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為什仫在戰(zhàn)國時會走向滅亡,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有五位強大的君主,他們帶領著自己的國家走向強盛,并迫使其它國家對他們馬首是瞻,后世稱這個五個人為春秋五霸。不同的史書對五霸的人選有不同的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有兩個人是公認的,那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
但之后的戰(zhàn)國七雄中,齊國仍在,卻沒有了晉國的影子,這個國家甚至在戰(zhàn)國初期就消失在了歷史中。曾經強大的晉國為什么會如此迅速的灰飛煙滅?讓我們回溯晉國的歷史,找尋這一問題的答案。
晉國的第一任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成王時期唐國作亂被滅,成王便將此地封給了自己的親弟弟。
作為周王至親的封地,晉國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首先是緊鄰天子。作為天下的中心,王幾(指周王直接管轄的領地)集中了天下最優(yōu)秀的資源,經濟最為發(fā)達,而周邊與王幾接壤的地方最容易受到影響,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次,晉國是五帝之一的帝堯故土和夏朝舊都,是中國最早被開發(fā)的地區(qū),因此本身也有不俗的經濟水平。
西周時期,晉國國君作為天子重臣受到重用。進入春秋后晉國開始擴張,周邊國家先后被它吞并,晉文公時晉國擊敗楚國初次稱霸,之后從靈公開始國力再度上升,經成公、景公,到厲公時國力到達頂峰。
頂峰時的晉國占有了今天的山西省全境,同時在陜西、河南、河北,甚至山東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都有部分領土,儼然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
彼時領土面積超過它的只有楚國。楚國雖然地大,它所處的長江流域在當時絕大多數(shù)卻都是未經開發(fā)的密林沼澤,大而無用,就像冷戰(zhàn)時期擁有大面積凍土的蘇聯(lián)。而處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晉國則與美國很像。
但晉國最后卻同蘇聯(lián)一樣走向了分裂的命運,這又是為什么呢?
早在春秋初期,晉國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這一切的發(fā)端是晉昭候,但故事卻要從他的爺爺晉穆候說起。
西周宣王時期,穆候奉命討伐戎狄。正當他在前線與敵人作戰(zhàn)之時,家中傳來消息,他的夫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穆候就將他取名為“仇”。之后他的小妾又為他誕下一子,此時穆候正得勝歸來,于是將小兒子命名為“成師”。
晉國一位大臣聽聞之后便說:“仇是敵人的意思,而成師是成功之師的意思,國君給嫡子起這么不好的名字而庶子的名字卻這么響亮,恐怕日后國家會出亂子的!”
我們當然不相信命名決定論,但事情的發(fā)展似乎印證了他的擔心。
或許是成師威望很高,晉昭候即位后,就把他的這位叔叔封到了曲沃。當時就有人預言這必定會生亂,因為曲沃的條件實在太好——它不是晉國第二大城市,而是第一大。
是的,它比首都都要大。
在分封制的時代,這種做法是致命的。把一塊最好的土地送給一個優(yōu)秀的人讓他自由發(fā)展,他的實力必將會超過你。到那時,你根本無法控制和約束他,只能期望他還能顧及禮制和親情。
但在權力面前,這些東西是脆弱的。
隨著實力和聲威的擴大,成師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終于有一天,昭侯的大臣殺掉了他并迎立成師即位。成師欣然接受,并準備進入都城。
但當時還是春秋初期,嫡子繼統(tǒng)的觀念仍舊深入人心。成師的做法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他們組織起來擊敗了他,并立了昭侯的兒子作為國君。
成師雖然敗了,但是晉國此時已經分裂成了兩個政權。
此后,經過成師祖孫三代的不斷攻伐,在殺死了四任國君后,他們終于奪下了晉國江山。
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受到晉國人的反對,就連周天子也幾度發(fā)兵試圖阻止這一篡逆事件——或許周天子從中感到了威脅,他們仿佛在晉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最終,成師的孫子攻入了國都,坐上了王座,史稱晉武公。武公將在國都中搜到的寶物送給了周天子,終于使天子承認了他們的合法性。
周天子此刻也別無他法,日漸衰微的周王室已經無力控制這個天下了。
這場動亂前后長達六十七年,昭侯一脈被屠戮殆盡。而武公的兒子獻公繼位后,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再度發(fā)生,又向自己的旁系親屬——即除自己子孫外的成師子孫舉起了屠刀。自此,晉國的公族(即晉國國君的親屬,與周天子的王族相區(qū)別)枝葉凋零。
但殺戮還沒有停止,晉獻公此時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們日后也將遭難,而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
