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為何總會在腰間系一袋毒藥?
這完全是為了唐太宗唐太宗在登基之后生過一場重病,長時間沒有辦法康復,長孫皇后一直都會照料丈夫每天晚上都不會離開。眼看著丈夫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從此之后就會把一包毒藥帶在腰間,如果自己的丈夫離開,那么自己一定不會獨活。
只是很可惜這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僅僅只是維持了20年,在36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離世,李世民永遠都失去自己最愛的女人。在離世之前也告訴李世民不需要后葬,一切從簡即可,只需要用土木之物。為了能夠思念皇后也同樣修建一座高臺,每次在想念自己的皇后時,就會選擇去看亡妻的陵墓,一整天會米水不進。
有的時候還會帶著大臣一起去看亡妻,要知道在古代皇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祭奠妻子,但是李世民卻經(jīng)常性公開的祭奠妻子,后來也會被一些保守派的大臣彈劾,沒有辦法才決定拆掉了高臺,可是在李世民的心中始終都會有一個高臺在里面,就會住著自己,非常思念,可是就看不到的妻子。
唐太宗后來在生病去世之后,也決定和妻子一起埋葬,這次也算是兩人團聚。作為皇后從來也沒有干涉朝政,一直都會默默無聞的成為賢內(nèi)助,始終都會發(fā)揮屬于自己的柔性力量,用自己的影響力慢慢的去幫助李世民,然后也會經(jīng)常性的和李世民去談古論今,用自己比較獨特的見解慢慢的去開導李世民。
可以說能夠有大唐盛世,這和皇后也會有著直接的關系,雖然說這是一個女子,但是膽大心細,雷厲風行,在危難的時候也會和丈夫攜手并肩,始終都會不畏生死。說他是賢后不僅僅是因為賢良淑德,也同樣是因為秀外慧中,所以直到現(xiàn)在也會一直影響著大家。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長孫皇后為何腰間總系一袋毒藥
長孫皇后(601-636)- 唐太宗后名字于史未有記載,據(jù)《觀世音經(jīng)信箋注》所載,其小字為“觀音婢”。長安人,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后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高祖稚,大丞相、馮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將軍。父親長孫晟字季,涉書史,趫鷙曉兵,史書沒有記載長孫晟襲封,可能長孫晟不是爵位繼承人,他是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在隋朝離間突厥戰(zhàn)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親高氏為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樂安王高勵之女.。她的舅舅在貞觀時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長孫皇后于仁壽元年出生長安.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大業(yè)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子李世民(16)為妻,正是楊玄感起兵給隋朝帶來嚴重沖擊、李淵已心生反隋之念的時候。歷史上關于她的早年生活很少記載,只說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但也能看出家庭環(huán)境對長孫氏的熏陶。她和李世民一起生活了 23年,陪伴李世民走過了他的青壯年時期,感情很深。在李世民做了皇帝后,成為皇后的長孫氏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唐朝建立后,她被冊封為秦王妃。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后宮嬪妃也殷勤恭順,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感溟T之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后,被立為皇后。貞觀十年(636)六月,長孫皇后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初謚曰文德.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圣皇后。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視為知己,打算任他為宰相,執(zhí)掌朝政?;屎舐犝f后,就對太宗說:「妾既被立為皇后,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后的再三阻擋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貞觀八年(634),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在今陜西麟游)避暑時,身染疾病,且愈來愈重,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卻并未緩解。這時,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guī)。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于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固勇犃T,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親的話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又轉(zhuǎn)告給了太宗。太宗聽后,感動得涕淚交流,泣不成聲。她死后,太宗依愛妻遺言因山為陵,修建昭陵?!拔牡禄屎蠹丛獙m后,有五重石門。其門外于雙棧道上起舍。宮人供養(yǎng)如平常。及太宗山陵畢?!保ā短茣?陵議》)。之后閻立德更專門上書給唐高宗“元宮棧道。本留擬有今日。今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謹按故事。惟有寢宮安供養(yǎng)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wèi)之儀。望除棧道。固同山岳。(《唐會要?陵議》)”可見太宗對亡妻愛慕思念之深,無意中竟首創(chuàng)了這種對已逝之人卻供養(yǎng)如生的極鮮見葬例。不僅如此,昭陵更是開創(chuàng)了帝后同穴而葬的先例,這對夫妻真正做到了“生同衾,死同穴”的生死不離,感情之深實在令人感慨。
“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钡壑甘局?,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贬缭唬骸俺家詾楸菹峦I陵,若昭陵,臣固見之?!钡燮?,為毀觀。(《新唐書?魏徵傳》)-------這就是[望陵毀觀]的故事。封建王朝的道德標準是以孝為先,至于夫妻之間,則很冷酷的要求“夫不祭妻”,連祭奠都不被允許,公開思妻懷妻更加會遭人譏笑和輕視了。太宗作為封建帝王,對此規(guī)矩自然是心知肚名,但他卻毫不避諱作層觀,望昭陵,如果不是太過思念,情難自已,又怎會明知故犯呢!
