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慈禧為什么不被扳倒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慈禧統(tǒng)治了中國差不多半個多世紀。由于其頑固守舊、腐敗無能又貪圖享樂,給中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中國走進半封建幫殖民地社會,清王朝最終走向滅亡,慈禧都要負很大的責任。于是不免有人疑惑,要知道,晚清時期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卻也是能人輩出的時期。慈禧不過就是一個老婦人而已,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扳倒慈禧,拯救清朝于水深火熱之中呢?
(慈禧劇照)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識的。
一、皇帝幼小,是慈禧最強大的抓手。
明清時期,皇權制度已經發(fā)展到了最高峰的時期。明清之前有宰相,宰相雖然力量依然弱小,但作為政府首腦,勉強可以作為制衡皇權的一個力量。但是明清時期,宰相已經沒有了。而且,清朝大臣的弱勢比明朝還明顯。明朝還叫做大臣,清朝則只能是家奴,是臣工,只能聽從皇帝的吩咐,只能執(zhí)行。這使得皇帝非常強勢和獨裁,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之抗衡。
由于慈禧在位的時候,都是小皇帝。因此,慈禧雖然是個女子,但是作為太后的她,就具有了皇帝的權威。也就是說,她就形同于皇帝。誰要是想推翻慈禧,也就是在推翻皇帝,這顯然是辦不到的。
唯一可能扳倒慈禧的,就是已經成年的皇帝。而光緒發(fā)動的“戊戌變法”,實際上就是一種向慈禧奪權的嘗試??上ё罱K光緒失敗了,唯一的機會也就失去了。
(光緒劇照)
二、皇族衰敗,是慈禧最重要的機會。
清朝早期的時候,由于滿清起源于游牧民族,因此權力結構上,并不是皇權制度,而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首宥紩⑴c到國家的大事決策之中。
但是,多爾袞攝政以后,尤其是從康熙皇帝開始,發(fā)現(xiàn)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對皇權的干涉,開始轉向采用漢人王朝的皇權制度。后來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經營,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完全廢除。再加上清朝的皇族又廢棄了明朝的藩王制度,皇族的親王、郡王都只能呆在京城里。這樣,皇族不但在朝廷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同時也不可能從地方發(fā)起“勤王”“清君側”之類的斗爭,推翻當權者。
咸豐去世的時候,搞了一個八個顧命大臣輔政,有一種要恢復皇室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的跡象。但后來慈禧發(fā)動了“辛酉政變”,把這種剛剛冒頭的政體,給攔腰斬斷。所以此后,這種制度再也沒發(fā)揮過效力。
雖然也有一些皇親,包括奕、榮祿、載灃等等,但他們其實只是皇權(慈禧)的奴才,只能執(zhí)行命運,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
(張廷玉劇照)
三、漢臣崛起,是慈禧最依靠的力量。
在晚清之前,漢臣基本上沒有發(fā)揮什么作用。張廷玉號稱三朝元老,但是乾隆想怎么打擊他就怎么打擊他。最終三朝元老成為乾隆一個呼來喝去的奴才。
不過到了慈禧當政時期,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漢臣開始發(fā)揮作用。
當然了,漢臣之所以能夠發(fā)揮作用,并不是慈禧有意為之,而是形勢所迫。由于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后來又有捻軍起義延續(xù),清朝八旗軍敗落,沒有辦法的慈禧,只能依靠地主武裝發(fā)揮作用。
如果太平天國強硬一點,最終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或者就算沒有推翻,但是給予了清朝毀滅性的打擊,那樣的話,地主武裝必然會更加強大。晚清將很可能進入亂世,走入軍閥割據(jù)的局面(就像唐朝末年那樣)。但太平天國自亂陣腳,而地主武裝很快就把它撲滅了,再加上太平天國被撲滅以后,慈禧及時收繳兵權,因此,地主武裝最終沒有形成氣候。
