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蒙恬為什么不反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蒙恬是秦朝知名將領(lǐng),曾開發(fā)寧夏,收復(fù)河套地區(qū),深的秦始皇的信任。此后秦始皇還把修建長城一事交給蒙恬,解決了交通閉塞的困境。不過秦始皇病逝后,蒙恬也慘遭趙高、李斯的陷害,胡亥繼位下令賜死蒙氏兄弟,最后蒙恬服毒自殺,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很多人不解,蒙恬手中握有兵權(quán),為什么寧愿自殺也不反抗呢?只能說蒙恬沒有弄清真相,加上他始終對秦忠心,才會甘愿自盡。
當趙高偽造秦始皇詔令,將蒙恬和扶蘇先后賜死時,這兩位手握大秦30萬精兵的牛人,為什么不反抗呢?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大兒子,性格剛毅,為人勇武,且有仁義之心,是最有資格、最有胸襟接班成為秦朝第二代皇帝的人。
然而,恰恰是因為扶蘇仁義的品性,卻在朝中因與秦始皇意見相左,他反對父親焚書坑儒和嚴刑苛法,因此觸怒了自己的父親,結(jié)果,秦始皇讓他以監(jiān)軍身份,派他到上郡協(xié)助大將蒙恬修筑長城,抵御匈奴,遠離了政治中心咸陽。
而蒙恬祖上數(shù)代都是秦國名將,為秦國的發(fā)展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恬天資聰明,在家庭教育下,熟讀兵書,從小立志報效國家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率軍攻打齊國,因滅齊有功,被秦始皇重用為京城最高行政長官——內(nèi)史。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為打擊經(jīng)常騷擾邊境的匈奴,秦始皇安排蒙恬帶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蒙恬將匈奴趕出了華夏之地,又命他修建長城,將原燕、趙、秦的長城連成一體,進一步阻擋了匈奴的南侵。
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的路上病逝,在趙高的動作下,胡亥、趙高、李斯合謀,將秦始皇召扶蘇回京的遺詔私自修改,發(fā)至正在北方的扶蘇和蒙恬,賜他們自裁。詔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蒙恬,將師數(shù)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shù)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恬與扶蘇居外,不能匡正。應(yīng)與同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毋得有違!”
接到詔書后,扶蘇淚如雨下,欲辨無門,只得含恨拔劍自殺,冤殺于荒涼冷酷的北方。扶蘇之所以自殺,皆因他性格仁義,為人忠孝,他認為父命如天,而指責他誹謗父親所為、抱怨作為皇長子多年未封為太子,這種口吻,讓人絲毫也不會懷疑這是身邊的所為,父親的威嚴他是知道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于是他在悲憤中自殺。至于為了自己能活命而提兵造反,蘇扶既不敢,也不會。所以,扶蘇不反,是因為性格。
而蒙恬之所以不反,則是因為忠貞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一百二十萬軍隊,由將領(lǐng)們帶領(lǐng)著在秦版圖上南征北戰(zhàn),北方戍邊,蒙恬帶出的軍隊有三十萬,秦始皇不怕他造反嗎?
有人說是因為虎符制度,虎符皇帝保存一半,在外領(lǐng)兵的將軍保存另一半,只當皇帝的的一半交給將軍合并后,將軍才能夠調(diào)動軍隊。但試想倘若匈奴入侵,蒙恬還要等到從咸陽發(fā)來虎符才能調(diào)動軍隊,早就被匈奴滅了好幾次了。
所以,虎符一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最關(guān)鍵的是,因為秦始皇對蒙恬信任。一者,蒙家世代在秦為將,對秦的忠心是家傳家教。二者,正因為蒙恬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殺敵保國、效忠秦王(皇),特別是經(jīng)過多年的磨合,秦始皇對他信任有加。不過,秦始皇除對他信任外,也有一些防止萬一的制度安排,設(shè)了雙重保險,一是以扶蘇為監(jiān)軍,皇子監(jiān)軍,威赫自在。二是以王離為副將,王離是王翦后代,也是將門之后,對蒙恬也是一種制衡。
不過,蒙恬最后沒有反叛,則是對秦始皇的忠心起了作用。雖然,蒙恬也曾打算去驗證一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本人的意思,賜死詔書傳來后,他沒有立刻自殺,而是交出了兵符,將自己關(guān)進陽周監(jiān)獄,等待秦始皇另行發(fā)落。這個等待另行發(fā)落,即就是不相信這是秦始皇意思的拖延,他想得到確信。
然而,胡亥派來的特使可不允許他拖延,所以,他最后也不得不服毒自殺。
對于功勞赫赫但卻遭到不公正對待,甚至被冤殺致死的功臣名將來說,我們常常會有莫名的悲憤,以及這樣恨牙癢癢的怒吼:“蒙毅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韓信、彭越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岳飛手握重兵,為什么不反?”
