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仆,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歷史上幾個有名的大太監(jiān),他們有忠臣也有奸臣,最后一位最耳熟能詳?shù)菂s讓人難辨忠奸。
第一位:大唐的高力士
這個宦官的名字在唐朝中非常有名,他原本不姓高而是姓馮,家中是做官人家。公元693年,高力士年僅9歲,當時他的家族因為一件謀反案被人誣告,結果家產(chǎn)都被沒收,他自己也被閹割送入宮中當差。此后他改了姓氏,跟隨教養(yǎng)他的宦官姓氏改名為高力士。
雖然身上背負著冤案,但是并沒有使他怨恨朝廷,在宮中多年間他做事一直盡心盡力。因為機敏過人又膚白俊俏,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被授予宮闈丞的官職。到了唐玄宗時期,高力士的衷心更加令皇帝心安,李隆基還曾經(jīng)說,只有力士在身邊,自己才能睡得安穩(wěn),可見對他十分信任。這位宦官曾因協(xié)助平定韋后專政和護駕有功得到褒獎,被賜予“驃騎大將軍”的高位,封齊國公。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唐玄宗去世后,高力士聞訊悲傷不已吐血身亡,后人皆稱贊他是真忠臣!
第二位:大明朝的鄭和
鄭和是少有的被國人敬仰和學習的宦官,這全都源于他七次出海的經(jīng)歷。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出使海外這么重要的任務偏要派一個宦官領頭,難道明朝就沒能人了嗎?這都要源于朱棣對鄭和的信任。
鄭和在13歲時就進入燕王府服侍朱棣,朱棣多年南征北戰(zhàn)期間他都陪伴在側,就連決定成王敗寇的靖難之役他也深入?yún)⑴c,并且立下了戰(zhàn)功。雖然鄭和身體上缺陷,但是他卻對領兵打仗非常擅長,朱棣對他的能力和人品都非常了解,因此才能把兩萬余士兵交給他管理,可以說他是朱棣從小看到大的親信。
有這層關系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朱棣放著文武百官不用卻非要讓鄭和挑起下南洋的大旗,就因為他有能力能擔此重任。在出海后的幾次戰(zhàn)役中也能看出,鄭和確實非常懂得如何領兵,幾次海外戰(zhàn)役都說明了他確實有才。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致力于航海,最后也是死在了第七次航海中,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
說完了兩個忠臣,再說兩個奸臣。
第三位:秦朝的趙高
此人算是秦朝的宗室,只是母親觸犯律條被杖刑致殘,此后才生下他,因此他一出生就比較衰敗。不過他非常會巧言令色,做人機敏對于國家律法還非常熟悉,因此后來也做了官而且受到胡亥關照??瓷先ハ挑~翻身的他并不滿足于現(xiàn)狀,他更大的野心是要挾持天子。他先是聯(lián)合丞相寫假詔書,改立自己擁戴的胡亥繼位,隨后又設計害死丞相自己取而代之。
幾年后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又設計害死皇帝,轉而立子嬰繼位,不過新皇帝并不愿意做木偶,反而將他害死。這就是宦官弄權的下場,他也是罪有應得!
第四位:大明朝的魏忠賢
此人的名字實在諷刺,既不忠貞也不賢明,只知道向皇帝獻媚。魏忠賢原本是民間的一個混混,每天混跡在賭場中,后來因為輸了錢一氣之下閹割自己,托人進宮做了太監(jiān)。他入宮后深得熹宗皇帝的寵信,朝中政務都交給他處理,弄得天下人只知道有宦官掌權,不知道有皇帝親政。
魏忠賢面對皇帝時極盡諂媚,面對百官就官威很足,誰不順從他就會被他整治。他還掌管東廠特務,令自己的手下監(jiān)察百官起居和民間百態(tài),不論是否有人犯錯,只要東廠的人說此人有罪,那此人就必死無疑。新皇帝繼位后魏忠賢的背后沒了靠山,他自知沒有好下場,上吊自盡了。
第五位:清朝的李蓮英
李蓮英是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jiān),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
由于他一直盡心盡力伺候慈禧,因此很多人因慈禧的關系都把他想成是壞人。但是此人謹小慎微,雖然有些貪財卻并沒有弄權專政,也算不上是極惡之人。有時小太監(jiān)或宮女犯錯,他會盡力維護讓他們免受處罰,慈禧死后他還守孝百日,算是盡職值守了。宣統(tǒng)三年卒,享年63歲。對于他,不知各位看官是否有不同想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5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常說的三教九流中,九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