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操敗給劉備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漢末時期,曹操與劉備,我們現(xiàn)在看著,是他們都屬于那個時代的英雄豪杰,風云人物,但是劉備畢竟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是有些比不過曹操的,家世、實力,他們雖然出身不同,但是也算是同一類人。漢中之戰(zhàn)時期,劉備的實力遠遠不如曹操,但為何曹操最終還是敗給了劉備?劉備當時又是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能夠?qū)⒉懿俅驍∧?
1.漢中之戰(zhàn)的起因
劉備是公元214年才拿下益州的,剛剛拿下益州,處于消化整頓內(nèi)部的時期,而在215年初,孫權(quán)就以劉備奪取益州后有了地盤,需要歸還荊州為由,要求劉備歸還南郡,劉備不同意,于是雙方就鬧起矛盾,并且一度劍拔弩張,劉備親自帶兵到荊州與孫權(quán)對峙,結(jié)果這個時候傳來曹操進軍漢中的消息,劉備立馬與孫權(quán)罷兵議和,雙方湘水劃界,劉備將桂陽郡及長沙郡還給孫權(quán),然后馬上趕往漢中。
曹操搶先一步征漢中張魯,就顯示出曹操的高明,曹操知道劉備奪取了益州后,下一步必然要征漢中的張魯,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想要發(fā)展,必要奪取漢中,曹操看透了劉備的意圖,搶先一步,在215年3月南征張魯,到當年11月時,張魯就投降了曹操,于是曹操就奪取了漢中之地,令夏侯淵、張郃留守漢中。
在拿下漢中后,劉曄和司馬懿曾勸曹操一舉南下拿下益州,當時劉備不在益州,而且益州人心不穩(wěn),可是曹操并沒有聽從,之后就返回許昌。而劉備趕到益州后,在聽從了法正與黃權(quán)的建議,積極做好準備攻打漢中。
2.雙方參戰(zhàn)將領及兵力
217年,劉備在經(jīng)過一年的準備,開始攻打漢中,劉備方參戰(zhàn)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魏延、趙云、黃忠、黃權(quán)等,謀士是法正,劉備方累計參戰(zhàn)兵力約有8萬人。
曹操方參戰(zhàn)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曹操方累計參戰(zhàn)兵力約有5萬人,但漢中之戰(zhàn)最重要的時期曹操并不在漢中,而是在長安坐鎮(zhèn)。
3.漢中之戰(zhàn)大致過程
漢中之戰(zhàn)從217年持續(xù)到219年,時間近兩年。漢中之戰(zhàn)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對峙階段;二是戰(zhàn)爭階段,三是僵持階段。
對峙階段:劉備初攻漢中時,主帥夏侯淵據(jù)險而守,劉備占不到便宜,形成對峙,時間近一年,曹操當時不在漢中。
戰(zhàn)爭階段:劉備見無法攻下險要關隘,從成都大舉增兵,達到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的地步,可以說劉備為了漢中志在必得,劉備采用法正聲東擊西的計謀,誘使夏侯淵出關,在定軍山雙方交戰(zhàn),結(jié)果夏侯淵戰(zhàn)死,劉備方大獲全勝, 漢中曹軍皆退守險關,這個時候曹操也不在漢中。
僵持階段:曹操見夏侯淵被殺,這才親提大軍到漢中,可是劉備方避而不戰(zhàn),曹操占不到便宜,又因為補給困難,要從關中經(jīng)過秦嶺,道路極其難走,于是曹操全軍退出漢中,放棄了漢中。
曹操為何敗了?有以下原因:
1、漢中對于劉備的重要性明顯要比曹操強的多,劉備重視,而漢中對于曹操來說,相對劉備沒有那么重視,而且曹操在打漢中之戰(zhàn)時,北方的烏丸及鮮卑在蠢蠢欲動,導致曹操到達長安時,沒有馬上去漢中。
