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倫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司馬懿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甚至是曹芳,司馬懿可以說是隱藏的比較深的,后在高平陵之變中掃除了政治障礙,巍巍皇權唾手可得,可是司馬懿卻沒有再進一步稱帝,他的兒子們對此積極性顯然比他高,特別是司馬昭,其篡位之心已經(jīng)是十分明顯,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他也沒有登基為帝,而是由他的兒子司馬炎從曹魏政權中奪得帝位,建立了晉王朝,司馬炎在充分參考漢王朝的國祚延綿四百年的奧秘后,果斷跟風學習,他也選擇了分封同姓王,他看到了漢朝運行的年限,卻忽略了分封后各封國權力過大帶來的弊端,如周亞夫平定的七國之亂。而這其中就有一位覬覦皇位的王爺-----司馬倫。
司馬倫是司馬炎的叔叔,是司馬炎父親司馬昭同父異母的弟弟,在晉朝建立后,司馬倫在皇族內(nèi)的輩分是比較高的,侄子司馬炎對待司馬倫還是不錯的,封他為瑯琊郡王,《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趙王倫,字子彝,宣帝第九子也,母曰柏夫人。魏嘉平初,封安樂亭侯。五等建,改封東安子,拜諫議大夫。武帝受禪,封瑯邪郡王??墒亲犀樼鹜醯乃抉R倫,做事比較無章法,正是他的胡亂妄為,差點被司馬炎“棄市”處置了,那么何為棄市?其實就是死刑的一種,簡單的說是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zhí)行死刑??墒钱吘故亲约旱挠H叔叔,司馬炎沒有嚴懲他,后來司馬倫被封為趙王,駕崩后司馬衷登基為帝,史稱為晉惠帝,讓司馬倫鎮(zhèn)守關中,到任后的司馬倫刑賞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司馬衷一看,這樣下去邊境得出大亂子,于是就將司馬倫征召回京。
回京后的司馬倫聽聞太子司馬遹已經(jīng)被廢黜太子之位,多番聯(lián)系接觸后,司馬倫與賈后開始了圖謀,那就是除掉太子,而不是單單的被廢黜,太子被殺后,司馬炎又和孫秀等人假傳圣旨,以為太子復仇為名發(fā)動政變,與齊王司馬冏等人一起廢掉了賈后。司馬倫這一手玩的確實高,漸漸地司馬倫把眼光放到了皇位上,因為他覺得自己坐上去,肯定比當今皇上司馬衷肯定要好,也難怪司馬倫有這樣的良好感覺,司馬衷作為皇帝,確實差強人意,在歷史上還留下了不少笑話,最典型的就是老百姓都快餓死了,還問身邊的大臣,為什么不吃肉糜呢?連樹皮都吃不到還能吃到肉糜?在皇宮待傻了?這么低級的話也能出自一位皇帝之口,可見其智商是嚴重的不在線。司馬倫開始謀劃了,于是讓牙門趙奉假稱晉宣帝司馬懿的神語,說要讓司馬倫早日入西宮,后讓使持節(jié)、尚書令滿奮,仆射崔隨為副,捧著皇帝的玉璽、印綬禪位給司馬倫,司馬倫自然是要謙讓一番,后司馬倫接受了皇帝的“禪讓”,下達皇帝詔書,最優(yōu)先的就是把自己的兒子該封王的封王,該封侯的封侯。
作為政治盟友司馬倫對待孫秀自然與他人不同,雖然司馬倫已經(jīng)登得帝位,但是其背后還是孫秀在指揮,被廢掉的司馬衷還算幸運,司馬倫沒有殺掉他,反而尊其為太上皇,司馬倫當政時對官員的任命還隨機,如各州郡所保薦的賢良、秀才、孝廉,一律免除考試,全部錄用。正是這樣的荒誕行徑惹弄的朝廷內(nèi)外烏煙瘴氣,當時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都擁有強大的軍隊,各占一方,不久后三王向司馬倫發(fā)難了,等到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的檄文傳來,司馬倫和孫秀慌了,這兩位想到的不是怎么武力平定,而是想借助神的力量,采取了祈禱上天,利用所謂的法術等方式來抗衡,隨著戰(zhàn)事的推進,看到了希望的百官將士都想誅殺司馬倫、孫秀以向天下謝罪。后在內(nèi)部策應人員的協(xié)助下,司馬倫敗了,孫秀被殺,眾大臣繼續(xù)迎立司馬衷復位,幾天后司馬倫被迫自殺,就在短短的不足三個月內(nèi),司馬倫在他的皇帝位置上,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鬧劇,還有因此而持續(xù)發(fā)酵的八王之亂。《晉書》:司馬倫實下愚,敢竊龍圖,亂常奸位,遄及嚴誅。
