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煺盎墓适?,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根據記載,朱棣在三子出生之后,當時的燕王也就再也沒有新生過男丁了,所以,皇孫朱瞻基的出生,大家都認為是一個非常大的吉兆,有一個傳聞,在朱瞻基出生的當天晚上,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夢到了朱重八賜給了他一個大圭(古代皇帝執(zhí)的玉質手板),要知道古代大圭象征的是權力,而且吊詭的是,大圭上還寫了八個字 “傳之子孫,永世其昌”。要知道,在古時人們還基本都是迷信的,自然就把夢境跟孫子的誕生結合起來,朱棣起來跑去看孫子,覺得非常像自己。而在第二年,朱棣就發(fā)動了靖難,估計也是這個孫兒這個夢堅定了他的信心吧。
由于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朱高熾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還曾數(shù)度隨朱棣征討蒙古,后來,自然而然的,朱瞻基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在對內的治國之道上,朱瞻基能夠實行安民、愛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統(tǒng)治的期間內,體恤民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
朱瞻基的思想,“坐皇宮九重, 思田里三農”,這的確是關心農業(yè)生產、農民生活的朱瞻基的真實心態(tài)。他繼續(xù)推行洪武朝以來的招人墾荒的政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朱瞻基路經農田時,看見路旁有耕作的農民,于是他下馬詢問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他興致盎然,取來農民耕田的農具,親自犁地。沒推幾下,他停下來,回頭對身旁的大臣說,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勝勞累的感覺 ,何況農民終年勞作。說完就命人賞賜農民錢鈔。他對農民的生活和處境是了解的,因此能夠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到他們的利益。同年六月,京畿地區(qū)發(fā)生了蝗災,朱瞻基派遣官員前去指揮消滅蝗蟲。他仍不放心,特意諭旨戶部,告誡他們往年負責捕蝗的官員害民的危害一點也不比蝗災小,因此要嚴禁杜絕這種事情的再次發(fā)生,還做有一首《捕蝗詩》頒給臣子。
宣德七年,還減免了因遭受水災的嘉興、湖州等地。
宣德八年,也減免了不少災區(qū)地區(qū)的賦稅。
朱瞻基也是明朝走向巔峰的推手之一
有意思的是,朱瞻基還曾賜宦官一些銀皿。估計朱瞻基非常清楚,昏君濫用民力乃至亡國,隋煬帝就是個例子。朱瞻基以此為鑒,非常注意愛惜民力。在他統(tǒng)治的10年間,多次下旨為民解困。宣德元年七月,罷湖廣采木。宣德五年二月,罷工部采木。宣德三年十一月,錦衣指揮鐘法保請采珠東莞,朱瞻基不但沒有同意,還認為他是想用這種擾民的事情為自己謀求利益,將他逮捕入獄。他還多次蠲免稅額、積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殘疾和戶內無丁力者的匠籍。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zhí)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時期。史稱:“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yè),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谷應泰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后世稱之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漢“文景之治”。這個就是相當之高的歷史評價了。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終年38歲,葬十三陵之景陵。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圣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在實際在位僅僅十年時間。被尊為章皇帝,廟號宣宗。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廢后胡氏、繼后孫氏(大明風華稱之為孫若微),和他母親張?zhí)蟆T谂R終時,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被定為皇太子的8歲的朱祁鎮(zhèn),也就是孫氏為他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是長子為繼承人,就是后來當了兩次皇帝的明英宗。宣德(1426年~1435年),年號僅僅使用了十年,留下了很多寶貴遺產,最著名和具有代表行的文化代表,就是為宣德爐了,當然除了宣德爐,留給明朝的是走向國家興盛巔峰的寶貴遺產。
朱瞻基位列明朝第五位皇帝,是歷史上的一位明君。他在位十年,對內改革行政、仁慈愛民;對外北擊蒙古、南撫安南,既緩和了和日本足利家的關系,又與朝鮮李氏王朝來往甚密,最終收獲了一個萬國來朝的大場面。
正是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王朝漸露盛世氣象,以至于后世把他和他父親朱高熾的統(tǒng)治合稱為“仁宣之治”,足以和文景之治相提并論。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朱瞻基的即位并不是理所當然。
朱瞻基的父親是朱高熾,祖父是朱棣。雖然朱棣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熾,但從內心上來說,矯健武勇的朱棣并不喜歡那個大腹便便的胖兒子朱高熾。
更何況,這個兒子還喜歡學那些文人士子吟詩作賦,性子軟懦,從哪方面來講都比不上自己另一個兒子朱高煦。
也就因為朱高熾是長子,當太子期間不僅沒犯錯,還替跑去”靖難“的朱棣守好了老家,讓朱棣找不到借口罷黜他,不然大明江山到底交給誰還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朱高熾之后呢?