2、漢中之戰(zhàn)曹軍實力明顯不如劉備軍,劉備用整個益州的力量來奪取漢中,而曹操在漢中之戰(zhàn)中最重要的時刻居然不在漢中,而夏侯淵、張郃等不是劉備團隊的對手;
3、曹軍漢中主帥夏侯淵中了劉備的計,被殺,導致曹軍全軍軍心不穩(wěn)。
4、漢中背靠益州,離劉備的大本營益州近,人員、物資補給方便,又有諸葛亮坐鎮(zhèn)后方,足兵足糧,而漢中離曹操方的大本營長安較遠,中間又隔著八百里秦嶺,道路難走,補給困難,導致最后曹操的撤軍。
曹操兵力自然是占優(yōu)勢的,整個三國時代,曹操自從統(tǒng)一北方之后,兵力在任何戰(zhàn)場上都是占優(yōu)勢的。
夏侯淵戰(zhàn)死是漢中之戰(zhàn)的轉(zhuǎn)折點,也是曹操無法取勝的主要原因之一
士氣是古往今來戰(zhàn)爭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士兵雖然多,但是都喪失了勝利的信心,無心戀戰(zhàn),畏縮不前就很難取得勝利。
夏侯淵身亡是比較偶然的,一開始劉備軍隊是處于劣勢的,但自從夏侯淵被黃忠擊殺以后,就變成了曹魏開始失利。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雷銅、吳蘭攻打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擋,建安二十三年曹休識破張飛的疑兵之計,曹洪乘蜀軍尚未集結(jié),擊殺雷銅、吳蘭,張飛、馬超敗走。
同年,劉備派遣陳式攻打馬鳴閣道,以此斷絕許都與漢中的聯(lián)系,被徐晃擊敗,死傷甚多。
七月,劉備親自占領陽平關,九月曹操率軍到達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于定軍山扎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劉備乘夜火燒夏侯淵鹿角,將軍隊分為十部,接連不斷攻打夏侯淵的營寨,夏侯淵讓張郃守東圍,自己守南圍,張郃那邊攻勢甚急,夏侯淵帶精兵救援,親自修補鹿角的時候,被黃忠襲擊斬殺,自此曹營恐慌不安,郭淮、杜襲等推舉張郃暫代統(tǒng)領漢中軍隊。
可以看出,一開始曹操并不想親自來和劉備作戰(zhàn)的,認為自己在長安督戰(zhàn)就夠了,直到夏侯淵居然在修補鹿角的時候被突襲戰(zhàn)死沙場,這才親自來漢中作戰(zhàn)。
漢水之戰(zhàn)趙云擊敗曹操,導致曹操死傷慘重,丟失了最為重要的糧草
曹操來臨,曹營士氣開始恢復,劉備這邊就亞歷山大,但是劉備就很會鼓舞人心,告訴眾將士“曹操雖來,無能為矣,我必有漢川”,表示即使曹操親自前來,也不會改變什么,漢中自己拿定了。此時曹劉進入對峙階段,曹操也下令搬運糧草準備和劉備打持久戰(zhàn),劉備也督促蜀中的諸葛亮“男子當戰(zhàn),女子當運”傾盡全力和曹操一決雌雄。
黃忠剛斬殺夏侯淵,士氣高昂,和趙云計議,應該襲擊曹操的糧食基地北山,謹慎起見,兩人約定時間。黃忠去襲擊,過了約定時間依舊沒有歸來,曹操卻帶兵來攻,趙云見兵少,認為很難固守,心生一計,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驚疑,害怕有埋伏躊躇不前之際,趙云忽然率軍出擊,鼓聲大作,曹操認為果然有埋伏,撤退之際自相踐踏者甚多。
劉備聽說以后夸贊趙云“一身都是膽”,軍中號稱趙云為“虎威將軍”。此戰(zhàn)過后,五月曹操就引軍退還。此戰(zhàn)雖然不見于三國志,卻被很多史書認為是曹操退兵的最重要原因。