在講?八王之亂?之前,我想必須講一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的重臣,在他父親司馬懿及其兄司馬師的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司馬家族的勢力,權傾朝野,幾乎能一手就把皇帝廢了。
魏帝曹髦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討伐司馬昭,司馬昭得知情報,在八路就把其截殺),而后司馬昭非但沒有被追究,后來更被封為晉王,死后其子司馬炎篡魏自立(見魏晉禪代)。 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當時候,大家都覺得江山隨時都會換姓,司馬昭確實也在謀劃著取代魏帝。但是,還沒來得及逼宮篡位,司馬昭便得了重病去世。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父親的晉國公爵位,不久,便逼迫魏元帝禪讓地位成功,江山易姓司馬,完成了司馬昭的遺愿。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
司馬炎登基后,勵精圖治,進行了大改革,使得西晉發(fā)展興盛,公元279年更是一舉滅掉東吳,結束了三國以來分裂的局面。至此,晉武帝豐功偉績,為圣賢君主也,但晚年驕奢淫逸,為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司馬炎立的太子是司馬衷,也就是昏君晉惠帝。司馬衷從小就愚鈍不化,但他是皇后嫡子,是存活下來的皇子中最年長的,九歲被立為太子。
司馬炎非常擔心自己的江山交到這樣的兒子手上,幾次想要廢掉太子重新立,但皇后楊艷極力阻止稱司馬衷年齡尚小,長大了定能勝任。
此外,楊艷更是說服了司馬炎給司馬衷娶了一個聰明的妃子賈南風,她是車騎將軍賈充的女兒,天資聰穎,多次幫助司馬衷通過司馬炎的考驗,保住太子之位。
再加上司馬衷有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司馬遹(非賈南風親生),這個孫子深受司馬炎的喜愛,這就徹底斷掉了司馬炎換掉司馬衷太子的想法了。
司馬炎死后,問題慢慢出現(xiàn)了。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沒有野心,得過且過的帝皇,但是皇后賈南風就不是了,聰明且極度渴望掌權。
司馬炎臨死前,將楊皇后的叔父楊駿封為太尉,掌管兵權,主理國政。司馬炎死后,皇后賈南風先下手為強,派遣晉惠帝叔父汝南王司馬亮前來洛陽除掉楊駿一派勢力,但是司馬亮膽小如鼠,不敢前來,轉而把消息告訴侄子楚王司馬瑋。
楚王司馬瑋很早就有了篡位的想法,現(xiàn)在賈南風和楊駿相斗,正和他意,必須要助力一把,打算先和賈南風聯(lián)手把楊駿除掉,再除掉賈南風,以奪取帝位。
然而司馬瑋不知道的是,他只是個打手。
公元291年3月,當賈南風聽說司馬瑋軍隊已經(jīng)進入首都洛陽,立即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圍攻楊駿的府第。
司馬瑋火燒楊府,殺死了楊駿。此后,賈南風又令晉惠帝下詔,將太后楊氏貶為庶人,囚禁在洛陽郊外,誅殺楊駿三族。
楊駿死后,汝南王司馬亮和另一元老大臣衛(wèi)瓘執(zhí)掌了朝政,于是,賈南風以晉惠帝名義秘密下詔,命司馬瑋除掉汝南王和衛(wèi)瓘。之后,賈南風擔心司馬瑋的勢力過度膨脹,威脅到自身地位,又編織罪名,殺掉了楚王司馬瑋。
隨后,西晉獲得了八年的平靜,四海之內(nèi)無亂。
