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允炆削藩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建文帝是沒有錯的,自古以來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另外建文帝雖然削藩太過著急致使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fā)動靖難之役,但建文帝身邊的臣子也并非佞臣只不過也是為了大明基業(yè)而已??梢哉f建文帝削藩沒有錯,朱棣為了自保發(fā)動靖難之役也沒有錯,錯在削藩的方法。
其實朱棣能以清君側的名義發(fā)動靖難之役早在朱元璋時期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為了讓朱允炆穩(wěn)固皇權大肆處死功臣良將致使建文帝無將可用,另外朱元璋為防止朝中臣子有不軌之心,讓諸位藩王可以奉天子密詔領兵靖難,又立下皇帝可以在必要之時進行削藩。朱元璋一系列的政令直接讓帝王與藩王之間各自都有理由去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如建文帝削藩,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靖難。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之路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削藩太過著急,直接把眾位藩王貶為庶民,這樣對于藩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事情。雖然古代藩王也知道君臣之道,可建文帝此舉未免太不近人情。然后把眾位藩王看作敵我關系,藩王雖擁有威脅建文帝皇權的危險可畢竟與朱允炆是一個宗族,建文帝進行削藩之時直接把眾位藩王看作成為敵人,甚至幾位藩王以死明知,朱棣為了自保和明朝社稷也會遵從朱元璋所立下規(guī)定進京靖難。最后就是建文帝優(yōu)柔寡斷沒有主見多次可以直接削藩成功,可為了自己的名聲放棄了大好機會。
建文帝削藩按照帝王的治國理念是沒有錯的,藩王各自擁兵一方鎮(zhèn)守明朝邊境,不論如何是對朝廷的一種威脅。再則建文帝是朱元璋合法繼承人,畢竟朱元璋沿用有嫡立嫡的方法立后世之君,對于百姓而言也是不希望帝王與藩王之間進行內(nèi)戰(zhàn),百姓需要的是安定,可藩王手中實力始終是安定潛在的威脅,所以說建文帝削藩是沒有錯的。
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fā)動靖難之役其實也并無過錯,倘若朱棣不發(fā)動靖難之役朱允炆削藩成功,朱棣和眾位藩王沒有權利勢必會形成權臣當?shù)赖木置妫瑢τ诿鞒缴琊⒑桶傩斩砸矝]有任何好處。朱棣登基為帝之后同樣進行了削藩,致使后來的藩王沒有威脅皇權的實力,可后來的宦官當?shù)篮臀墓偌瘓F做大同樣對百姓沒有任何好處。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看出現(xiàn)在有些人認為建文削藩是沒錯的,朱棣造反就是錯,顯然是站在皇權的一面去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說朱棣不發(fā)動靖難之役同樣是至明朝社稷和天子百姓與不顧。
總而言之在面對削藩的問題上建文帝朱允炆沒有考慮全面,應該以推恩令的方式進行削藩,在削藩的同時不能直接將藩王扼殺在搖籃之中,也不能讓藩王手中毫無實力否則又要出現(xiàn)權臣當?shù)赖木置?,只能讓藩王與權臣之間達到一種互相平衡之勢才能使王朝基業(yè)得以穩(wěn)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