南宋朱熹撰《資治通鑒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云擊其軍,敗之;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云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元趙居信撰《蜀漢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將軍趙云擊其軍,敗之。夏五月,操引還,昭烈遂取漢中;明章如愚撰《群書考索》:趙云將數(shù)千騎大破魏兵,備遂有漢中。
蜀道崎嶇,兵力優(yōu)勢不顯,曹魏不善于山地作戰(zhàn),后方不穩(wěn),曹操也心力交瘁
曹操軍隊多是北方人,熟悉馬戰(zhàn)和平原作戰(zhàn),在漢中地勢崎嶇的地方難免施展不開,而且山地關隘作戰(zhàn),曹操軍隊數(shù)量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施展不開,兵力雖多也是無用。
漢中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建安二十三年,四月曹魏的邊疆也開始生亂,曹彰和田豫率軍平定烏桓鮮卑之亂,曹魏面臨兩線作戰(zhàn)。
曹操控制的朝廷內(nèi)部也開始生亂,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正是漢中之戰(zhàn)焦灼時期,朝廷內(nèi)部爆發(fā)了吉本、耿紀、未晃的造反,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y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潁川典農(nóng)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因此,漢中成了曹操口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接連不斷的后方不穩(wěn)也是導致最終曹操五月就引軍退走的原因之一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在洛陽病逝了,也就是說漢中之戰(zhàn)實際上曹操已經(jīng)不是那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了,只剩下2年壽命的曹操,爭雄之心也沒有那么強了。更何況曹魏的世子之爭也還沒有解決,漢中之戰(zhàn)因為雞肋殺了楊修實際上曹操就已經(jīng)決定了人選。
當年曹操持有絕對優(yōu)勢兵力,為什么在“漢中戰(zhàn)役”打不贏劉備?
如果論三國時期的豪杰誰最具雄韜大略,很多人會說是諸葛亮,另外還有就是曹操,且說曹操一生野心勃勃,有能力有雄才,而且氣場足能夠壓住各方能人悍將,他的善于用奸計不擇手段,然而為什么當初在漢中戰(zhàn)役里會輸給劉備呢?
當年曹操在亭子里摘青梅煮熱酒,邀來劉備一起暢談人生,還稱論天下英雄只有自己跟劉備2人而已。此話說明了曹操把自己跟劉備相提并論,視其為唯一的對手,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蓋世王者。后來曹操在赤壁慘敗,僥幸逃回魏國,經(jīng)過數(shù)年歷練調(diào)整,終于平定北方。建安16年,曹操開始以攻打漢中斬張魯狗頭為由,親自率兵進攻關中要塞,此時鎮(zhèn)守關中者有馬超、楊秋、韓逐等兵馬,由于他們對曹兵的疑慮于是紛紛嘩變。時間一過2年,曹兵攻占涼州后就把攻擊漢中的計劃給暫停了。
公元211年,漢中君主張魯對劉璋開戰(zhàn),此時益州太守劉璋求賢似渴就派人邀請劉備軍入川地協(xié)助。不料劉備在公元214年為謀出路反過來就把劉璋軍給打敗了,并且順利奪下益州當根據(jù)地,這才使得自己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一年后,曹操不希望劉備攻占益州,可能又想起“青梅煮酒”那一幕往事,他害怕劉備趁機奪取漢中,這樣一來就真的有實力跟自己的對抗了。因此曹操就出兵10萬想搶先攻陷漢中城池。事到如此,等于是曹劉兩軍都在為爭奪漢中而爭分奪秒,漢中張魯?shù)弥f曹軍兵臨城下,很快就嚇得主動投降,因此漢中很輕松的就被曹操掌控,并且還把張魯抄家,所獲金銀財物眾多。
