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聿懿俚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時期的曹操無疑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在歷史上,曹操被后世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客觀的,也就是說,在東漢末年時期,曹操身為漢臣,將東漢治理的井井有條,其次到了亂世,曹操的能力更為凸顯。
曹操建立了曹魏之后,開始實施了崇文抑武的策略,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人才投靠了曹操。由此曹操陣營達到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境地,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人的輔佐,讓曹魏的發(fā)展更上一個臺階,正因如此,曹魏成為了魏蜀吳三國中實力最強的。
那么“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單單從謀士來說,曹操手中的謀士就達到了90多人。這90多人全部是曹操的智囊團。梟雄曹操愛才惜才、求才若渴,甚至連劉備他也想收歸麾下。最開始的時候,曹操發(fā)布了《求賢令》。
《求賢令》中,曹操明確的規(guī)定了“唯才是舉”的選人標準,廣招天下英才。雖說曹操手中有眾多人才,但是被曹操殺死的人才也有很多,這些人都是曹操的謀士。只不過大部分人是沒有聽說過他們的,也就是說,在歷史上,這些人并不有名。
以下幾位就是被曹操殺死的謀士,第一就是桓邵?;干?,漢末沛國名士,生卒年不詳。曹操年輕喜歡飛鷹走狗,不舉例法,有個叫桓邵的小官很看不起他,經(jīng)常給曹操難堪,曹操記恨于心。后來桓邵在曹操陣營中被處死,由此曹操殺死了第一個謀士。
孔融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謀士,不過大部分人對孔融的熟悉,都是來自孔融讓梨。平定冀州前后,東漢朝廷也幾乎被架空。曹操在這時候大權(quán)在握,曹操下令“整齊風俗”,破除朋黨,加強言論控制,主要是針對孔融這類的“浮華之士”。
這時候的孔融不知好歹,專門挑戰(zhàn)曹操的底線,孔融不但對曹操冷嘲熱諷,更反對曹操篡位。這樣一來,曹操即使是脾氣再好,曹操也忍不了。最終孔融被曹操賜死,罪名竟然是不孝,這樣的情況下,孔融的死就是自己作死,他不斷挑戰(zhàn)曹操底線,肯定是曹操無法忍受的。
邊讓,子文禮,曾在大將軍何進府中做幕僚,后出任揚州九江郡太守。作為與孔融齊名的名士,邊讓“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曹操怒而殺之,并夷滅邊讓一族。與孔融一樣,都是屬于作死的謀士,曹操對這些人根本無法忍受。
官渡之戰(zhàn)時,許攸從袁紹陣營叛變,建議曹操攻擊袁軍糧草所在地烏巢。正是因為許攸的建議,曹操才打敗了袁紹。許攸自恃功高,輕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瞞。這一點更是曹操無法忍受的,最終曹操將許攸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郡人,青年時與曹操有交情,曹操成事之后,成為曹操的謀士。隨曹操平冀州、征劉表、破馬超,屢立功勞,曹操感嘆“子伯之計,孤不及也”。后來婁圭因為一句話,被曹操殺死,就是“此家(曹操)父子,如今日為樂也”。曹操認為他誹謗,收監(jiān)后殺之。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里充當筆桿子。215年隨曹操大軍到漢中時,路粹“坐違禁賤請驢伏法”,“賤請驢”可能是經(jīng)濟犯罪。結(jié)果被曹操誅殺。還有崔琰,東漢名族清河崔氏,師從大儒鄭玄,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素有清正之名。
曹操平定冀州后,崔琰開始為曹操效力,出任“丞相東西曹椽屬征事” , 也就是掌管人事選舉的職位。后來崔琰被曹操賜死。楊修是漢末政治家楊彪之子,其才智之高,在曹操的臣僚中也屈指可數(shù)。后來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殺死。
