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么叫慈禧親爸爸,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上的女子比較有名的,想必大家能想到的第一人就是武則天,畢竟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上,然后在就是晚清的慈禧太后,也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女子。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主角就是這位慈禧。相信對于歷史比較有興趣的人應該記得,光緒皇上對于慈禧太后的稱呼,竟然是親爸爸。對于這一現(xiàn)象大家是不是覺得比較有趣,畢竟光緒只是慈禧太后的侄子,那么對于這一聲親爸爸,這背后的隱情是什么,隨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對于這一現(xiàn)象,不少人人覺得滿族畢竟不是漢族,所以兩個民族的文化差異很是大,可能對于這一稱呼只是一種獨有的習俗吧。其實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這樣,其實這個稱呼完全是和慈禧的野心是有很大的關(guān)系的。她的占有欲非常的強,尤其是在咸豐皇上離世以后,慈禧通過自己將朝政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并且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同治皇上離世以后,再也沒有別的兒子。所以對于皇位的候選人只能由慈禧選出,而她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讓自己親妹妹的兒子繼位。而光緒也從成為皇上的那一刻開始,自己悲慘的一生也隨之開始了,自己只能一生是慈禧的傀儡。
其實在中國古代,皇上是至高無上的,而只有男人才能成為那一國之君的人,對于這一現(xiàn)象其實已經(jīng)成為一種定律。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慈禧太后已經(jīng)開始垂簾聽政,并且對于清王朝的朝政已經(jīng)在自己手上,知識她沒有武則天那么決然,她做不到將皇上廢除,自己坐上皇上的位置。但是對于自己是女人,她又很是不甘心,畢竟女子之身已經(jīng)讓她失去成為世間最為尊貴的人的機會了。
但是對于這一現(xiàn)象慈禧又很是不甘心,又是左思右想之后,她決定讓自己從一些角度成為太上皇。為了將自己的這份野心實現(xiàn),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光緒對自己進行改稱呼,而改后的稱呼就是讓光緒叫自己親爸爸。對于這樣的情況不難看出她的野心,畢竟對于皇上的父親提前傳授皇位,那么自己就是太上皇了。而讓光緒叫自己親爸爸,其實也是從側(cè)面凸顯自己才是清王朝的太上皇,自己比皇上還要尊貴。其實這樣一看,慈禧完全被權(quán)利蒙蔽,已經(jīng)有一些病態(tài)的心理想法了。
其實對于光緒的一生很是悲哀,畢竟在慈禧的掌控下生活一生,對于慈禧的要求更是不敢拒絕。之前就有在宮廷生活兩年的德齡女士,她就有寫一本叫《清宮二年記》,這本書里面就有寫自己親耳聽到光緒皇上,他在去給慈禧太后請安的時候,稱呼的就是親爸爸的名稱。對于這一記載,很是讓人吃驚。
光緒叫慈禧親爸爸的原因,跟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分不開。慈禧自從開始把持朝政之后,她就自認為自己的成就可以跟那些男性統(tǒng)治者相提并論,所以她也尤其鐘愛老佛爺,親爸爸這些聽起來有些男性化的稱謂。
親(因為光緒非親兒子)爸爸(女性非男性)這都是慈禧缺少的,是心病。
關(guān)于“親爸爸”這個稱呼還有一個小故事。慈禧對光緒十分嚴厲,一般都對他苛刻而冷酷,稍有不順就罰跪不起,在身體和精神上給他施加很大的壓力。最令光緒帝苦惱的是,他每次請安的時候,對慈禧說“皇太后吉祥”,總是得到慈禧的一聲冷哼,有時候甚至會莫名其妙地大為光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請安的時候,慈禧又是一臉不高興,光緒帝手足無措。退出來以后,慈禧身邊的太監(jiān)李蓮英走到光緒旁邊,對他說:“奴才有些話想說,請皇上恕奴才無罪?!惫饩w哪里敢得罪這個慈禧手下的大太監(jiān),忙恕他無罪,請他直言。李蓮英道:“不知皇上您發(fā)沒發(fā)現(xiàn),老佛爺聽到您喊她皇太后的時候,總是一臉不高興。您應該換個稱呼呀?!薄 ?br>
光緒一直都為這件事苦惱,就問他應該怎么辦才好,李蓮英告訴他應該稱呼慈禧為“親爸爸”。光緒聽了覺得很是別扭,但他知道李蓮英最善于揣度慈禧的心思,聽他的肯定沒錯。第二天請安的時候,光緒下了很大決心,最后憋著氣硬著頭皮說了一聲“親爸爸吉祥”。慈禧聽了,馬上喜笑顏開,拉著光緒坐在旁邊,親熱了百倍。從此之后,光緒就對慈禧以“親爸爸”相稱了。
為什么慈禧要光緒這么稱呼她呢?中國封建社會從孔子的“惟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開始,中國輕視女子的思想一直傳襲,女子只能作為男子的附庸。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宗法制”、“家長制”的影響下,人們對男子的權(quán)力是尊崇的,天下最尊崇的男人是皇帝,“皇帝的話是金口玉言,皇帝說了是算數(shù)的”?! ?br>
同治皇帝載淳是慈禧親生的,而光緒皇帝載湉卻是慈禧的親妹妹所生的。慈禧曾說:“光緒皇帝的父親就是醇王,他的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