大家有這樣的悲憤,自是人之常情,在陰謀家的策劃下,以獲得私利而犧牲大義和名臣名將生命的抉擇和慘劇面前,善良的人們?nèi)握l都會義憤填膺。然而,具體到事件的本末,探尋當時的情勢,真相卻常常讓人無可奈何,現(xiàn)實往往是:不是不反,而是不能反,那算計的陰謀早已將這些可能全部預(yù)料在內(nèi),讓他們求生不能,翻盤無法。比如蒙恬和蒙毅兄弟就是。
蒙恬的祖父叫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時投奔秦國,先后幫助秦國奪下韓國十余城、魏國五十余城、趙國三十余城,屢立戰(zhàn)功,為日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其子蒙武,其孫蒙毅、蒙恬后來都成了秦國的名將,功勞卓著。但這倆兄弟的結(jié)局卻異常悲慘。
比如蒙毅。中車府令趙高大權(quán)在握,因招權(quán)納賄而犯下大罪。秦始皇發(fā)現(xiàn)后,派蒙毅審訊趙高,最后證據(jù)確鑿,蒙毅按律判趙高死罪,剝奪他的官職。秦始皇卻顧念趙高的功勞,赦免了趙高的死罪,而且恢復(fù)他的官職。從此,趙高記下了蒙氏家族的仇。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突然患病,便派蒙毅到會稽祈。蒙毅還沒回來,秦始皇就在沙丘一命嗚呼,死了。隨后,趙高矯詔,聯(lián)合李斯,打算立胡亥為皇帝。趙高因恨蒙毅曾給他治罪,就在胡亥面前反復(fù)說蒙氏兄弟的壞話,胡亥就聽從了趙高的建議,在蒙毅返回的路上,將他囚禁于代郡,隨即派御史曲宮將蒙毅處死。
至于蒙恬,他于前221年被封為將軍,因滅齊有功,被秦始皇封為京城最高行政長官——內(nèi)史。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安排蒙恬帶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修建長城,阻擋了匈奴的南侵。秦始皇死后,在胡亥、趙高、李斯的合謀下,他們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扶蘇和蒙恬死罪,讓其自殺。
扶蘇接到詔書后,自殺身亡。扶蘇死前,蒙恬已懷疑詔書的真實性,曾勸他面見秦始皇再作決斷。詔書要求蒙恬自殺,蒙恬卻不愿自殺,而是交出兵符,自入陽周監(jiān)獄,等待秦始皇另行發(fā)落。結(jié)果,胡亥又派使者到陽周,殺死了蒙恬。
歷史是鮮血書寫的,忠義敵不過奸詐,坦蕩敵不過陰謀,蒙毅、蒙恬也好,韓信、彭越又如何,岳飛、岳云又如何,哪怕手握重兵,一個陰謀就可讓你命喪黃泉
表面上看,蒙恬、蒙毅選擇束手就擒,主要源于他們輕信李斯、趙高的假圣旨,還有公子扶蘇的自殺,讓他們失去了對抗中央政府的合法性。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對秦始皇的一片忠心。
但是,這種理由顯然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為,如果趙高、李斯敢派人到軍隊里逼令扶蘇、蒙恬兄弟自殺,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賴于他們對皇帝的忠心,那趙高、李斯豈不是成了傳說中的傻子行為?