曹操身邊有五大謀士和五子上將,他的五大謀士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那么他身邊的五子良將是誰呢?這五子良將又是怎么死的呢?曹操手下五大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張遼字文遠,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曹操麾下五大將之首。其指揮才能在合淝戰(zhàn)役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僅以八百精兵就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張遼是被吳將丁奉射傷的,后來回洛陽就病死了。樂進字文謙,本是曹操麾下的文官,后來轉(zhuǎn)為武將,被列為五大將之一。他與張遼、李典共同把守合淝,抵御東吳進攻,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樂進于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于禁是曹營的五大將之一,此人最大的長處就是善于練兵。于禁羞愧發(fā)病而死。張邰字雋艾,起初是袁紹部下。官渡之戰(zhàn)時,與高覽一起投奔曹操。是五大將之一,屢建奇功。連諸葛亮也承認他勇猛過人,是蜀國大患。后為諸葛亮用火計殺死。張邰被射中右膝蓋而死。徐晃字公明,原為楊奉部下,被滿寵說服后必仕曹操。曾經(jīng)為了援救樊城,突破敵軍的重重包圍。連曹操也為他的果敢勇猛而驚嘆。徐晃誅殺孟達,反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后死去,享年五十九歲。
曹操絞盡腦汁殺害的3人分別是孔融,禰衡,楊修。
第一,殺害孔融。曹操心知肚明,魏國與蜀國一向不交好,而孔融卻與劉備交好,難免孔融不會再關(guān)鍵時刻幫助劉備殺害曹操,所以曹操密謀尋找兩條罪名定孔融死罪。
首先讓郗慮上任,此人素與孔融不合,尋找孔融罪證十分有興致。很快就搜到孔融兩條罪證,第一為孔融曾經(jīng)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就是謀反的論調(diào),第二為孔融的不孝言論。不忠不孝足足干掉了孔融。
第二,殺害禰衡。禰衡本性難移十分傲慢,先是被曹操派到荊州,送給荊州牧劉表。因自己的魯莽撕掉他人才寫好的文件,譏諷劉表的左右親信,然后親信諫言,劉表十分生氣,于是把禰衡打發(fā)到江夏太守黃祖那里。最終因一次船上宴會,禰衡當著賓客的面說著尖酸刻薄的話,被黃祖訓(xùn)斥,便大罵黃祖,遂當即把禰衡殺掉了。
第三,殺害楊修。楊修雖是一個謙遜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愛玩小聰明的人。他被曹操殺掉的原因是其一為參與了奪嫡之爭,一心輔佐曹植,在鄴城門事件過后,令曹操不滿。其二是楊彪夫人是袁術(shù)的女兒,楊修是袁術(shù)的外孫。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quán)的利益有沖突。楊修的死是自己造成的,太過于了解別人也是一種錯誤,君王是不允許這種人猜透并且存在的。
綜上所述,君王的心思非常難猜,只要是利益相互沖突,必定會選擇謀殺。
曹操的五大謀士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按照《三國志》的排名來說,荀彧、荀攸、賈詡共列一傳,分別排名前三,而程昱、郭嘉兩位謀士則與董昭、劉曄、蔣濟等人共列一傳,這說明在陳壽心目中,程昱和郭嘉的水平與荀彧、荀攸、賈詡?cè)耸遣煌瑱n次的,所以排在第四和第五。
荀彧是曹操的戰(zhàn)略大師,為曹操安撫皇帝、招攬名士、鎮(zhèn)守后方,足兵足糧,荀彧的官職是尚書令,負責留守朝廷的日常運作,給曹操提供戰(zhàn)略上的建議,處理曹操與皇帝之間的關(guān)系,曹操畢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需要荀彧這個中間人居中調(diào)停。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這是豫州潁川郡的百年豪族,曹操政權(quán)中的很多人才,都是來自荀彧的推薦,比如鐘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都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這成為曹操政權(quán)中的核心人才,也可以說荀彧是曹操的首席人才部長。
荀彧
曹操在前方打仗,荀彧就在后方鎮(zhèn)守,還為前線作戰(zhàn)的曹操提供糧食、物資、兵員,每當曹操對重大問題陷入困境,就會寫信給荀彧征求意見,比如官渡之戰(zhàn),曹操覺得自己頂不住了,想撤退就問荀彧的意見,荀彧說:你得堅持下去。然后曹操就繼續(xù)堅持,荀彧與曹操兩人默默合作了20多年,荀彧對于曹操,就像蕭何跟隨劉邦一樣,但不一樣的是,荀彧更有戰(zhàn)略與治國才能,所以荀彧是戰(zhàn)略大師。
荀攸是曹操的戰(zhàn)術(shù)大師,跟隨曹操行軍打仗,為曹操提供具體的戰(zhàn)術(shù),曹操打呂布,荀攸獻計水淹下邳城,最后俘虜呂布,曹操打白馬之戰(zhàn),荀攸說:我們來個聲東擊西吧,曹操說就這么辦。曹操打延津之戰(zhàn),荀攸與曹操對望一眼,不用說話,兩人就明白了應(yīng)該如何打一仗,于是來了個以財物誘敵,然后突然襲擊,要不是兩人多年合作的默契,怎么如此親密無間。
曹操打官渡之戰(zhàn),想派出人攻打袁紹的運糧部隊,曹操問荀攸,誰可以去?荀攸回答:徐晃可以。于是曹操派徐晃出戰(zhàn),大敗袁紹的運糧部隊,燒了對方的糧食。袁紹部將張郃與高覽在烏巢之戰(zhàn)后率軍投靠曹軍,眾人都在疑惑,唯有荀攸勸曹洪:趕緊接受吧!
