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魏征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我們都知道,罵皇帝這事情,除了天子的長輩可以付諸實踐,古往今來,也只有諫官敢做、會做。我們今天要提到的魏征,他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傳,在早些年間,李世民在處理政務(wù)上,常有被這魏征罵得“狗血噴頭”的時候,這讓貴為九五之尊的天子都難以招架的住。于是,這便有了長孫皇后“苦口婆心”勸諫李世民,莫對諫官下狠手,這樣一樁傳揚千古的美事。歷史證明,長孫皇后也真是沒有看走眼,魏征用他敢說敢做的膽性,多在李世民處理事務(wù)有偏駁的地方排上用場,也在李世民頒布政令方面有錯漏的地方及時的加以修正,這才共同鑄就了貞觀之治的美好篇章。
所以,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歷史上便少有皇帝處死諫官的事情發(fā)生,當(dāng)然,這也僅僅局限于明君,若是昏君,那也只能“另當(dāng)別論”來講。人有旦夕禍福,歷史上的魏征在遲暮時患病,并不久于人世(公元前643年),李世民親自前去吊唁,已經(jīng)是極大的天恩。由自己盡心侍奉的天子來送最后一程,這自然也被傳為佳話。然卻極少有人知道,這以后不久,李世民卻在一怒之下,親自前往魏征的墓前,將墓碑砸成兩半,甚至就連魏征在生前向李世民介紹的兩個可擔(dān)宰相的臣子,也被李世民發(fā)落,或死或傷,再無爬上中樞的可能。天子一怒,果然“流血千里”,可這件事情,又從何說起呢?
我們都知道太子之事,乃國之重本,也就是說,不管你這個君王到底有什么功績有什么錯漏的地方,只要你還活在這世上,只要你有了一批已經(jīng)開始啟蒙的兒子,你就應(yīng)當(dāng)為國家未來所考慮,畢竟無論你剩下的日子幾何,你這輩子也終究是要進黃土的,所以,萬一天有不幸,引發(fā)了朝嗣之爭,那你可就罪過大了。所以,為了下一朝的安定太平,有些臣子便開始搏上一搏了。自然,魏征作為洪流中的人物,也受到了波及,他所舉薦的侯君集以及杜正倫,也都在無形之間,與著當(dāng)時十分“不安分”的李承乾有交集。
李世民心中實在不爽,枉他對魏征如此信任,可魏征卻在這時候還要來給自己添堵,而且這個事情,還是一個要搶自己皇帝寶座的、自己的兒子干出來的,這放在“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的眼中,實在是“奇恥大辱”。于是,李世民的憤怒自然無處安放,在看到侯君集這個吏部尚書還有杜正倫這個中樞重官與李承乾的種種關(guān)聯(lián),想起自己在魏征這里受的種種窩囊氣,李世民實在忍無可忍,親自套了馬車,趕到魏征的墓前,推倒了自己撰寫的墓碑。
卻在不久征高麗無功而返之后,李世民終于想起了魏征的好,又派人到他墓前處理自己的“犯罪現(xiàn)場”。
魏征與李世民的關(guān)系,曾被太宗親切地譽為鏡子與自己的關(guān)系,魏征更像是一面鏡子,能夠使李世民在既得的成就之中醒過神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但同時,魏征也因為太敢直言,屢屢撞上李世民的軟肋,不得不說,他十分了解李世民,也十分了解李世民想要將這個國家治理好的心愿,但在某些地方有些“操之過急”,才導(dǎo)致了李世民的憤怒,可見,說話還是要講求藝術(shù)性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9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