在魏征的勸諷下,層觀雖然被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越發(fā)洶涌難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回詔中,公然向大臣訴說起了自己喪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qū)疫w,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全唐文?答魏征手詔》并見于《冊府元龜》)。并又說,雖然“歲序?qū)疫w”卻依舊“觸目摧感”,真可謂‘一字一血淚’,看后令人不免唏噓。
長孫皇后生前并不是信佛之人,史載:當她病重時,太子李承乾請求做佛事,為其祈福,皇后斷然拒絕。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為佛家做出如此大的貢獻吧!
貞觀年間,因長孫皇后不預,太宗北上太原,到玄中寺禮謁道綽太師為皇后祈愿除病,曾施舍“眾寶名珍”,重修寺宇。(“太宗昔幸北京,文德皇后不豫,輦過蘭若,禮謁禪師綽公,便解眾寶名珍,供養(yǎng)啟愿?!薄?《鐵彌勒像頌碑》)
貞觀十年四月,因長孫皇后久病不愈,太宗下命修葺全國破舊寺廟為功德。(敕為皇后虛風日久,未善痊除,修復廢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勝有七塔者,并依舊名置立?!短莆氖斑z?卷五十)
長孫皇后曾經(jīng)說過:“佛、老異方教耳,皆上所不為!”太宗本“上所不為”,卻為了能從死神手中奪回愛妻,“不為”也“為”了。見于《舊唐書?文德皇后傳》
唐太宗為長孫后和她的家族子女“不為”也“為”之事,還有許多:
比如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yè)參與謀反,按律當誅,卻因為長孫皇后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這樣一個身犯謀反大罪之人,最后卻還能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親兄弟謀反,按一般邏輯,皇后這時應該是跪著請罪,擔心自己被株連才對,但長孫皇后卻不但不擔心自己的處境,反而要求皇帝網(wǎng)開一面,這是得到怎樣的寵愛,才能如此自信?)。
太宗本是對官員要求極其嚴格之人,有個大臣只因死后家人出來便賣珠寶他就懷疑人家貪污受賄,但當長孫皇后的叔叔因貪污被免官后,太宗卻因為他是皇后的親叔叔,常常賞賜給他大量絲絹,不久后又重新任命他為官。
皇后的長女長樂公主出降時,太宗直言對大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shù)欲有所加?!遍L樂公主病逝于貞觀17年,她的墓沒有遵照妃、主墓只設一道石門的規(guī)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門,成了類似號墓為陵規(guī)格的墳墓。在已發(fā)掘的唐代墓葬中,只有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屬于這種情況。
長孫皇后列傳
舊唐書
太宗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wèi)將軍晟之女也。晟妻,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后。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年十三,嬪于太宗。隋大業(yè)中,常歸寧于永興里,后舅高士廉媵張氏,于后所宿舍外見大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變而之《泰》,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象》曰:后以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龍,《乾》之象也。馬,《坤》之象也。變而為《泰》,天地交也。繇協(xié)于《歸妹》,婦人之兆也。女處尊位,履中居順也。此女貴不可言?!蔽涞略?,冊為秦王妃。時太宗功業(yè)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nèi)助。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冊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為皇后。贈后父晟司空、齊獻公。后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宗彌加禮待,常與后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時后兄無忌,夙與太宗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勛,委以腹心,出入臥內(nèi),將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間奏曰:“妾既托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愿圣朝勿以妾兄為宰執(zhí)?!