荀彧與荀攸
荀攸是曹操的謀主,經(jīng)歷了曹操早年幾乎所有的戰(zhàn)爭,為曹操提供具體的戰(zhàn)術(shù)操作,共有奇策12計,但可惜失傳了,荀攸的官職是中軍師,這個官職差不多就是謀士之長,也就是參謀長,所以荀攸是戰(zhàn)術(shù)大師。
賈詡是曹操的”業(yè)余“謀士,平常輕易不給曹操獻計,一獻計就必定是神機妙算,手到擒來,賈詡是從張繡陣營投降到曹操陣營的,在投降之前,賈詡聯(lián)合張繡還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雖然賈詡神機妙算,算無遺策,但在曹營之中卻是非常低調(diào)的一個人,不到輕易時刻從不獻計,因為賈詡奉行的是明哲保身和中庸之道,只要恰當?shù)臅r候,提供恰當?shù)慕ㄗh,至于曹操聽不聽,那就是賈詡能左右的。
賈詡
曹操攻打馬超、韓遂,賈詡獻計離間計,果然馬超、韓遂被擊敗,赤壁之戰(zhàn),賈詡建議曹操不要急于發(fā)動戰(zhàn)爭,先要撫民,曹操不聽,所以曹操在赤壁大敗,賈詡的官職是太中大夫,這類似于朝廷的顧問,就是個閑職,連謀士都算不上,一方面曹操防備賈詡,因為賈詡太聰明,另一方面,賈詡需要低調(diào),因為是投降過來且害死了曹操的親人,所以賈詡只能算個”業(yè)余謀士“,業(yè)余是打引號的,不是賈詡能力有問題,而是賈詡必須低調(diào),只是偶爾出出計策。
程昱是曹操的謀士將軍,不僅為曹操出謀劃策提供建議,而且還經(jīng)常自己上戰(zhàn)場打仗,并且成績還非常突出。程昱為人兇狠,性格剛愎暴戾,曹操東征徐州時,陳宮背叛,整個兗州80座城池只有3座城池忠于曹操,程昱親自勸說其中的東阿、范縣二城守將堅守,終為曹操守住根據(jù)地,進而翻盤。
曹操與程昱
程昱雖然算是曹操的謀士,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是在率軍作戰(zhàn),程昱在官渡之戰(zhàn)率領(lǐng)700人守衛(wèi)鄄城,還不要曹操的援兵,2年之后,程昱親自糾合了一伙山間民眾和亡命之徒,收編為精兵數(shù)千人,與曹操會師黎陽共同作戰(zhàn),程昱就是這樣的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程昱的官職是奮武將軍,當年曹操首次起兵與徐榮作戰(zhàn)時,官職也是奮武將軍,這可是標準的武職,事實上也是如此,程昱的主業(yè)是打仗,偶爾給曹操獻獻計,所以程昱是曹操的謀士將軍。
郭嘉是曹操的信心謀士,每當曹操拿不定主意,就會問郭嘉的意見如何,于是郭嘉就給曹操分析了一番,比如曹操打官渡之戰(zhàn),信心不足,問郭嘉能不能打?郭嘉立馬弄了個十勝十敗論給曹操,從各個角度分析曹操能打贏,聽得曹操心花怒放,這叫堅定信心。
曹操與郭嘉
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時擔心后方不穩(wěn),于是郭嘉說南方的孫策可能會被刺殺,一言中的,曹操想北伐烏桓,信心不足,于是郭嘉挺身而出,告訴曹操,放心去打吧,劉備不會來搗亂的,劉表會制止他的,因為劉表是坐談客,于是曹操信心大增。
郭嘉平時沒啥事,主要工作就是給曹操出謀劃策,也不負責具體的謀略,他的官職是軍師祭酒,也就是首席謀士的意思,所以郭嘉是曹操的信心謀士,為曹操堅定了打仗的信心和必勝的信念。
如果要把這幾位謀士做一個排名其實是很難的,如果以綜合能力來排名的話應(yīng)該是這樣的:
荀彧第一,荀攸第二,賈詡第三,程昱第四,郭嘉第五。
如果以謀略水平來排名的話是這樣的:荀攸第一,荀彧第二,賈詡第三,郭嘉第四,程昱第五。
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的話,能在五大謀士中排第幾,能擠掉誰?
