂之上,海瑞只要一看被告和原告雙方的身份,根本不需要看訴狀,他就已經(jīng)在心里做好了判詞:哥哥與弟弟打官司,贏的一定是哥哥;叔伯與侄子打官司,侄子必輸;貧民與富民打官司,富民倒霉;憨直的與刁頑的打官司,刁頑的不用開口就輸了。
看起來很符合中國的道德準則,可是如果是這樣,還要法律干什么?所以,這個“海青天”,自己的兜很“清”,做事一點也“不清”!他完全是濫用權(quán)力,以不公平的方式,制造他個人心目中的公平。
假如把這個模式帶進全國治理,天下豈不大亂?
③道德局限阻礙了海瑞的價值發(fā)揮
由此可見,海瑞不是一個理智的人,更不是一個理智的官,他始終生活在道德至上的精神世界,缺乏對社會現(xiàn)實理性的思考力,和恰當(dāng)?shù)膽?yīng)對之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2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西湖三杰分別是哪三人最后都沒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