碧诓宦牐褂脽o忌為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右仆射。后又密遣無忌苦求遜職,太宗不獲已而許焉,改授開府儀同三司,后意乃懌。有異母兄安業(yè),好酒無賴。獻公之薨也,后及無忌并幼,安業(yè)斥還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請?zhí)诤窦佣鞫Y,位至監(jiān)門將軍。及預劉德裕逆謀,太宗將殺之,后叩頭流涕為請命曰:“安業(yè)之罪,萬死無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極刑,人必謂妾恃寵以復其兄,無乃為圣朝累乎!”遂得減死。
后所生長樂公主,太宗特所鐘愛,及將出降,敕所司資送倍于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時,將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謂長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雖有差,義無等別。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碧谝云溲酝硕婧螅髧@曰:“嘗聞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實乃能以義制主之情,可謂正直社稷之臣矣。妾與陛下結發(fā)為夫婦,曲蒙禮待,情義深重,每言必候顏色,尚不敢輕犯威嚴,況在臣下,情疏禮隔,故韓非為之說難,東方稱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國有家者急務,納之則俗寧,杜之則政亂,誠愿陛下詳之,則天下幸甚?!焙笠蛘埱仓惺龟宀灏倨ィ勧缯再n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東宮器用闕少,欲有奏請?!焙蟛宦?,曰:“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于器物也!”
八年,從幸九成宮,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啟后曰:“醫(y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裳?,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汕??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齡,玄齡以聞,太宗及侍臣莫不噓唏。朝臣咸請肆赦,太宗從之;后聞之,固爭,乃止。將大漸,與太宗辭訣,時玄齡以譴歸第,后固言:“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棄之。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妾生既無益于時,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圣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笔炅录好?,崩于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后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又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當朝貴盛,乃戒其龍馬水車,此乃開其禍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閑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崩后,宮司以聞,太宗覽而增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可垂于后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guī)諫,補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nèi)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號曰文德順圣皇后。
資治通鑒