但是除掉了一切勢力后,皇后賈南風勢力漸長,其兄弟叔侄多官居要職。但是賈南風本人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這就為她與太子增添了潛在矛盾。
司馬炎生前為了避免重蹈曹魏覆轍,登基后不久就開始分封宗室,先后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此舉原本是為了保障皇權的穩(wěn)固,一旦皇帝遭遇危難,這些諸侯王就可以帶兵前來勤王。
公元299年,賈南風設計處死太子,緊隨其后的,則是司馬宗族諸王向著皇城蜂擁而入。
太子死后,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的兒子,媽媽是柏夫人)以謀殺之罪拿下賈南風,302年,晉惠帝司馬衷被軟禁,中央大權短暫握在司馬倫手中。
但是,遠在許昌的司馬囧(司馬昭孫子)、長安司馬颙(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的孫子)、鄴城司馬穎(晉惠帝的兄弟)聯(lián)手討伐司馬倫,后者兵敗被殺,前者復立惠帝司馬衷,然,擁兵自重。
302年,長沙王司馬乂(同樣是晉惠帝的兄弟)攻進洛陽,殺司馬囧,獨攬大權。司馬穎和司馬颙向洛陽發(fā)起多次攻擊,無果。
304年,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弟弟的孫子)前來助攻,燒死司馬乂,與司馬穎、司馬颙分食成果,分別擔任尚書令,丞相,太宰。
這之后的三年,三人相互斗爭、奪權,先是司馬越企圖政變但落敗逃亡(由此引出來在幽州借烏丸人、羯族人之兵);再是司馬穎棄城而去,留下司馬颙獨大。
直到307年,晉惠帝司馬衷暴斃身亡,晉懷帝登基,司馬颙在回洛陽途中遭到暗殺,八王之亂到此為止。期間穿插了司馬模、司馬騰等小角色,不詳表。
八王之亂的影響是巨大的,留下的歷史教訓是慘痛的。北方經(jīng)濟遭到破壞,人口死亡過度自然不在話下,最惡劣,還是游牧民族趁機南下,將統(tǒng)一的政權徹底分裂開來,不久以后,就是南北朝的混亂局面了。
八王之亂主要原因是皇后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fā),當時晉朝恢復了分封制度,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租稅,地方諸王也擁有強大的兵權實力。
皇后賈南風淫亂宮廷,禍亂朝綱,引發(fā)了外戚與皇族之間爭奪權力的斗爭。晉惠帝無力管理朝政,而朝政大權全都落入賈南風的手中。賈南風有很強的政治野心,但卻又沒有十足的政治手腕,把朝政弄得烏煙瘴氣,引發(fā)了外戚與皇族司馬家的矛盾激化,最終引發(fā)了“八王之亂”。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司馬炎立了司馬衷為太子,而司馬衷智力有些問題,最后也造成了皇后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而且司馬衷為太子也引起了司馬炎其他兒子的極度不滿,最終才爆發(fā)奪權的八王之亂。
賈南風介紹:
賈南風生性丑陋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專權,她之所以能夠坐上皇后寶座還是因為司馬炎與賈南風父親賈充的緣故。加上晉惠帝天生智力殘缺,無法管理國家大事,最終大權落入了外戚手中。
根據(jù)記載,賈南風利用手中的權力到處搜羅美男子入宮供她淫亂,之后就將之誅殺。由于亂政與陷害他人的事跡,賈南風一直被視為后宮亂政的典型負面人物,其為人兇妒暴虐,手段往往殘忍而極端,這位“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后死于趙王司馬倫之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6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