漢中之地極其重要,劉備聽取謀士建議非要攻下不可,等到公元218年,曹操把主力軍隊撤出漢中,劉軍就趁機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攻擊。劉備帶著二弟三弟親自出戰(zhàn),跟夏侯淵戰(zhàn)于陽平關,遠方的曹操聞訊,知道劉備出手了,于是也帶著主力緊急回援。此時雙軍交戰(zhàn)在所難免,而曹操的兵力大于劉備,優(yōu)勢很明顯,而在其他勢力看來,這一戰(zhàn)劉備是不可能打贏曹操的,但事實并非如此。
雙方對持期間,魏朝北方邊境突然涌入大批鮮卑烏桓軍隊,企圖趁著曹操無暇之際侵占魏國土地,這時坐鎮(zhèn)軍營指揮的曹操不得已分調(diào)出一部分兵力,讓田豫跟曹彰帶到北境抵抗外族入侵。這樣一來,曹兵的兵力實則是基本跟劉備軍有得一拼命了。
公元219年,諸葛軍師巧用計謀讓黃忠在定軍山把曹軍大將夏侯淵給斬首,使得曹兵士氣全無,潰不成軍,于是劉軍成功入主漢中。這時曹操不服輸,親自率主力來奪回漢中,而劉備下令眾將士死守不出,堅持的跟曹軍對熬了幾個月之久。后來,曹操可能舉得這樣下來對自己不利,于是就撤軍回去了。
曹操雖然兵力大于劉備,但對方占據(jù)防守優(yōu)勢死守城池不出他也沒辦法,如果下令強攻也不見得能夠全部消滅劉軍,所以曹操就干脆撤兵算了。劉備奪得漢中之后,很快就自立為漢中王,這一點令吳國的孫權(quán)很是擔憂,于是曹軍就派使者去找孫權(quán)商討,打算聯(lián)合起來去對付劉備。此時的孫權(quán)回想起劉備騙借荊州不還的舊仇,就很快答應了曹操,正因為如此才導致關羽失去荊州最后被抓起來處死,而事后劉軍勢力也逐漸走下坡路線。
曹魏的兵馬一直是三國中實力最為強盛的一方,孫劉聯(lián)合才能有實力抗曹,那么為什么占據(jù)優(yōu)勢兵力的曹操為何會在漢中之戰(zhàn)時輸給了劉備呢?
其實打這一仗的劉備也不輕松,他打了兩年才拿下漢中,而且他的勝利并不是贏在了戰(zhàn)斗之中,而是贏在了部署上。
首先,劉備和曹操在戰(zhàn)術上基本差不多。劉備是率先發(fā)起攻擊的,占據(jù)“先發(fā)制人”的要點,斬殺大將夏侯淵,重搓曹軍銳氣,而且搶占了地利的優(yōu)勢。
其次,曹操雖有名將夏侯淵、張?等人,但是和劉備比起來卻顯得單一。劉備有熟悉當?shù)氐乩怼⑷宋牡确矫娴闹侵\人才如:法正、黃權(quán),善于爭戰(zhàn)的將軍如:張飛、馬超、黃忠、魏延、趙云等等。蜀國舉傾國之力,打擊夏侯淵、張?等魏國地方部隊,怎能不占盡優(yōu)勢?
在后勤問題上,成都作為大本營穩(wěn)居后方,源源不絕地往前線運送物資和兵力。諸葛亮在處理后勤問題上是處理得不錯的。相比之下,曹操在劉備打敗夏侯淵后則陷入了后勤補給困乏的地步。
最后,劉備可以說是對漢中勢在必得,全國上下其心搶奪漢中。相比之下,曹操對于漢中的態(tài)度就隨意得多,并不是必爭之地。
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劉備可以說是靠戰(zhàn)略贏了戰(zhàn)斗,在布局方面贏過了曹操。劉備在保障了自己的補給之后,千方百計的截斷曹操的補給,最后曹軍被迫不得不撤軍。
曹操其實當時也是騰不出來手來處理漢中的問題,當時吳國也在和曹操打仗,隨后還有烏丸的斗爭,所以對于漢中之戰(zhàn)保留兵力而撤軍也是可想而知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79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歷史上關羽真的不服黃忠被封五虎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