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晉國分裂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前453年,趙氏在滅掉了范氏、中行氏的基礎之上,聯(lián)合韓氏、魏氏將晉國四大卿族中實力最強的智氏給干掉了,晉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五十年之后,魏斯、趙籍、韓虔三人威逼利誘周王室,使得周威烈王將其三人分封為諸侯,自此,趙、魏、韓三大晉國卿族開始各自稱孤道寡,但是此時的晉國公室手中還是有幾座小城的。
直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聯(lián)合趙敬侯、韓哀侯一起將晉靜公手里最后的幾座城池給瓜分掉了,晉靜公也被廢掉,晉國走向了滅亡。
這不禁讓我們深思,為何當年曾經(jīng)雄踞中原數(shù)百年的老牌強國——晉國,卻在向戰(zhàn)國過渡之時走向了分裂呢?
其實,這還要從春秋早期的晉國說起……
公元前806年,晉穆侯隨周夷王征討戎族,結(jié)果遭遇了慘敗,此時正值他的長子出世,為了時刻警醒自己,晉穆侯便給這個孩子取名為“仇”。四年之后,晉穆侯再度率軍征討戎族,這次取得了大勝,此時恰逢他的另一個孩子出世,為了慶祝這場勝利,他便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成師”。
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這兩個孩子的身上開始的。
公子仇與公子成師皆是晉穆侯的正妻所生,公子仇作為嫡長子,必然是未來的晉國大宗,繼承晉君之位,而公子成師作為嫡次子,如無意外只能成為晉國小宗,被分封出去,但是因為作為大宗的公子仇名字并不吉利,就曾有人預料,日后晉國必定會因為他們兩兄弟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公元前785年,晉穆侯去世,其弟殤叔發(fā)動政變,不久,公子仇推翻了殤叔的統(tǒng)治,成為了晉君,是為晉文侯。晉文侯執(zhí)政時期正值周幽王之亂,他輔佐周平王穩(wěn)定政局,親手誅殺了周攜王。
公元前745年,晉文侯去世,公子伯即位,是為晉昭侯。同年,晉昭侯依照周禮,將叔父姬成師分封在曲沃,是為“曲沃桓叔”,因為當時曲沃要比晉國國都翼城的面積都要大,這是不合周禮的體現(xiàn)。朝臣紛紛上書晉昭侯,認為此事破壞了等級制度,必將會“本末倒置”,使得晉室禍起蕭墻。
晉昭侯卻不以為意,依舊將叔父姬成師分封于曲沃。結(jié)果,后來的事情果真如此——晉室禍起蕭墻,開始了一場長達六十七年的內(nèi)亂,最終曲沃小宗取代了翼城大宗,成為了晉國的統(tǒng)治者。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晉武公)賄賂周釐王,使得周王室不再支持翼城大宗,轉(zhuǎn)而支持曲沃小宗,并且承認了曲沃武公的統(tǒng)治地位,這也是東周禮崩樂壞的一大標志事件。
在這場內(nèi)亂之中,曲沃小宗之所以能夠取代翼城大宗,桓莊之族立下了赫赫功勛,晉武公在掌握晉國朝政之后,給了桓莊之族十分優(yōu)厚的待遇??苫盖f之族在內(nèi)亂之中嘗到了甜頭,又幻想著謀劃下一場內(nèi)亂,以此獲得更大的利益。
晉武公在位之時對此不聞不問,可到了他的兒子晉獻公掌權(quán)之后就不一樣了。晉武公念及舊情,并不愿意對這群曾經(jīng)跟隨自己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可晉獻公卻對這群人沒有什么好感,而且隨著桓莊之族的勢力愈發(fā)強大,晉獻公唯恐自己成為了下一個晉文侯。于是,便在大臣士蒍的建議下,設下圈套族滅了桓莊之族。
隨后,晉獻公又寵幸驪姬,引發(fā)了驪姬之亂,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出逃,晉國進入了幾代的“亂政”之中,晉國公室遭到沉重打擊。
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誅殺晉懷公,成為了晉國新君,是為一代雄主晉文公。
到了這個時候,晉國公室已經(jīng)式微,再也不能如同其他諸侯國一般,能夠擔當?shù)闷疠o政之責,而且,晉獻公時期定下的“不續(xù)群公子”的步調(diào),已經(jīng)漸漸成為了晉國國策,開始深入人心。晉文公鑒于此種情況,為了重振晉國雄風,便“作三軍設六卿”,制定了獨居晉國特色的“六卿制度”。
在“六卿制度”的影響下,晉國因而能在春秋時期雄踞中原,成為老牌強國,可與此同時,“六卿制度”這把雙刃劍也在蠶食晉君君權(quán),最后釀成了“三家分晉”,晉國走向了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7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