漢臣從此走上了清朝的政治舞臺。不過,雖說漢臣走上了政治舞臺,但他們都不會沖擊慈禧。因為他們就是慈禧選拔起來的,可以說是慈禧的左膀右臂,只會強化慈禧的力量。
光緒親政以后,也網羅了不少漢臣,可惜根基太淺,又被慈禧打壓,所以最終沒有成氣候。
正是以上三個原因,慈禧穩(wěn)穩(wěn)地在位上呆了差不多半個世紀,直到去世。
(參考資料:《清史稿》)
1 慈禧太后是封建保守者的堅強的后盾。
2 清朝大部分官員的思想非常保守,不開放。
3 清朝的制度太腐敗,皇帝沒有實權,朝廷變成洋人的天堂。
4 中國封建勢力根深蒂固。
5 很少有人有改革精神。所以改變不了清朝這種腐敗無能的現(xiàn)狀。
清朝末期,政治腐敗,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大清朝風雨飄搖,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女人掌管大權,統(tǒng)治大清長達48年,沒有人把她拉下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分析原因有兩點,一是慈禧有很強的執(zhí)政能力,二是因為有外敵入侵。
慈禧執(zhí)政能力強這好理解。她26歲發(fā)動辛酉政變,扳倒了八大臣。八個政治場上的老油條,被一個二十多歲的黃毛丫頭干掉了,慈禧的政治能力強可見一斑。
恭親王奕欣號稱鬼子六,他聰明睿智是公認的,辛酉政變有功被封為議政王,成為大清二號人物,在他的主張和運作下,洋務運動開展得風生水起,政治聲譽一路飆升,遮了慈禧的風頭,慈禧以對外作戰(zhàn)不力為由,將奕欣革去一切職務,削去議政王封號,變成平民,回家養(yǎng)老。奕欣那么高的職務,還是皇帝的叔叔,慈禧輕松就把他收拾了,奕欣毫無還手之力。
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十一個省,規(guī)模不可謂不大。朝廷沒有錢養(yǎng)部隊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就讓曾國藩辦團練,致使湘軍做大做強。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后,完全有實力顛覆大清。他沒有那么做,而是解散了湘軍,向朝廷表達忠心,這其中也有慈禧逼迫的因素。老佛爺心狠手辣手段高明,一般人不敢輕易違逆。
慈禧四十八年不倒,能力強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外敵入侵,矛盾轉移到外部。
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人們發(fā)現(xiàn),天朝上國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太落后了,面對西方列強不堪一擊。戰(zhàn)爭失敗,割地賠款,屈辱的條約警示國人必須學習先進技術,發(fā)奮圖強,這樣就把一些仁人志士的目光引向了救國圖存上。洋務運動就是這種形勢下的產物。有能力的人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去搞洋務去了,沒把推翻慈禧政權當己任,而是把矛頭指向了外國,趕走洋人。
義和團的宗旨本來是反清復明,面對外部侵略和內部矛盾,他們選擇了抵抗侵略,改弦易幟,變成了“扶清滅洋”。
國內穩(wěn)定才能發(fā)展,才能好好搞洋務運動,才能迎頭趕上西方。所以,穩(wěn)定成了第一要務。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都去平定,而且是全力以赴,就是這種想法。
歷史上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爆發(fā),一般十到二十年王朝必亡,清朝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爆發(fā),到清朝滅亡延續(xù)了六十年,列強侵略,把矛盾引向了國外,這是最重要原因。
光把矛盾引向外部還不夠,西方列強的軍事實力和國家綜合實力比中國強太多,他們要推翻清政府,大清也早亡了,西方列強和中原王朝周邊的部落崛起不一樣,周邊部落是要顛覆舊王朝,西方列強只為掠奪財富而來,他們不想顛覆現(xiàn)政權,因為那樣更不便他們掠奪。慈禧可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割地賠款為自己的權力續(xù)命。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歷史上的吳三桂到底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