要知道,朱高煦可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而他也確實具備這份實力和資格。對年輕的朱瞻基來說,獲得祖父朱棣的信任與認可便成了自己當上皇帝的唯一必要條件。“自己該怎么做”成為朱瞻基的最大難題。
眾所周知,朱瞻基的祖父朱棣是靠”靖難之役“起家,老于行伍,性情暴虐,僅僅因為方孝孺不聽話便可滅他十族,是出了名的喜怒難測,要獲得他的喜愛可謂難上加難。一開始,朱瞻基只有一張底牌。
傳說在朱瞻基出世的時候,朱棣夢見父親朱元璋給了他一塊大圭,還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這類似”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極具預示性的夢給了朱棣莫大的勇氣,憑著這份勇氣朱棣悍然發(fā)難,把建文帝朱允炆趕下了皇位。
結果果然符合夢境,讓朱棣一家踏上了王座,而因這夢境而生的朱瞻基當然就被朱棣視為吉祥物,從而喜愛有加。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要想得到朱棣真正的認可僅僅憑借一個夢是不夠的,如何得到朱棣長久持續(xù)的信任才是朱瞻基面臨的真正考驗。
不像父親朱高熾的文藝孱弱,朱瞻基十分勇武,自小便喜歡舞槍弄棒,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武癡,這一點十分對朱棣胃口,于是讓小朱瞻基跟著自己數(shù)度北伐蒙古。
那幾年,朱瞻基和朱棣形影不離,這給了朱瞻基極好的機會去揣摩朱棣的喜好、摸清朱棣的脾性,而隨侍左右的忠厚形象以及“看著長大“的爺孫情也讓朱棣從心理上對這個孫子真正產生了親情,不再像對兒子們那樣戒備重重。
初步獲得朱棣信任后,朱瞻基并沒有恃寵而驕,像那些敗家子一樣從此沉迷于享樂,反而是謹遵朱棣的教導,一方面在學習戰(zhàn)場知識,刻意培養(yǎng)自己的武藝與勇氣;另一方面又跟著朱棣給他請的名師刻苦學習經史子集,一手書法更是寫得漂亮,甚至連畫畫都練得爐火純青,作品”點墨寫生,遂與宣和爭勝”,其質量直逼宋徽宗。
試問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孫子怎能讓人不愛呢?特別對朱棣來說,這皇位本來就來得有些不光彩,如果自己的后代不能好好撐起門面就難免會被世人茍笑,幸好朱瞻基讓他賺足了臉,內心的滿意當然又多了一分。
自己努力到份上了,這時候就要借助一些外力,少年時期的朱瞻基為人處事便十分老練。曾經有一次,朱高熾、朱高煦、朱瞻基三人前后一列行走,朱高熾因為身材肥胖不慎摔了一下,朱高煦便諷刺”前人失跌,后人知警”,跟在朱高煦后面的朱瞻基冷不丁補了句“更有后人知警也”。既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又警告了朱高煦的野心。
這份對人情世故的敏銳與機智,讓朱瞻基得到所有老師的一致認可,乃至于當世名宿解縉在朱棣面前毫不吝惜地夸贊朱瞻基是“好圣孫”,這當然又為他加分不少 。
最終,朱瞻基憑借以上三個方面的努力以及自己出生日期的加持,一步步地獲得了朱棣的喜愛與信任。最后,他被朱棣親定為皇太孫,從法理上把父死子繼這個事兒蓋棺定論,讓朱瞻基有了直接即位的資格。
整個明朝這種立皇長孫的事兒也不過兩次,可見朱棣對這個孫子的喜愛程度。終于在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年號宣德,開始了自己作為皇帝的一生。這個結果,也是命運對一個人努力的最好獎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3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