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譴怒宮人,后亦陽怒,請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為申理,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豫章公主早喪其母,后收養(yǎng)之,慈愛逾于所生。妃嬪以下有疾,后親撫視,輟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訓諸子,常以謙儉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嘗白后,以東宮器用少,請奏益之。后不許,曰:“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于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后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閣問狀,后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曰:“醫(yī)藥備盡而疾不瘳,請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獲冥福?!焙笤唬骸八郎忻侵橇λ?。若為善有福,則吾不為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國之大事,不可數(shù)下。道、釋異端之教,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為,奈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語房玄齡,玄齡白上,上哀之,欲為之赦,后固止之。
及疾篤,與上訣。時房玄齡以譴歸第,后言于上曰:“玄齡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謀秘計,未嘗宣泄,茍無大故,愿勿棄之。妾之本宗,因緣葭莩,以致祿位,既非德舉,易致顛危,欲使其子孫保全,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足矣。妾生無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壟勞費天下,但因山為墳,器用瓦木而已。仍愿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作役,止游畋,妾雖沒于九泉,誠無所恨!兒女輩不必令來,見其悲哀,徒亂人意?!币蛉∫轮卸舅幰允旧显唬骸版诒菹虏辉ブ?,誓以死從乘輿,不能當呂后之地耳?!奔好?,崩于立政殿。
后嘗采自古婦人得失事,為《女則》三十卷,又嘗著論駁漢明德馬后以不能抑退外親,使當朝貴盛,徒戒其車如流水馬如龍,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也。及崩,宮司并《女則》奏之,上覽之悲慟,以示近臣曰:“皇后此書,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宮不復聞規(guī)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乃召房玄齡,使復其位。
十一月,庚午,葬文德皇后于昭陵。將軍段志玄、宇文士及分統(tǒng)士眾出肅章門。帝夜使宮官至二人所,士及開營內(nèi)之;志玄閉門不納,曰:“軍門不可夜開?!笔拐咴唬骸按擞惺蛛贰!敝拘唬骸耙怪胁槐嬲?zhèn)??!本沽羰拐咧撩?。帝聞而嘆曰:“真將軍也!”古
帝復為文刻之石,稱“皇后節(jié)儉,遺言薄葬,以為‘盜賊之心,止求珍貨,既無珍貨,復何所求?!拗局荆鄰腿绱?。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馀人,數(shù)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奸盜息心,存沒無累。當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嘗引魏征同登,使視之。征熟視之曰:“臣昏眊,不能見。”上指示之,征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鄙掀?,為之毀觀。
貞觀政要
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yǎng)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將殺之?;屎笾G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shù)其罪云:‘爾養(yǎng)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酸屪铩1菹聡L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曰:“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魏鄭公諫錄