諸葛亮的才能主要有四大塊:內(nèi)政、治國、戰(zhàn)略、軍事。
諸葛亮
諸葛亮的內(nèi)政與治國才能在整個三國排名第一,沒得說,誰也比不上,能把一個弱小的蜀漢,僅僅用幾年時間,治理得能夠具備北伐強大曹魏的實力,這種水平就是三國第一,也是公認的。諸葛亮的戰(zhàn)略水平也非常突出,隆中對戰(zhàn)略是三國唯一一個成體系的戰(zhàn)略,并且?guī)捉晒?,如果不是劉備一意孤行的話,隆中對?zhàn)略是有很大實現(xiàn)的可能性,這種戰(zhàn)略水平出自一個未出茅廬的27歲年輕人之手,諸葛亮確實算得上是三國戰(zhàn)略第一人,超過了荀彧的水平。
但在軍事能力方面,諸葛亮稍弱,但這種弱是相對而言的,是相對諸葛亮的內(nèi)政、治國、戰(zhàn)略水平來說的,諸葛亮在這三個方面都是排名三國第一,但在軍事方面卻是排名三國第二,僅次于曹操的軍事水平,這就是諸葛亮的軍事水平。
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的話,以綜合能力來講,他能排名五大謀士之首,能擠掉郭嘉,以謀略水平來說的話,也能排名第一,能擠掉程昱。
但是能在魏國身居高位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出身的原因,曹操手下身居要職的人,基本上出身中原士族,尤其以潁川士族為首,諸葛亮只是個沒落的士族,能不能被曹操重用,但看有沒有重要級人物推薦他,比如荀彧,如果沒有重要人物推薦諸葛亮給曹操,那么曹操是很難重用諸葛亮的,原因很簡單,曹操那里的人才飽和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而且五大謀士互相補充。
孔融:孔子后人,名士,被禰衡稱之為“大兒”
楊修:太尉楊彪之子,被禰衡稱之為“小兒”
崔琰:道德一流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卻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殺,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為崔琰喊冤。
婁圭:字子伯,曹操謀士。少有猛志,智勇雙全,曹操曾贊嘆他的智謀“子伯之計,孤不及也”,后來因為說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為樂也”而被曹操殺害。
邊讓:字文禮,陳留浚儀人,名士。因為瞧不起曹操出身卑賤,多輕侮之言。被曹操殺死。
桓邵 ,漢末沛國名士,跟邊讓差不多,也是曾侮慢曹操,后來跑到越南,跑去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來自首。跪下來哀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說: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
桓邵曾被和婁圭一起提及,所謂“婁生斃於一言,桓邵勞於下拜”,都是曹操“棄德任刑,其虐已甚”的表現(xiàn)。
疑似:
荀彧:曹操集團首席謀士,智慧一流,與曹操反目后暴卒,有憂郁死、服毒自殺等幾種說法。一般也被算作曹操殺死的名人里面。
禰衡: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德平鎮(zhèn))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quán)貴。經(jīng)常到處亂罵人,后來侮辱曹操,被曹操送到劉表處,后又因出言不遜,被送至江夏太守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終年26歲。有人認為是曹操“借刀殺人”,但是論據(jù)不足。
在建安元年,禰衡死了;在建安十三年,孔融死了;在建安十七年,荀彧死了。到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殺了崔琰;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殺了楊修。我們不知道曹操怎么了,但是從此“奸雄”的帽子死死扣在他頭上。
到了文人掌權(quán)的宋代,士大夫們開始得勢,開始在輿論上打壓曹操,曹操的臉越畫越白,終于成了“白臉大奸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5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