因為,面對死亡,如果有機會,誰會認命呢?如果扶蘇不服氣,趙高、李斯就會輸?shù)酶筛蓛魞?,那即便趙高、李斯敢不計后果做這種事情,他們派到扶蘇、蒙恬軍隊傳達這種旨意的人,恐怕會嚇得兩腿發(fā)軟。
換而言之,只要扶蘇不高興,當時就會把他抓起來殺掉。因為,你口口聲聲說這是皇帝的圣旨,那皇帝又憑什么會無緣無故下這種旨意?我看是你們假傳圣旨吧。總而言之,等我先把你抓起來好好審問一番,再親自進京面圣請罪。
但是,為什么扶蘇不敢下這種命令?還有蒙恬,按理說這里是他自己的軍營,身旁又都是他自己的親兵,為什么也不敢下這種命令?
顯然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便下這個命令,恐怕也是無效的。如果他們這樣做,不管圣旨是真是假,那都擺明要造反。但問題,在當時的情況下,除非扶蘇蒙恬能夠讓大家相信造反是有機會成功的,否則誰敢接受這種命令呢?
但很明顯,扶蘇和蒙恬沒有這種能力。
表面上看,蒙恬、扶蘇雖然擁兵三十萬,但問題是,蒙恬、扶蘇手下的高級屬員,并不是來自于他們的任命,而是源于始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換句話說,軍隊內(nèi)的各級官員,絕不會都是蒙氏兄弟的親信,而且在其軍隊中,還有相應(yīng)的文官做節(jié)制。
另外,蒙恬軍隊的后勤保障系統(tǒng)是獨立于軍事系統(tǒng)之外的,并沒有納入蒙氏兄弟之手,如果他們敢與政府作對,政府馬上就可以斷絕他的后勤保障,并且調(diào)動軍隊圍剿他。
這樣一來,蒙氏兄弟的軍隊很容易就會陷入經(jīng)濟危機,而且在短時間是不會全面解決的。因為武將想構(gòu)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后勤保障系統(tǒng),是需要時間,也需要當?shù)夭⒉浑`屬于他的文官系統(tǒng)合作。在這種背景下,他的下屬絕不敢支持他與政府對抗的。
也正因為此,蒙氏兄弟所擁有的力量實在難以挑戰(zhàn)中央政府,否則即便扶蘇自殺,他們也可以擁立其他皇族成員來對抗李斯和趙高,甚至直接打出清君側(cè)的名義進京勤王。
事實上,趙高、李斯敢派人到軍隊里逼扶蘇、蒙恬自殺,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兩個人根本沒有反抗中央政府的力量。
因為扶蘇太過迂腐,一心求死,蒙恬想攔也攔不住。蒙恬手握重兵卻沒有造反,只因他對秦始皇太過忠誠,他最終喝下了賜來的毒藥。
扶蘇把忠孝看得很重扶蘇性格仁慈,和秦始皇有很大的區(qū)別,他看到秦始皇焚書坑儒,心有不忍,站出來為儒家發(fā)聲,但是卻被貶到了上郡。在這里扶蘇同蒙恬一起修建長城,雖然對于扶蘇來說是一次鍛煉,但是把扶蘇隔絕出了政治中心,讓趙高有了可趁之機,間接導(dǎo)致了扶蘇的死。
秦始皇在外出巡游的時候駕崩,當時隨行的是趙高和胡亥,趙高為了自己的利益,篡改了詔書,還借詔書讓扶蘇、蒙恬自盡。在詔書中,趙高指責扶蘇不孝順,甚至誹謗秦始皇。扶蘇信以為真,以為這真的是秦始皇寫的,他這個人最看重的就是孝道,如今自己的父親說自己不孝,那他真的沒有臉面活在這個世界上了。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會造反,也不敢造反。
蒙恬對秦朝太過忠誠蒙恬出身將門之家,他從小便十分聰明,精通兵法,后來被秦始皇重用,率兵攻下齊國,立下了大功。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恬,將蒙恬派到了邊疆打擊匈奴,蒙恬將匈奴擊退之后,又奉命留守在邊境修建長城。蒙恬掌管了三十萬兵馬,趙高偽造的詔書一到,蒙恬本來可以順勢造反,但是他沒有,因為他忠誠,如果他造反,那就是對秦始皇不忠,他做不到。
不過蒙恬雖然沒有造反,但也不會像扶蘇一樣愚忠,他對詔書的真假持懷疑態(tài)度。起初他只是交出兵符,想要等到確切的消息,然而趙高派來的使者擔心夜長夢多,是不可能讓蒙恬繼續(xù)活下去的,所以蒙恬最后也自殺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3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魯班的真實身份只是木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