①長樂公主將出降,太宗謂房玄齡等曰:“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shù)欲有所加。”房玄齡等咸曰:“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何為不得請倍永嘉公主?!比挥兰喂骷刺谥靡病9唬骸安豢?。昔漢明帝欲封其子,云:‘我子豈得與先帝子等,可半楚淮陽?!笆芬詾槊勒?。天子姊妹為長公主,天子之女為公主,既加長字,即是禮有尊崇,或可情有淺深,無容禮相逾越?!碧谌黄溲裕胫^文德皇后曰:“我欲加長樂公主禮數(shù),魏徵不肯?!蔽牡禄屎舐勚笙?,遣中使赍錢二十萬,絹四百匹,詣公宅,宣令謂公曰:“比者常聞公中正而不能得見,今論長樂公主禮事,不許增加,始驗従來所聞,信非虛妄。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聞公言,故令將物相賞。公有事即道,勿為形跡也?!?br> ②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寵異。貴要言:三品以上多輕蔑王者。意欲誣毀公等以激怒太宗。太宗大怒,御齊政殿,引三品以上入,作色而言曰:“我有一口語,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時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兒是天子兒,今天子兒即非天子兒邪?我見隋家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躓頓,我自不許兒子縱橫,卿等何為蔑我兒邪?我若教之,豈不能折辱卿等?”房玄齡以下,戰(zhàn)栗流汗,拜謝。公正色而進曰:“當今群臣,必無敢輕魏王者。然在禮,臣子一也。傳稱:王人雖微,列諸侯之上,諸王用之為公卿,若不為公卿,則下土之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之所敬異。如其小小不是,魏王何得折辱?若國家綱紀替壞,臣所不知。以當今圣明,魏王豈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禮義,寵縱諸子,使行無禮,尋皆罪黜,不可為法,亦何足道?”太宗聞之,喜形于色,謂群臣曰:“凡語理到,不可不服。朕之所言,身之私愛;魏徵所言,國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謂理在不疑;見魏徵所論,方始覺屈也。人君發(fā)言,亦何容易。”
〖長孫皇后的詩〗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當代史學家評價〗
長孫皇后:一個讓唐太宗痛哭的人
作者:隋唐史研究學者孟憲實教授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說: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參政得失的歷史編 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說“上覽之悲慟”,準確的理解應該是內(nèi)心悲 傷,大聲痛哭。
想一想,整日高深莫測的皇帝;想一想唐太宗沖鋒陷陣、殺敵無數(shù)的馬上英雄;想一想玄武門下,唐太宗一箭封喉,讓他哥哥眨眼間死于馬下……總之, 如今唐太宗失聲痛哭的樣子,這讓人感到落差實在太大。不過,這正應了那句老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屎蟮娜ナ?,讓唐太宗確實感到了悲傷,忽 然之間喪失了依靠,心中空空如也。史書上記載,唐太宗說:以后入后宮,再也聽不到她的規(guī)諫了。
皇后六月去世,十一月埋葬于昭陵。太宗經(jīng)常想念皇后,不能自已,于是在宮苑之內(nèi)修建一個多層樓,為的是便于自己經(jīng)常登臨,了望昭陵。有一次,太 宗引領魏征同登,讓魏征看昭陵。魏征說:在哪里啊,我眼睛不好,看不到啊。太宗就用手指示,那不就是昭陵嗎?啊!魏征故意打馬虎眼說:啊,是昭陵啊,我還 以為要看獻陵呢,要看昭陵,我早就看到了。魏征這話,含義很隱晦。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皇后先死,所以先葬,后來太宗死與皇后合葬于昭陵。獻陵是唐高祖李 淵的陵墓,他在貞觀九年去世,埋葬于獻陵。魏征的意思是:作為兒子,你不想念父親單單想念妻子,這讓天下人知道了,可不是一個好榜樣啊。畢竟,我們是以孝 治天下啊。魏征的意思,唐太宗何嘗不懂?但是他太想念皇后了。在魏征面前,太宗大概也用不著掩飾,他再一次哭了起來。這次長哭之后,太宗下令拆毀這座層 樓。
那座思念樓雖然拆了,但在太宗的心中,思念始終未斷。長孫皇后生前對唐太宗有影響,死后依然有影響?;屎笊皩μ诘氖聵I(yè)有幫助,死后依然有幫助。
一年以前的五月,李淵去世。十月,唐太宗安葬了父親。唐太宗認真地履行了作為兒子的一切手續(xù),恭恭敬敬地把父親埋葬。他哭過,因為他會覺得自己 很多地方對不起父親。為這痛哭的時候,他是真心的。有的時候,父親的去世讓他感到有些輕松。這個時候,他的哭完全是履行儀式,并不真的傷心。如今,皇后緊 跟著去世了。比起父親的去世,皇后的去世才是對唐太宗的真正打擊,對于皇后的離去,唐太宗的痛哭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孟憲實教授對長孫皇后的其他評價