在解決完內部矛盾后,獻公將注意力集中到邊患上,開始討伐驪戎。
從夏桀開始,昏君們似乎就有一種常規(guī)操作:討伐他國→得到美女→專寵此女→廢嫡立庶(美女無子則跳過此步)→天下大亂。
于是當獻公開始討伐驪戎的時候,滿足了昏君和討伐兩個必要條件的昏君作死程序便被激活并一發(fā)不可收拾地運轉起來。
驪戎獻上了美女驪姬姐妹求和,獻公立即就愛上了她們。三人整日相伴,姐妹分別為獻公誕下一子。而一旦有了兒子,下一步就該廢嫡立庶了。
此時獻公有三個成年的兒子:太子申生、二子重耳和三子夷吾。獻公以保衛(wèi)邊疆為名將三個兒子調離中央,接著就想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但驪姬卻哭著表示反對。
或許是從獻公家族的歷史中看到了晉國人維護正統(tǒng)的決心,驪姬覺得這樣露骨的上位會招來危險。于是她表面上拒絕獻公立幼,私下里卻設計陷害太子說他圖謀弒父。
獻公大怒,太子自殺。接著驪姬又誣告其他兩個順位繼承人,重耳和申生被迫跑路,于是驪姬的兒子順利成為王位法定繼承者。獻公死后,他的兒子便登上了君位。
但驪姬顯然低估了晉人的智商,他們并不買賬。新君即位沒幾天就被殺死,支持驪姬的大臣又擁立了驪姬妹妹的兒子,這樣做的結果是新立的國君連同那位大臣和驪姬姐妹一起被殺。
驪姬之亂使獻公的四個兒子慘遭滅門
將旁枝盡除的獻公,他的五個兒子此刻也只剩下了兩個。夷吾趁亂回國登位,但他死后兒子又被重耳殺死,重耳成了這場內亂的最終勝利者,他便是晉文公。
等到文公即位之后,同姓已被殺盡,他所能用的,只有那些異姓大臣了。
春秋時期的卿大夫是世襲的,他們不僅在朝中擁有官職,還在國內擁有一塊封地,封地內的一切事務都由自己管理,只是定期向國君上繳一定的收入并在戰(zhàn)時派出軍隊給國君調遣。
這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諸侯國,既然周天子會無法控制諸侯國,那么諸侯國也就有可能會控制不了卿大夫。而各國采取的辦法跟當年的周成王一樣,就是將好的土地和重要的職務交給自己的至親,靠親情來確保他們的忠誠。
曲沃政變已經證明了親情的不可靠,卻也不能證明異姓的可靠。
輔佐文公成就霸業(yè)的“五賢士”都是異姓,當中就有日后分晉的趙氏和魏氏。雖然此刻他們忠心耿耿,卻難以保證后代的忠誠,尤其當是他們做大做強以后。
文公的兒子死后,晉國的國政長期被趙氏把持,趙氏以大夫的身份代表晉國直接與他國的國君結盟,甚至殺死晉國國君另立新君。雖然后來趙氏受到打壓,卻又使其他異姓勢力崛起,一度多達十余家。這些異姓卿大夫相互攻伐,在晉國國內形成了一個“小春秋”。
開始的時候,國君尚能制衡,到了后來,他們就成了和周天子一樣的看客。他們看著各家勢力互相吞并,從十余家變成六家,變成四家,最后變成三家。
此時,晉國的土地都已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君只剩下兩城。而周天子則承認了三家的國君地位,就像當年承認他們篡位的先祖一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將這件事作為戰(zhàn)國時代的開端。
晉國又茍延殘喘了五十余年,最后的領土也被不耐煩的趙國和魏國瓜分,至此徹底滅亡。
晉國的滅亡是周朝滅亡的序曲,他向世人揭示了分封制的末路。在同一時代,齊國田氏驅逐姜氏成為國君,魯國季氏在封地獨立建國,幾乎每個國家的公卿都與君主產生了矛盾,不分同姓異姓。分封的危害逐漸顯現(xiàn)。
于是各國不約而同地開始嘗試變法,最為成功的是秦國。此后經過200多年的努力,秦終于統(tǒng)一天下,用郡縣制替代了分封。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一、方式:
從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后來趙把范、中行氏滅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聯(lián)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二、簡介:
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fā)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后在城濮之戰(zhàn)中大敗楚國,一戰(zhàn)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后在肴之戰(zhàn)和彭衙之戰(zhàn)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zhàn)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zhàn)中大敗齊國后,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zhàn)中攻入楚國本土。晉厲公繼位后連敗秦、狄,并在鄢陵之戰(zhàn)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達到晉國霸業(yè)的巔峰。
晉平公以后,晉國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創(chuàng)業(yè)初期不能缺少的兩大謀士!孫乾···
下一篇: 劉禪主動投降,為什么只有姜維結局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