讓天下最尊貴的男人叫自己“親爸爸”這無疑在告誡光緒帝:你要老老實實地聽我的話。我不僅是你的長輩,更是你心目中爸爸一樣地位的人。同時也向天下臣民表明她的地位高于皇帝,是大清國天經(jīng)地義的統(tǒng)治者,她的權(quán)力是至高無上的。
而且慈禧的兒子同治與光緒是堂兄弟,同治死后由堂兄繼位也是符合皇家禮法的。 在加上慈禧實行了同治、光緒兩朝的“垂簾聽政”,實際處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所以慈禧喜歡光緒以男性的稱呼來叫她"爸爸",而且在前面加一個"親"字,以顯示她的尊貴、威嚴與親熱,所以出現(xiàn)了這種不尋常的叫法。
為了表示尊敬,當時慈禧已經(jīng)是清朝最大的掌權(quán)者,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認為自己和天下男子一樣,甚至比他們更有成就,所以要求光緒喊她親爸爸。在很多清朝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光緒每次見到慈禧太后的時候都會喊她爸爸,但慈禧太后明明是女子,怎么用男性稱呼,其實這不起眼的稱呼包含了慈禧太后的巨大野心。
慈禧太后原名蘭兒,剛?cè)雽m的時候只是一位小小的貴人,憑借聰明的頭腦和姣好的容貌得到了咸豐帝的寵愛,之后她生下了咸豐帝的第一個兒子,這讓咸豐帝十分高興,將她封為貴妃,十分看重她,不僅將六宮大權(quán)交給她,還經(jīng)常讓她幫助自己處理奏折,這讓慈禧早早的接觸到了朝政,不久咸豐帝去世,慈禧成為太后,由于君王年紀幼小,暫時由慈禧太后代為處理朝政。
在之后的十幾年當中,慈禧手握朝廷生殺大權(quán),但她也開始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君王光緒逐漸長大了,遲早要親政,但嘗到權(quán)勢滋味的慈禧不愿輕易放手,為此她多次和光緒帝發(fā)生爭吵,甚至軟禁他,這對光緒的傷害非常大,他開始變得敏感脆弱,每次見到慈禧太后的時候都膽戰(zhàn)心驚,害怕自己說錯話惹怒慈禧太后。
當時宮內(nèi)的人都稱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光緒也這樣稱呼,但慈禧認為這樣失去了母子感情變得生疏,稱她為母后慈禧又不高興,這讓光緒帝左右為難,最后還是慈禧身邊的大太監(jiān)李蓮英看透了慈禧太后的野心,偷偷指點光緒帝稱呼慈禧為爸爸,果然光緒帝的這個稱呼讓慈禧非常高興,一連多日都對光緒和顏悅色,其實慈禧早就想這樣了,只不過沒有機會宣之于口。
據(jù)說,光緒皇帝無論在何時何地拜見慈禧,都稱她為“親爸爸”,乍見這稱呼,不禁令人匪夷所思,可能有人認為這只是滿族人的風俗罷了。
其實不然,這個別出心裁的稱呼是慈禧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因為慈禧是咸豐皇帝的貴妃,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光緒的母親則是慈禧的親妹妹,因而光緒既是慈禧的親侄子,也是他的親外甥。
慈禧曾對人說過“:光緒皇帝是我妹妹的兒子,我妹妹的兒子就和我親生的一樣?!贝褥挠H生兒子同治死后,由于沒有后代,由其堂兄弟光緒即位也是符合禮法的。慈禧在同治光緒兩朝垂簾聽政,是清朝事實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相當于太上皇的地位,所以慈禧喜歡光緒用代表男性的字眼“爸爸”來稱呼她,前面加一個親字,不就更加關(guān)系親近了嗎?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爸爸是孩子對于父親最親切的稱謂,而慈禧卻是個女人,所以光緒稱她為爸爸的確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不過歷史上確有其事,光緒本是安分守己的人,之所以稱呼慈禧為“親爸爸”,更多的還是慈禧的要求。
我們都比較清楚,慈禧的兒子是同治皇帝。而慈禧太后卻是光緒皇帝母親的姐姐,并不是慈禧親生的兒子。不過同治皇帝很早就夭折了,在痛心之余,慈禧也不得不為自己尋找一個皇帝的人選。那時候剛好光緒只有三歲,既能名正言順的繼位,又可以任由慈禧的控制,所以慈禧便迫不及待的讓他做了皇帝。
不過,在1861年的時候,因為不甘心自己曾經(jīng)的權(quán)利被日益強大的光緒奪走,所以慈禧便發(fā)動了辛酉政變。因為事先準備的比較充分,所以她很快便將權(quán)力從光緒帝手中奪了過來。成為了萬人朝拜的對象之后,慈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十分風光快活。而她也格外的貪慕虛榮,當時是男權(quán)社會,所以她便希望人們像稱呼男性一樣去恭維她,于是便下令讓光緒帝稱他為“親爸爸”。除此之外,她還用了很多方式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比如建立奢華的宮殿、獲取價值連城的珠寶等。
光緒皇帝面對她的無理要求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違背本心去叫慈禧“親爸爸”。按道理來說慈禧應該是十分喜歡光緒皇帝的,所以才會有如此舉動,不過最后慈禧竟然毒死了他,這實在讓人有些費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3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時期的官員是什么待遇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