長孫皇后給貞觀帶來了一抹溫柔
作為一國之后,如果和后來進宮的武則天相比,長孫氏無疑是非常賢良的。她遵守禮制,遵循法度,一切為了太宗,為了國家,甘心做好配角,從無譖越之舉。為了配合太宗勤儉治國的方針,她率先提倡節(jié)儉,不講排場,摒棄華麗的服飾。她喜好讀書,注重提高自身修養(yǎng)。即使梳頭時也不忘把書卷放在面前讀上幾頁。她平易近人,關心手下的嬪妃宮女,為太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后宮環(huán)境。有時候太宗的情緒不好,易遷怒于宮人,而這些宮人實際上并無罪過,或者只是一些小小的過失?;屎笾乐苯痈诶碚撝荒茏屘诟討嵟影脨馈C慨敵霈F(xiàn)這種情況,皇后就順著太宗,也裝出很生氣的樣子,數(shù)落宮人的不是。主動請求太宗說,要代皇上處置這不懂事的宮人。長孫氏太了解李世民了,她總能把話說得十分高明十分得體,讓太宗不自覺地依從了她,于是她就命人把所謂有“罪過”的宮人囚禁起來。等太宗怒氣平息了,皇后再找他慢慢分析事理。因此,只要有皇后在,內(nèi)宮之中從來不會有濫施刑罰的事情發(fā)生。后宮自妃嬪以下,只要有人生病,皇后都會親自看視慰問,甚至把自己的藥膳拿來給病人吃,因此宮中妃嬪,上上下下沒有不愛戴這位皇后的。長孫皇后對下人的好,有時都讓她的子女們妒忌。因為作為一國之母,長孫對孩子的管教可謂異常嚴厲。
以德為本
皇后平時教訓兒子們,也常常以謙恭節(jié)儉為首要之德,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經(jīng)對皇后說,東宮器用少,希望皇后奏明皇上,增添些器用?;屎蟛辉S,說:“作為太子,就怕德不立,名不揚,怎能怕沒有器用呢,”說起來,這些都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德,但是身為皇后,能夠許多年一貫如此,又談何容易,說她天性仁孝儉素也好,說她嚴于律己也好,她畢竟做到了。正是由于她的這些作為,使得貞觀前期的后宮和朝廷都多了一些祥和的氣氛。盡管太宗對她非常信任,但她為了避免開啟后宮干政的先例,對太宗談及的朝廷賞罰和人事安排,她總是盡量聞而不答。她不是不關心,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幫助太宗。她常常和太宗討論歷史上治亂興衰的經(jīng)驗教訓,借古喻今。當太宗遇到大臣的進諫而回宮發(fā)怒的時候,她總能很巧妙地化解。她穿著朝服,祝賀“ 主明臣直”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她反對太宗對其兄開國功臣長孫無忌委以重任,提醒太宗要防止外戚干政。但遺憾的是,對李世民來說,這個身邊最重要、最至親至愛的女人,只活到36歲就香消玉損了。
臨終遺言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體沉重。眼看著在醫(yī)藥上費盡了心思,皇后的病情不見好轉(zhuǎn),太子沉不住氣了,對皇后說:“醫(yī)藥都用盡了,也不見母后的病情好轉(zhuǎn)。還是讓兒臣奏明父皇,請求赦免天下罪人,度人入道,或許能求得冥福?!边@種大赦天下或度人出家為僧的方式,在當時及以前倒也常用,并不是什么離譜的事。但皇后不許,她說:“死生有命,不是智力可以改變的。若為善有福,我向來也不為惡;若不然,強求又有何益,所謂赦免罪人,乃是國之大事,赦令不可隨便下的。這都是皇上平素所不為之事,如今又怎能以我一個婦人而讓皇上做他不喜做之事呢?真要這樣做的話,我還不如盡早離開為好?!被屎蟮倪@番話,于情于理,都讓人無言以對,有幾個人,在臨終前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若為善有福,我向來也不為惡?!遍L孫皇后知道自己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可是她還有話要跟皇上說,她要趁自己還有力氣的時候把要說的話都說了,才能安心離開。當時房玄齡因為犯了點過失,被太宗罷免回家。長孫心里一直記掛著此事,她對太宗說:“房玄齡恃奉陛下多年,小心慎密,大大小小的奇謀秘計,從來也不曾泄露過半點。如果沒有什么大的不可饒恕的罪過,希望陛下不要疏遠他。”有才能有計謀的臣子或許并不難找,可是古往今來,有幾個人又能夠同時如此的貼心和忠誠呢?房玄齡與他李家皇室,可以說是憂喜與共、榮辱與共。太宗或許因為年久而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了?;蛟S長時間的共處讓太宗忽視了真正難得的東西,一時間只看見了眼前無關緊要的一點過失??墒腔屎筇嵝蚜颂?。長孫皇后又說:“妾的宗室家人,因為妾的緣故而獲得崇高的祿位。他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德行和功勞,卻處于如此崇高的位置,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跌下來就可能有滅頂之災。為了保全他們的子孫,請陛下干萬不可把他們安排在權要的位置上,只是讓他們安分守己地以外戚的身份在朝廷里行事就足夠了。”
毒藥表心
談到自己,長孫道:“妾生無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妾非常希望陛下不要因我的后事勞費天下,只需因山建墳,陪葬器物用瓦木就可以了?!被屎筮€想重述一些話,雖然這些話這些道理,歷史上被人說過不知道多少次,而太宗也都是耳熟能詳?shù)牧???墒鞘煜さ牡览硪矔r常會被忽視,她說:“衷心希望陛下能夠親君子,遠小人,廣納忠諫,屏讒睨慝,盡量減少各種工程建設,停止巡游田獵活動,減輕百姓負擔。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妾雖處九泉之下,也沒有什么遺憾了!妾將不能再陪伴陛下了,但是兒女輩不必讓他們前來。我要說的都和陛下說了,他們來了也挽回不了什么,見到他們悲哀,反而讓妾心里不踏實?!被屎笳f到這里,從袖子里拿出藏了好幾年的毒藥,說:“妾在陛下病重之時,曾發(fā)誓以死相從,不讓自己成為第二個呂后?!彼氩扇☆愃瓢矘匪赖姆绞?,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幾天后,皇后在立政殿去世,她留下了十卷書,題為《女則》,乃是皇后采自古婦人得失事,撰寫而成。還有幾片散著的文字,論駁漢明德馬皇后以不能抑退外親,使當朝貴盛,徒戒其車如流水馬如龍,是開其禍敗之源而防其末流。太宗托在手上,覽之悲慟,以示近臣日:“皇后此書,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此乃天命,傷悲也于事無補,但自此以后,人內(nèi)廷不能再聽到皇后的規(guī)諫之言,失去一位良佐,所以尤為痛心!” 按照皇后的遺愿,太宗即刻下令,召回了房玄齡,使復其位。又以簡潔的方式處理了后事。
我把三篇介紹融到一起,好累啊!刪添了好多。
長孫皇后出生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小字觀音婢,其名于史無載,河南洛陽人,她從小愛好讀書,并接受了一整套正統(tǒng)的教育,擁有知書達理、賢淑溫柔、正直善良的品性。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wèi)將軍,唐朝宰相長孫無忌的妹妹,13歲與16歲的李世民完婚,開始了與李世民互愛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武德元年,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被冊封位秦王妃,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長孫王妃跟隨丈夫四處奔波,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李世民權勢漸長與太子李建成矛盾加深,武德九年(626年)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一直站在李世民身后的長孫氏出現(xiàn)在丈夫身邊,勉勵將士,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長孫氏成為太子妃,李世民登記為皇帝后十三天冊封長孫氏為皇后。事實上,一個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唐太宗時代唐朝盛極一時,不僅僅依靠他手下的大批文臣武將,也和他賢淑溫良的長孫皇后的輔佐分不開的。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登記后不久生了一場大病,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日夜不離左右,她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將毒藥系在腰間,如果唐太宗挺不過這一關他便要服毒自盡,與丈夫同生共死,貞觀八年(634年)長孫皇后身染疾病,服用許多藥物,病情并未緩解,兩年后貞觀十年崩逝于長按太極宮力立政殿,年僅36歲,葬于昭陵。
長孫皇后三個醫(yī)囑簡直是典范,囑咐太宗李世民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并請求死后薄葬,一切從簡。長孫皇后以她嫻熟的品行和無私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和宮內(nèi)外知情人士的敬仰,也為后世樹立了賢妻良后的典范,到高宗的時候,尊號她為“文心順圣皇后”。
大家覺得她稱得上千古一后嗎?論綜合實力可以笑傲整個華夏皇后圈,論政治能力,武后呂雉都是豐碑級人物,不過不是好皇后,殺人無數(shù),名聲上還是有些許黑點,至于其他皇后選手,有一樣能勝過長孫皇后就不錯了。作為皇后來講,長孫皇后出身好,性格好,手腕好,名聲好,贏得了李世民所有的愛,這樣的女人不能被稱為千古一后,還有誰能比她強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